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進入退休階段後會開始整理家裡,將過去工作上會使用到、兒女離巢後用不太到的東西都清出來做一番整理、淘汰。但是有一種資產,大家就比較少有意識需要定期整理,那就是沒有形體的數位資產。自從網路普及化,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在不同的網頁上購買數位服務,更甚之有每月定期扣額的訂閱服務。這些數位財產到我們在離開之前該做怎樣的安排與整理呢?
文/艾比.施奈德曼 Abby Schneiderman , 亞當.賽佛 Adam Seifer, 吉恩.紐曼 Gene Newman 圖/Đạt Đào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分野越發模糊,替自己的數位財產制訂計畫也越來越重要。有了這份計畫,在你離世後,你所持有的數位帳號與服務,便能被刪除、由他人繼續管理,或是轉移給他人;你也可以確保所有的付費或定期服務都會被退訂,不會無止境地榨乾你的銀行帳戶,或累積成卡債。數位財產計畫的最後一個好處是,讓家人知道該如何處理你的數位財產與網路身分。
掌握數位財產和規畫實體財產的理由是一樣的,若你不能妥善處理數位財產,等你從真實人生下線後,便會留給家人一個巨型爛攤子。
儘管數位世界是由各種元素組成,但我們仍能大刀闊斧地將這些元素限縮成兩大類型。
電腦、智慧型手機、外接硬碟、平板電腦、數位音樂播放器、電子書閱讀器、數位相機、穿戴裝置及其他數位裝置。
電子信箱與通訊系統、社群媒體、購物、娛樂、線上儲存(雲端硬碟),以及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帳號。
你沒看錯,我們硬是把這麼多東西塞進這兩個分類,精簡又到位。不過我們也知道數位世界其實是一個隱形的虛擬宇宙。後續將深入解密那些有自己一套規則的數位帳號,還請大家看仔細了。
Everplans於2012年創立之時,僅有不到半數的州立有相關法令,但現在幾乎所有州都已跟進。即使已有這些法令,我們每天使用的帳號大多還是受到「服務條款」,或是該服務的「隱私政策」約束,舉凡Gmail、臉書或亞馬遜皆是如此。而這些條文的目的,是想讓自家公司能在訂閱者過世之後,保有該帳號的處理權。
雖然臉書與Google已相繼推出「紀念帳號」、「閒置帳戶管理員」等相應措施,但前提是,使用者必須事先整理好自己的資料。應該沒有多少人會提前安排此事,再加上當前的法律並無法徹底(或快速)為使用者解決問題,這時,大家就得另闢蹊徑了。解套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你的密碼與帳號使用方式,共享給接手處理你財產的人(或精確為數位遺囑執行人),數位服務提供者當然不喜歡用戶共享這些資訊,但我們也不是很喜歡他們的許多做法(很公平吧)。
說句公道話,許多線上服務公司設置條款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確保帳戶安全與保護隱私;假設同一帳號擁有數個用戶,那麼該帳號就很有可能遭盜用。雖然線上服務公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要用戶放棄對個人財產的大部分控制權,任誰心裡都不太願意。因此,你得偶爾挑戰一下對方的底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請回想一下你迄今在線上購買過的數位商品,包括書籍、音樂、遊戲、電影與影集,再想想這些商品在你過世之後,瞬間(被線上公司收回)化為烏有的景象。在數位時代之前,所有的娛樂都是實體,你可以購買專輯、書籍、DVD或其他類型的媒體,而這些東西在付款完成後,便成為你的財產。你對這些財產有絕對控制權,可以永久保留、送給朋友、捐給慈善機構,或是放把火燒了也沒人管。要是商品壞掉了,例如錄音帶(看不懂的小朋友去問爸媽)因長年播放而磨損,你就必須再買新的;新購入的商品也是你的財產,同樣任你處置。
