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高年級不打烊Podcast 圖/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工作不順最常聽到有人會說:「那我就離職去賣雞排!」日前擔任104集團一對一職涯諮詢顧問黃微就笑著說:「在我的諮詢個案裡,還真的不少人認為,中年轉職就是要去雞排或賣滷味,完全放棄他們過去所有的工作經驗,去做一些跟他們人生上半場完全無關的工作!」
黃微一語道破,中年世代思考轉型/轉職的謬誤。看似有點開玩笑的語氣,卻是很多人在思考中年轉型/轉職時出現的想法。
從學校畢了業後,就進入漫長的人生職涯,每個階段對於職涯的煩惱困惑皆有不同。隨著少子化、高齡化時代來臨,政府針對中高齡就業輔導目前有相關的輔導與獎勵機制(可以參考勞動部勞力發展暑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服務)。若是針對年輕族群,例如29歲以下青年也推出相關尋職津貼補助或者是就業計畫輔導。
「唯獨壓力最大的三明治階段的年齡,也就是大概30~45歲這個階段年齡層,是最找不到協助的資源。」黃微根據她多年的諮詢經驗與觀察說。「可是這個階段正是壓力最大的年齡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負擔最重,可是在職場裡可能被年輕一輩追趕,往上升官又卡住。」黃微指出,其實30~45歲這個族群正是職場裡的「中堅份子」,也是職場裡的「黃金人力」,所以,並不會有人認為他們需要被協助與輔導。
但是,隨著百歲人生時代來臨,早就已經沒有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了!尤其是進入40+年紀的「早中年人士」,經常困惑於自己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因此,許多這階段年齡層的工作者,會來找黃微諮詢職涯規劃,甚至有些人想中年轉職。
不過上班上了十年之多,在思考接下來的職涯規劃,經常會出現許多在思考上的陷阱或誤區,黃微就依據她多年職涯諮詢的經驗,將中年世代思考職涯規劃的二大誤區列出來:
黃微表示,若是踏入第二個誤區的人,基本上是還沒有真正想改變、想轉型,因為他會覺的一切都很「難」,所以打消了轉型的念頭,繼續在原來的路上。若是在第一個誤區,以為中年轉型就一定要做跟原來不一樣的事,並不一定是這樣,黃微建議反而先盤點自己現在能力的專長,並且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有哪些興趣與能力可以相互結合,可以去認識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朋友,多了解多互動,再來確認自己要往哪個部分發展,或者有哪些步驟。
那麼對於中年世代來說,來做職涯諮詢的又都是什麼樣的人呢?黃微解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找職涯諮詢像找算命師,要顧問直接算出自己的天命工作
這類型的人基本上,希望透過職涯諮詢,請職涯顧問直接告訴他答案,就去做某種類型的職務,或直接轉職去哪個領域做什麼工作。對於自己的職涯,他其實並沒有想去面對與思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二、有專業能力,想再延伸專業能多一份斜槓
這類型的人通常有穩定工作,並且在這個崗位或職務上已擔任多年,對於自己的工作領域相當熟悉。現職工作也不是非走不可,但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再延伸,增加收入來源。又或者把自己的專業轉換成其他領域可以做的。這一類的人,未來可能會思考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者自行創業等。
三、特殊專業職務者到中年對人生有困惑,想要突破現狀做自己想做的事
像是醫師、護士、工程師、律師,這類型具有某些領域特殊專業技能職務的工作者,過往都是由工作職務上的表現獲得掌聲與自我認同感,上半生就在這樣的「被受肯定」的感受裡度過,因為他們相當聰明、能力也都非常好,就算上級給予更多困難的任務,他們也都能一一解決。但是,可能活了大半輩子到某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並不是他真正喜歡的,他只是「很有能力」解決所有的任務而已,那麼他真正喜歡的事是什麼呢?也許過了大半輩子才開始追尋。
事實上,黃微認為中年轉型/轉職,每個人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可是透過職涯諮詢,顧問可以針對每個人解析問題,並針對他給出架構和方法。「越是年紀大要轉型,容錯率就越小,風險就越大,但並不表示不能轉型,但是年紀越大就越要保留給自己試錯的空間。」黃微更提醒,尤其在財務上,想轉型的人要為自己保留一定安全水位的資金,才能好好讓自己安心去面對轉型這件事。
畢業政大社會系,美國聖地牙哥大學MBA。過去20年工作資歷主要服務於資訊科技公司,包括精誠資訊、特力集團、遊戲橘子等國內上市櫃公司。曾擔任BD、PM、營運主管,以及內創新事業部門主管,現在任職於一零四資訊科技。
近年來轉型為職涯諮詢與人際溝通諮詢老師,透過有系統的架構方法,搭配豐富的職場經歷,教導學員學習職涯規畫與人際溝通分析的方法,已有效協助超過百位學員使用職涯規劃方法解決問題。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