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力

台大教授56歲棄教職,到業界當高年級實習生!第一份非教職工作還是學生介紹的

文章來源/高年級不打烊Podcast

在台大擔任教授地位崇高,是社會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人生路途漫漫,許多決定是外力和內在的交織所產生的。4年9班的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在《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 Podcast 》節目中分享了他在56歲、職涯前景仍然頂峰之際,選擇退休、向外求職的心路歷程。

他說:「我這輩子沒有在外面上過一天班,一直很想知道真實世界長什麼樣子。」

內省,讓自己56歲走出學術圈

或許,這樣的決定並非一朝一夕促成,而是在內在,時常與自己的問答之間,算出的結果。林以正說,內在自省,正是心理系所學,例如人如何安頓、過好日子。

「教書,是自己喜歡的嗎?」他不由得問自己。

初任教職的時候或許是,當時和老師們推動本土心理學領域,自身覺得很有意義,樂在其中。然而,面臨學術KPI的考驗,每年要發布論文的時候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他說:「即便教博士班學生,也是教怎麼發表論文。他們也需要發表論文,不然找不到工作。」學術界的現實面一點點消磨教書的熱情,不由得自我檢討教書的目的。究竟,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實際可用的嗎?還是只是為了符合學術圈的遊戲規則而做的?

當時,他知道自己過得很安逸,每週教課6小時,學術的創造力上也不如以往,生活過得沒有挑戰性,再加上想尋找自我意義,總總原因,促使他決定離職,踏出學術圈。

高年級實習生:第一份工作是學生介紹的

林以正回想,剛步出學術圈覓職時,困難重重,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學術研究又偏理論派,較沒有和企業合作的經驗。

經歷許多牽線、洽詢,終於有位創立企管顧問公司的學生,願意提供實習的機會,能到現場跟課,協助企業講師處理課程和行政事務。

但,隔行如隔山,雖然教授心理學背景深厚,但實際應用在企業裡,也需要時間磨練。他舉例,老闆指派他擔任課程的團康暖身活動,原先以為能大展身手,但或許是不習慣,所以做起來很扭捏,現場的效果並不好。

他反省,如果希望進步,除了要聆聽別人的意見,也要放下身段。為此,他甚至去練習雜耍,學新招,突破自我的框架。就如此,從助理、講師,再到教練,關關難過關關過,一步步成為心中期待的自己。

當教練與當教授不同!懂得傾聽心聲、調整自己才能助人

許多上班族,在職場上水深火熱,其實也像被困在牢籠,他們也需要幫助,需要有人能指點迷津。林以正嘗試運用心理的專長,選擇施力在與自己生命經驗較接近的族群。他學習成為企業教練、幫助職場工作者找到職涯出路。

在離職的兩年間,就如職場工作者一般,不斷找工作、找尋機會。他說,一方面需要加入一個組織,運用團隊力量,幫助達到理想,另一方面,也希望自身能力在市場上,值多少錢。

有時,在學術界研究和市場的應用有些距離,林以正在踏出台大時,親身感受到。例如,受邀到企業演講,得到「演講很棒,但我們不知道如何應用」等回饋,也了解切合受眾需求、調整演講語言都是需要學習的過程。

某幾年,「當責」概念很受企業老闆歡迎,希望員工能夠當責,付出更多。雖然林以正對「當責」有不同見解、不完全認同,但他還是答應邀約,前去演講,主要希望能觀察員工聽到當責時的感受,會產生比較的心態嗎?還是有其他看法。

他說,有時候需要和自己妥協,因為總要跨出那一步,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不斷傾聽心聲,更能知道如何引導學員。他說,相較於當教授時單純給建議,當教練應該能引導學員發問、思考,幫助他們更有信心往前走,才是更重要的。相信在人生下半場中,林以正會以厚實的心理學學理,加上實務經驗,幫助許多職場學員度過迷惘的人生。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