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已讀不回的焦慮,你不是一個人|2025最新履歷優化與轉職建議

104高年級
2025.03.25
1993次觀看

履歷寄出了,職缺也符合你的背景,甚至還附上一段自我介紹,但等了好幾天,投遞狀態始終停留在「已讀不回」──沒有面試邀約、沒有回覆,甚至沒有拒絕通知,你可能懷疑自己的履歷是不是寫錯了,或是質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但其實,你不是唯一有這種焦慮的人,在 AI 大量篩選、競爭者眾的求職時代,一封履歷沒被回覆,不代表你不夠好,很可能只是輸在細節沒對上

文/104高年級諮詢, 圖/Andrea Piacquadio

為什麼履歷會被已讀不回?

  • 履歷沒有對應職缺的關鍵字與核心能力
  • 自我介紹寫得太長、太空泛,缺乏亮點與說服力
  • 使用AI工具產出格式標準、內容卻不夠貼近自身經歷
  • 跨領域轉職但未說明轉職動機與適任理由

✅ 若你正經歷投履歷總是無回音的階段,建議考慮尋求專業顧問協助,顧問不只是幫你改履歷,更是幫你重新找回職涯的主導權,👉 立即了解一對一諮詢

兩大履歷優化方向,讓HR看見你

1. 履歷對位度調整:關鍵字、成果量化、聚焦職缺需求

企業HR平均只花6秒掃履歷,最先看到的是是否有「職缺關鍵字」、能否快速對位需求。

實用建議:

  • 讀懂職缺說明,將其對應到自己的經歷中
  • 改寫經歷內容,加入量化成果(例:節省多少時間/預算)
  • 精簡自傳,用精準的簡介吸引HR繼續往下看

特別是跨領域轉職者,更需明確補充說明:

  • 哪些能力可以轉用?(例如專案管理、數據整理等)
  • 為此轉職所做的努力(如進修、專案實作、主動學習)

2. AI能幫你寫履歷,但不能幫你說服HR

AI工具雖可生成履歷內容,但往往:

  • 缺乏個人化故事
  • 無法呈現真實經歷的價值
  • 難以捕捉你與職缺間的微妙匹配

聰明用AI的方式:

  • 請AI整理方向,但內容一定要根據真實經驗客製補強
  • 補充具體專案、成果、角色描述
  • 保留你的語氣與邏輯,避免履歷看起來像「AI寫出來的模板」

💡 人人都用AI,真正的差異來自「有人懂你」的策略指引

當履歷樣板滿街跑、AI幫忙生成內容時,真正的關鍵是:你是否呈現出「值得被更深入了解」的樣子?

因此你需要的是,職涯顧問幫你做這些事情:

  • 幫你盤點亮點與盲點:哪些該寫、哪些要刪
  • 協助你HR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
  • 給予跨領域轉職者具體的翻譯與銜接策略
  • 協助釐清轉職動機與說服點,讓你不是硬轉,而是「適合轉」

這是AI與你無法對話時做不到的。


🧭 實例分享:顧問怎麼幫助求職者翻轉困境?

Irene 曾嘗試轉職到熱門的電動車業務職缺,自行修改多次履歷,卻總是已讀不回。直到報名104高年級顧問諮詢後,顧問協助她:

  • 刪除冗長自傳,強化關鍵職能描述
  • 重整履歷結構,聚焦於轉職職缺相關經驗
  • 引導她準備精簡的三頁式個人簡報,讓面試官眼睛一亮

結果,履歷寄出當天下午即收到面試邀請,後續順利錄取。

這不是因為顧問「寫得比較好」,而是因為顧問幫她對準了說話的對象與策略。

閱讀全文:履歷修改爬爬文就好了,為什麼還需要付錢找職涯顧問諮詢?


🛎 如果你還在等下一封通知,不如先為自己爭取一次「被理解」的機會

在求職戰場中,被看見很難。但你不用一個人瞎猜、亂投、等運氣。

讓真正了解HR視角與產業需求的顧問,用一次完整的對談時間,幫你看清盲點、釐清方向、重新出發。

🙋‍♀️ 常見問題 FAQ

Q1:職涯顧問會幫我寫履歷嗎?
不會直接代寫。顧問會透過提問與對談,協助你盤點經歷、拆解亮點,以HR視角重構你的履歷。

Q2:我說的內容會被外洩嗎?
不會。諮詢過程完全一對一、保密進行,保障隱私、安全可信。

Q3:我還沒想清楚方向,也可以預約嗎?
可以。一對一諮詢也適合用來釐清職涯目標與行動方向,從「不知道怎麼開始」開始。

Q4:怎麼挑選適合的顧問?
104高年級平台提供顧問介紹頁,清楚標示專長領域、產業背景與過往服務對象,可自行挑選適合你的人選。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