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並非不可逆的命運,只要開始行動,仍可獲得不被束縛的晚年

104高年級
2025.02.07
1065次觀看

隨著年齡增長,肌少症成為許多長者面臨的挑戰,但這並非無法逆轉的命運。本書強調透過充足的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即可有效改善肌肉流失問題,維持健康與獨立生活。親身經歷的故事證明,只要開始行動,晚年生活仍可充滿活力與自信。

文/朱為民、林金立、圖/William Choquette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問題】有一天,您的家人被診斷罹患肌少症,出現了虛弱、體重減輕、體力下降、不愛走路等症狀,鼓勵也沒有用。這時你會選擇?

A營養不夠,只好考慮給他買很多各式各樣的營養食品。
B唉,年紀大了,體力不好也是正常,尊重老人家,不想動就不要動,一切照他的意思。
C家裡真的不知道怎麼照顧長輩,我會把他送到機構去,機構怎麼做就怎麼做。
D強化蛋白質攝取以及肌力訓練,必要時請專家老師來協助。

為什麼會有肌少症以及如何逆轉

造成肌少症的原因很多,舉凡遺傳、內分泌、細胞變化、肌肉纖維萎縮、肌肉蛋白流失、發炎反應過高都是。然而,想要逆轉肌少症,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活動量,以及營養的攝取。

好課推薦:【自立支援照顧】預約不被束縛的未來生活 線上直播課,早鳥優惠中,立即報名。

逆轉肌少症要點一——注意營養攝取

在營養部分,最重要就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建議每位健康的長者,在沒有腎功能的問題下,每天每公斤體重應至少攝取一公克的蛋白質;而肌肉減少或衰弱的人,每天攝取蛋白質量應為每公斤體重吃一點二公克。最好透過飲食來實現這些蛋白質目標,但如果無法達到,則可以考慮使用蛋白質補充品。

要如何計算呢?例如:一位體重七十公斤的健康長輩,每天最低需求的蛋白質量就是七十公克。而一杯二四○毫升牛奶、一顆雞蛋、半盒豆腐、兩片起司、一塊手掌大的魚、三至四隻蝦,以上每一種大約可得到七公克蛋白質。大家可以自己計算看看,每天應攝取的蛋白質有沒有補充足夠。

而對於有營養不良或肌少症風險的長輩,建議可以考慮抽血測定血清中25-羥基維生素D濃度。像蛋黃、乳酪、沙丁魚、鮭魚等動物性食品,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3;而菇類、五穀類、大豆等植物性食品,則提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2。同時,也建議避開中午時段,每天暴露於陽光下十至十五分鐘,可幫助體內維生素D的提升。此外,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每天八○○至一○○○國際單位(IU),對於缺乏維生素D的老年人也有幫助。

逆轉肌少症要點二——養成運動習慣

還有,就是要有規律的運動。運動幾乎在各方面的健康都被證實有益處,而在所有的運動項目中,又以進行有氧運動和漸進式阻力訓練,對增加肌肉質量和強化肌力效果最佳。那麼,老年人應該要如何運動?

【你可以嘗試這樣做】

  1. 有氧運動:每週三至五次,例如快走、健行、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每次持續三十分鐘至一小時。
  2. 抗阻力運動:每週二至三次,如舉重、半蹲、上樓梯、水中運動和彈力帶運動等,每次約二十至三十分鐘。

謝謝我的父親,讓我親身體驗肌少症帶來的損失。

我的母親今年也七十三歲了,兩年前,我發現她的體力開始大不如前,不只是爬樓梯,連我們去溪頭健行,她走久一點就氣喘吁吁。我隱隱覺得不對,跟她說了好幾次:

「媽,妳應該要去健身房上課。」

「媽,找一天去健身房吧!」

但她都不為所動。

終於有一天,她在下公車時,腳沒踩穩,從車上跌下來,臉撞到人行道的凸起,牙齒斷了四顆,鮮血如注。那時,我下了決心,要帶媽媽去健身房。

半年之後,有一天吃完晚飯,我跟媽媽說:「走吧!」就拉著她到附近的健身房,刷卡報名會員,同時買了二十堂的一對一課程。

這時,母親發現我是認真的。健身房的業務問媽媽說:「我們一對一的教練,一般都是一週一次,也可以一週兩次,您希望……?」

話還沒說完,媽媽趕緊回他:「一週一次就好。」

儘管如此,她確實每週固定和教練約時間報到,甚至教練還跟我加了LINE,常常會傳她做運動的照片給我。那幾個動作,有時我看著都覺得累。

大約三個月之後,我開始注意到媽媽不一樣了,體力增加了,氣喘吁吁的情形減少了,不僅氣色愈來愈好,情緒也愈來愈穩定。甚至,她會主動去上一些健身房團體韻律的課程,無形之中還交了新朋友。

從此,只要是我的高齡門診病人,有出現肌少症狀況的,我都會拿媽媽的影片給他們看,強烈鼓勵他(她),開始上健身房找教練指導。

當然,如果家中或機構裡有運動器材,透過合格教練或是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也是一個很棒的方式。正確、足量、適合自己的運動,我認為是預防肌少症、衰弱症、失能與維持生活自立的不二法門。

節錄自:商周出版《不被束縛的晚年,作者:朱為民、林金立》

不被束縛的晚年封面
Composite

林金立老師 好課推薦: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