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進入五字頭後總是輾轉難眠,原來是「睡眠壓」低落搞的鬼

104高年級
2025.01.08
1122次觀看

踏上中年之路後,有覺得睡眠時間越來越短,半夜起床後就很難入睡嗎?其實五十歲後,大概只有20%至30%的人是能透過環境調整即能改善睡眠,那剩下的70%至80%該怎麼辦呢?有三種方法可以提升睡眠壓,提升睡眠壓就能改善睡眠品質,便能修復身心! 

文/角谷Ryo、圖/Acharaporn Kamornboonyarush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什麼是睡眠壓? 

五十幾歲之後,臥房跟寢具對睡眠影響,比二十幾歲至三十幾歲時還要大,所以本書從改變睡眠環境開始介紹。 

改變睡眠環境,這件事本身對提升睡眠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更進一步的成效來說,將新刺激納入日常生活中,對睡眠也有不錯的效果。 

大多數人在改變睡眠環境之後,都覺得睡得比之前好。 

進了五十歲後,單憑調整環境就能睡好的人,約占20%至30%。雖然許多人睡得比以前舒適,但其中約70%至80%的人仍表示: 

「雖然能睡得較久一點,卻還是比年輕時早一小時醒來。」 

「半夜醒來的次數減少了,卻還是會醒一、兩次。」 

「雖然沒像以前那麼嚴重,現在仍沒有酣睡。」 

假如是四十幾歲,單憑改善睡眠環境就能舒眠的人超過半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答案在於,人進入五字頭後「睡眠壓」低落。 

或許有人是第一次聽到睡眠壓一詞。這不是我發明的詞彙,而是睡眠學的學術名詞。其原本的意思,是「長時間醒著或活動,會累積睡眠物質」。換句話說,醒來活動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進入深層睡眠。 

我迄今成功輔導許多五十幾歲的人,從睡眠失調到舒眠,所以我敢斷言想好睡好醒,最有效果且極重要的是提升睡眠壓。 

許多人從五十歲開始,「風格」會固定下來,例如逐漸明白自己擅長或對哪些事棘手,並專注在擅長的事情上。 

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失敗,減輕壓力,花最小的力量拿出成果。五十歲族群若想超越體力或熱情較高的年輕人,開創更多的價值,這是理所當然的生存策略,我也正在這樣做。 

然而,擁有自我風格的弊害,則在於「生活模式一成不變」、「選擇或判斷總是採取同樣的模式」,往往過著刺激不大的生活。 

這是很大的陷阱,其實像上述那樣,讓人生效率化,才是讓睡眠品質降低的最大原因。沒有吸收新知或其他刺激,大腦和身體就以為不需要睡眠時間或深度睡眠了。 

當然,雖然有些人會透過工作或興趣來學習或實踐新事物,不過人年紀漸長,對於大腦或身體來說,則已無法辨識哪些是新東西。 

所以,為了在五十幾歲後獲得真正優質的睡眠,就需要開始做新的事情。請各位要記住,50歲後接受新刺激,能帶來與20歲至30歲一樣的高品質睡眠。 

睡眠和白天活動的關係

睡眠和白天的活動是生物的基本,雖然彼此獨立,卻互相依賴、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有睡覺,白天才能活動。反之,因為白天有活動身體,所以需要睡眠來補充體力。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希望各位務必記住。 

只要有優良的睡眠,便能修復身心,於是白天能積極挑戰新事物。此外, 挑戰新事物後,就會提升睡眠壓,施加適當的負荷,能輕鬆進入深層睡眠,以便恢復身心。 

許多五十幾歲人士的模式則正好相反。若白天沒有太多刺激,睡眠壓就 低,所以很難馬上入睡。 

提升睡眠壓的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種: 

  • 每天做一件以上的新事情。 
  • 對身體施加強烈的負荷。 
  • 給大腦新刺激。 

不過,第一點的門檻非常高。能實踐當然再好不過,但本書要告訴各位透 過「打開早起開關」來代替這招。五十幾歲是從夜型過渡到晨型的年齡層,常會出現睡眠失調。 

節錄自:大是文化《50歲後的快眠法則,作者:角谷Ryo,譯者:李友君》

Composite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