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職場力

期望愈高的人,韌性越低?如何設定合理的期待值是關鍵!

回想生活中的那些挫折,使否都與期待落空有關?期待年底加薪、期待升遷、期待滿65歲退休。以上的這幾個情境,是不是只要與現實不符,我們就會受到打擊,因此學習設定與現實相符的期望,是培養韌性的關鍵之一。當失望愈大,消耗的能量就愈多,學會如何聚焦於自己能掌控的部分,為身體和心靈做好準備,就能在面對挑戰和挫折時有較好的表現。

文/布萊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 圖/Andrea Piacquadio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預期會有狀況發生

許多心理學研究指出,我們在任何時刻的幸福感,相當於我們面對的現實與期待之間的落差。當現實符合或是超出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會覺得開心。當現實不如我們的期待,就會覺得失望。

「動態穩定力」係指適應改變的新模式,內含預期的元素,假如你預期有狀況會發生,那麼當你處於失序狀態時,比較不覺得痛苦。因此,堅韌的彈性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設定適當的期待。

我們的大腦是預測機器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神經學研究團隊發表在《人類神經科學前線》期刊的論文揭示,大腦一開始會預測某個情節,然後根據現實的變化不斷做調整;預測愈符合現實,我們就覺得愈舒服,消耗的能量也愈少。最新的研究顯示,期待不只影響我們對當下體驗的覺知,以及對過去體驗的記憶,它也在許多方面影響我們面對未來的態度。例如,當一個精疲力竭的運動員聽到有人對他說,他已經很接近終點線了,他會突然覺得沒那麼累,並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很可能是他的大腦預期終點線就轉角處,於是他不再保存實力,把所有的精力釋放出來。結果事實並非如此,當大腦發現真相之後,這名運動員就再也無法得到向前衝刺的體力了。我們的大腦沒那麼好騙。

我們發現,大腦是一個預測機器這件事對我們有很大的益處。然而,當我們的期待與現實有落差時,會感到很意外。這個落差愈大,感受到的痛苦也愈大,在心理與生理層面皆是如此。當我們的預測與現實有很大的落差,我們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才能讓我們的認知達到與現實一致的狀態。我們的期待愈失準,就會產生愈大的問題,因為大腦與身體天生有保存能量的傾向。就許多方面而言,我們所體驗到的意識指的是,大腦不斷產生的思緒與感覺,這些思緒與感覺使我們知道預測是否正確。假如我們的預測是準確的,會覺得開心,想法也大致上保持平靜與正面。假如我們的預測過度樂觀,會覺得不開心,而想法也會變得負面。

培養悲劇性樂觀

悲劇性樂觀指的是,知道人生必然有無可避免的痛苦與苦難,但仍然帶著優雅與堅毅的態度向前進。研究顯示,以悲劇性樂觀的思維面對人生的人(尤其是預期人生中一定會面臨改變與困難的人),當他們面對壓力時,身體和心理會產生對自己有益的反應。他們感受到的痛苦比較少,性情更堅強,而且比較可能在環境發生變動之後超越困難,繼續向前進。試想一下,一個小孩子在學走路、學跑的過程中,要跌倒多少次,身體可能會有撞傷和瘀青,但肯定不會像大人一樣覺得那麼痛,或是那麼容易洩氣。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會期待過程不辛苦,他們已經準備好要面對現實中的困難。

我需要清楚指出,悲劇性樂觀指的不是主動去找苦頭來吃。我真心覺得,假如我們可以避免受苦,就應該努力避免。悲劇性樂觀指的是,意識到苦難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在人生中有許多練習的機會,而且我們多少可以決定要如何面對苦難。

悲劇性樂觀能幫我們把壓抑、自我欺騙、自我論斷、反芻受傷記憶與絕望拋開。這會為我們開啟新的空間,使我們能緊緊抓住明智的盼望,並以明智的行動面對眼前的處境。

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一流的人如何擁有動態穩定力,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譯者/廖建容》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