職涯巔峰之後的挑戰:在野心與自滿之間的中道哲學

在職場上,達到巔峰似乎是夢想的終點,但真正的挑戰往往才剛剛開始。當我們擊退所有的外在敵人,唯有內心的自我仍需征服。如何在追求卓越的野心與成就後的自滿之間,找到那條細微而不易的中道?這篇文章將帶你探索如何保持清醒與謙卑,避免走向極端,在巔峰之後繼續穩步前行,並掌握人生的真正方向。

文/萊恩.霍利得 Ryan Holiday 圖/Gaspar Zaldo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對於接下來經常會發生的事,自我都是你的敵人⋯⋯

證據確鑿,而你就是判決。——美國小說家安妮•萊莫特(Anne Lamott)

現在你站上了巔峰。你看到什麼?你會發現情況實在令人難以應付。你原本以為到達這裡之後就輕鬆了;然而卻是更加困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型態。你必須自我管理才能夠維持你得到的成就。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自我、權力、帝國的世界並不陌生。他最知名的弟子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而且透過亞里斯多德的教導,這個年輕人征服了整個已知的世界。亞歷山大聰明又有膽識,多數時候也寬厚又有智慧。然而,顯然他忽略了亞里斯多德最重要的教誨——或許如此他才會在三十二歲就客死異鄉,可能是被最終受不了他的自己人給殺了。

並不是說他具有雄心壯志是錯的。只是亞歷山大沒能領悟到亞里斯多德所謂的「中道」(golden mean)——也就是中間立場。亞里斯多德經常提到,美德和卓越就像是散落在一道光譜上的點。舉例來說,勇氣是介於懦弱和魯莽兩個極端之間。而我們都崇尚的慷慨,必須落在揮霍無度和吝嗇節儉之間,才會帶來用處。這條線(中道)在哪裡很難說,但是如果沒有找到它,我們就會有過於極端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人要卓越很難。亞里斯多德寫道:「在不同情況下,要找到中道實在不容易;好比說,不是每個人都找得到圓心,只有知道的人才找得到。」

我們可以用中道來駕馭我們的自我和想要成功的渴望。

擁有無盡的野心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用力踩下油門往前衝。要自滿也很簡單;只要把腳從油門上移開就好。我們必須避免商業策略家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的「過於貪婪的追求」(undisciplined pursuit of more),以及隨著喝采而來的自滿。再度借用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最難的是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法、在油門上施加正確的力道、經過正確的一段時間、在正確的車子裡、駛向正確的方向。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後果可能會很可怕。

拿破崙也有自己的一道線,但是他和亞歷山大一樣下場悲慘。他曾說:「充滿雄心的人追求幸福快樂……卻找到了名聲。」他的意思是,每個目標的背後都是想要追求快樂與滿足——可是一旦自我奪去了主導權,我們就會迷失目標,最終走到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愛默生在他關於拿破崙的知名文章中,煞費苦心指出在拿破崙死後沒幾年,歐洲世界基本上變得和拿破崙開始崛起時一模一樣。所有那些死亡、那些努力、那些貪婪、那些榮譽,為的是什麼?絕大多數都只是枉然。他寫道:拿破崙就像他的砲火煙硝,轉瞬灰飛煙滅。

再看看霍華•休斯,儘管有人對他的評價是勇敢又特立獨行,但是他過得並不快樂,不論從歷史或電影中他的人生看起來有多棒。在他臨死之前,他的一位助理想要安慰飽受折磨的他,對他說:「你的一生真是精彩。」但是休斯搖搖頭,帶著臨死之人的誠實,悲哀地說:「假如我倆交換人生,我敢打賭你撐不過第一週就吵著要換回來。」

我們不必跟隨這些腳步。我們知道要怎麼選擇才不會落得那樣丟臉,甚至可憐的下場:保持頭腦清醒,避免貪婪和偏執,保持謙卑,莫忘初衷,與我們周遭更大的世界保持連結。

因為就算我們管理好自己,也不保證一定會成功。這個世界有很多方式與我們作對,而根據自然法則,每件事最終都會回歸均值。在運動場上,勝季之後的賽程會越來越難,落敗的隊伍選秀抽籤的運氣佳,以及薪水上限會讓一個球隊難以團結。在現實生活中,你賺越多就要繳越多稅,社會強加於你的責任就越多。媒體對報導過的人物比較嚴厲。謠言和閒言閒語是出名的代價:他是一個酒鬼。她是同性戀。他是偽君子。她是綠茶婊。大眾會支持失敗者,打擊勝利者。

這就是現實的人生。誰有辦法否定?

相較於被權力給沖昏頭,相較於視自己擁有的一切是理所當然,我們最好對難以避免的命運轉折做好準備。這些轉折就是:逆境、困難、失敗。

誰知道,或許接下來就會來個衰退。更糟的是,說不定那是你造成的。你曾經做到某件事,不代表永遠都做得到。

反轉和回歸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就跟其他事情一樣。

但是我們可以加以掌控。

節錄自:商周出版《最難對抗的就是你自己,作者:萊恩.霍利得 Ryan Holiday,譯者:羅雅涵》

關於【第二人生】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