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當二把手好不容易升遷後卻很快自請離職,為什麼升遷不一定是好事?

世俗上我們認為升職、加薪就是好事,人往高處爬總沒錯。然而盲目接受大眾的價值觀,往往會讓我們陷入騎虎難下的窘境。接下一個難以負荷的任務或是免強自己學習不擅長的事,我們常在很多勵志的演講、文章中聽到這樣的案例,主人公怎麼突破難關、怎麼化險為夷,最後取得個人的成就。然而,今天我們想要來分享另一種不常被提起的結局:自請離職。

文/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 圖/Andrea Piacquadio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現在先談談其他願望成真,卻也必須承受意想不到的後果的例子。

我認識一位先生,在一家赫赫有名的全國性雜誌擔任編輯,工作多年堪稱愉快。他起初是助理,負責接電話、泡咖啡,一邊學習這一行的基礎。二十年來,他逐漸升遷。他並沒有飛速升遷,而是緩慢穩步升遷,是因為專業經驗不斷累積,以及與同仁合作。這些同仁也各自晉升到更高的職位。他辛苦多年,總算升上執行編輯,大名印在報頭的二號位。

沒想到,執行編輯這個位子正適合他。他身為執行編輯,有權挑選寫手,分配報導。他還有時間親自編輯,將文章塑造得更理想。這些是他最擅長的工作,而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這些是他喜歡做的事。

至於主編的工作,所適合的性格特質不同,工作內容也截然不同。主編要負責預算,還要應付母公司的公司政治。主編是雜誌社的門面,必須時時公開露面,應酬各方。而且主編幾乎沒有時間能親自編輯,幾乎每一家雜誌社皆是如此。

「我喜歡坐二號位,」我的這位相識回顧以往,說道,「我喜歡靜靜坐在辦公室看稿。我喜歡有一層隔絕層,將我與高層隔開。」

但主編後來決定退休,而曾經安於二號位的執行編輯,竟然開始渴望第一把交椅。為什麼?

這位先生說:「升上去,薪水會增加很多。但錢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自尊。我希望我的名字總算可以用更大的字體,印在報頭最上方。而且這也關係到我要是沒升上去,會有怎樣的心情。我會覺得被看不起,被羞辱。公司若選了別人,我就等於被公開羞辱,至少在業界算是被公開羞辱。」

我覺得,他這些感受全都情有可原。問題是,這些感受與擔任雜誌社主編的日常現實面,幾乎完全無關。這位相識的願望,反而會讓他自己不快樂。會有這種願望,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太合適。

總之他的願望終究成真。他升上主編,拿到的不只是加薪,還有位在角落的辦公室。他還一天到晚胃痛,動不動就失眠。這種壓力爆表的苦日子,他撐了兩年,最後辭職下台。

這個故事能不能有快樂一點的結局?理論上當然可以。這位先生大可以不選擇要角逐主編大位,也可以表態說願意繼續坐二號位。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

再次強調,分不清真正想要的,以及以為自己想要的,似乎是根深蒂固的人性。何況社會壓力往往也牽引著我們,走向以為自己應該想要的東西:加薪、升遷、名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在每個決定都能依據自己的喜好,而不是按照有時根本是錯誤的願望。

我們的社會慫恿我們爭取名利,不管我們想不想要那個愚蠢的玩意!很少人能抗拒這種誘惑與壓力。

不曉得多少人聽過路易斯‧萊夫科維茨(Louis Lefkowitz)。在1960、1970年代的十幾年間,他是美國紐約州的檢察總長。他的操守無懈可擊,州長無論是民主黨籍還是共和黨籍,他都能勝任愉快。他在擔任公職期間,似乎沒有敵人,也沒人說他不好。納爾遜‧洛克斐勒(Nelson Rockefeller)州長在任內過世之後,萊夫科維茨受邀擔任副州長,以便為州長選舉做準備。大家似乎都認為,他出馬必將大獲全勝。

萊夫科維茨拒絕升遷。他已經擁有適合自己,他也真心喜歡的工作。他完全沒有要當州長的意思。他對媒體說:「為什麼要接受不想做的工作?幹嘛要給自己找罪受?」

如此坦率的智慧之言,在當時的人眼中,就像一股少見的清流。《紐約時報》也特別奉為本日金句,在頭版最上方刊出。

萊夫科維茨的態度,為何會顯得如此罕見?人生是我們創造出來的,而且我們每一個人,總會面臨要不要更上層樓的選擇。大多數的人,似乎喜歡不停追逐下一個願望。

但也許比較快樂的人,也就是與自己的人生最融洽的人,是了解、尊重,以及享受已經實現的願望的人。

節錄自:一起來出版《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作者/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譯者/龐元媛》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