然而,上述這套法則卻不適用於數位購物,當你在線上購買某樣商品,其實不過是租用了那樣商品(當然,租期為你的一輩子)。你能將實體書或專輯傳給後人,卻無法用相同的方式處理電子書或數位專輯。
雖說「把一整座圖書館的資料,全塞進平板電腦裡」確實相當便利,但所有權的概念卻也因此變得曖昧不明。
若你擔心自己的數位財產於一夜之間付諸流水,可以怎麼做?很多人會選擇與帳號繼承人共享數位購物帳號資訊,繼承人只須登入帳號、變更電子郵件地址,帳號便徹底歸他們所有。但如果你有好幾個帳號,嗯,過程便會繁瑣一些,但再怎麼樣,都好過讓價值不菲的數位財產煙消雲散,或要繼承人再花一次錢購買。
舉個例子,許多人會將祖父母與父母珍藏的食譜,當成傳家之寶看待。試想,若未來所有的食譜都以電子書的形式流通,而出版公司(或經銷商)可在你死後將這些食譜回收,這樣對你的孩子公平嗎?(當然這些食譜本來就不是你寫的就是了,不過這扯到的問題就更多了。)
近幾年來,由於媒體傳遞方式更迭,或許未來世代不會如此在意這些事,但也有可能,我們正站在決定永久性媒體存亡的十字路口。以網飛為例,為觀賞數千部電影與節目,你每個月都要付10∼15美元費用,但你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擁有這些影片。網飛每個月都會刪除舊電影與節目,並新增片單,而刪除的原因是網飛已不再握有版權,且大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會注意到有些電影跟節目被移除了(除非那是你傷心時必看的電影,或是唯一能讓你小孩安靜下來的節目)。你可能會難過一下,但遙控器一按又發現有新的節目(網飛新片可謂源源不絕)。
我們現在無法判斷像亞馬遜與蘋果這類公司,在未來究竟是會限縮或放寬媒體所有權控制權,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若你想確保自己購買的書籍、電影與音樂可共享傳承,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購買實體商品;二是為數位商品制定「數位財產計畫」。
有時我們可以凍結裝置。例如,有些人可能會關閉奶奶的Kindle閱讀器的無線網路功能,以免一不小心跟亞馬遜伺服器同步,然後她又剛好按下不知道什麼鍵,導致裡頭下載的電子書全數消失。大家可以在關閉連網功能後,上頭再貼一張便利貼,寫著:「奶奶的Kindle,僅供離線閱讀,千萬不要連Wi-Fi!」這樣的操作似乎不夠高科技,但把文字印在由樹木製成的紙張上不也是一樣的邏輯嗎?
總之,無論你最後決定怎麼做,我們都希望你事先做好準備。除非你像某些習慣孤芳自賞的收藏家,不把數位商品看得這麼重。
數位帳號與服務並非生而平等,欲重新整頓你的「數位人生」,你得先具備分類帳號的能力:
1.個人帳號:電子信箱、簡訊、照片、文件儲存。
2.有價帳號(與信用卡綁定):iTunes、亞馬遜、eBay、網域名稱。
3.社群帳號:臉書、推特(Twitter)、Instagram、領英(LinkedIn)。
4.可轉移帳號:串流服務、美食外送、旅遊。
溫馨提醒:上述分類不包含歸屬在你名下,且為全家提供服務的離線服務,例如水電瓦斯帳號、銀行帳號、房貸車貸帳號、各式私人公司的健康保險帳號。誠如先前所說,這些離線時使用的帳號必須與其提供的服務連結,因為轉移或關閉這類帳號的手續較為繁複(意思就是很煩且難搞)。
再回到數位帳號,其管理方式會依本質或服務而有所不同,你可能會想歸檔或保留某些財產;對於某些財產,則希望能刪除、抹去或忽略之而後快,又或者你想把特定財產轉移給家人、朋友或同事。為此,你必須詳細說明,如何處理每個數位帳戶或財產。但這是最理想的情況,若你覺得這樣太麻煩,那就把重點放在你認為最重要的帳號,並讓其他帳號永遠消失,再也不要登入。
節錄自:方言文化出版《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作者/艾比.施奈德曼 Abby Schneiderman , 亞當.賽佛 Adam Seifer, 吉恩.紐曼 Gene Newman,譯者/朱家鴻》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