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要保持「有用」,前出版業社長讀甲骨文健腦、還組單車團健身,幫大腦和身體找事做

104高年級
2024.03.15
1402次觀看

文章來源/高年級不打烊Podcast

陳穎青(綽號老貓)的職涯沒離開過出版業,年輕時做過倉管、業務、編輯,積累經驗,一直當到社長。50歲時,決定從社長一職退休。他說,雖然從職場退休,但用進廢退,平時不僅要運動、幫身體找事情,也要動動腦、幫大腦找事情,才不容易從人生中退休。

幫身體找事做:走路、騎車回家

快退休時,陳穎青總感覺肌肉快速流失、力不從心,很像目前常說的「肌少症」,這促使他下定決心來運動增肌。

但,在忙碌的社長事務中,持續運動如何開始?他想到從每天必做的事情 - 通勤 - 來著手。下班原本搭捷運回家,改成走路的話,就能走個1.5小時,也不失為一種逼自己運動的方式。

後來,台北陸續設置ubike站點,覺得走路無趣、街景單調的他便改踩腳踏車,這一騎,讓他觀察到騎腳踏車的優點,也騎出新滋味。「在市區,騎腳踏車比汽機車更有機動性,更能繞進不同的巷弄。」話語間,彷彿嗅到一絲「探險」的DNA。厭煩一成不變、好聞新鮮事的他,顯然在騎車時找到新樂趣。

開團、出書,教高年級騎車練身體

退休後,時間更充裕,陳穎青不甘只在市區裡打轉,便嘗試往台北市市郊、山區前進。找到新發現、聽到新故事,也樂於分享在臉書。

有臉友看到貼文、受到啟發,邀約他到社大開課。同時,他開始經營「周周來騎車」社團,每週舉辦約騎活動,分享騎車know-how和路線等資訊給高年級朋友。

他說,許多人像他一樣,40幾歲開始感覺肌肉流失、力氣不如以往,想督促自己運動增肌。但,想增肌不能只是悠閒騎車,挑戰高難度的山路勢在必行,他也探訪山路的該如何騎才順。另外,更費時三年完成《探路台北:大台北公路車深度旅行》一書,讓許多車友能好好踏查台北的路線,騎出肌肉,也看見新風景。

幫大腦找事做:專研甲骨文

專注健身,也不能疏於健腦!陳穎青選擇學甲骨文。或許在他人眼中相當奇特,但,陳穎青本身歷史系畢業,對於探究古老的事物學有專精。在2006年,還在出版業任職時,曾出版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撰寫的《漢字的故事》,書中,透過文獻與實地踏勘,描述中文字的一脈相承,小篆、隸書,一直追溯到甲骨文。甲骨文反映了象形字的美,在瑞典課堂中,林西莉運用古文的視覺符號,引導許多學生學習中文。

在出版業歷練將近30年、對文字高度敏銳的陳穎青嘆:「自身的甲骨文能力不如(非母語者)的瑞典老師。」不斷翻閱古文獻、比較現代的文字應用,他延續上半場的專業,在古文中找到下半場的另一種熱情。相信,藉由健身與健腦的相輔相成,陳穎青的人生下半場會活得更豐富。

關於【中年轉型】成功案例:

更多關於中年轉型,歡迎訂閱《人生第二曲線》電子報,104陪你度過無悔的人生 >> 立即訂閱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