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習慣性地訂立目標,卻發現多年來仍然在重複相同的計畫,或許該換個思維模式。與其拘泥於未來的理想,不如專注於當下擁有的「有物」,發掘並發揮自身優勢。透過反思筆記,我們可以探索新的可能性,而不是受限於既定目標。成功並非來自事前的周詳規劃,而是來自行動與機會的累積。拋開對未來的不安,反而能迎來超乎想像的成就。
文/ 山田智惠、圖片/Andrew Neel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聽到「反思」,也許有人會想到了解目標與現實間差距的方法。不過,我提議的反思不需要目標。
我也曾經有為了讓人生變順利,訂定目標好幾次的時期。我每年都在過新年時寫下這些目標:
你可能也寫過很類似的目標吧?
我還因為聽說不要光寫字,要把目標視覺化比較好,所以做了一塊目標板,貼滿了對夢想的模擬圖。我以為這是成功的必做事項。
可是,某天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傻眼到說不出話來。
沒想到,我竟然每一年—而且是連續六年—都寫了同一個目標。一直寫著同一件事的我,不但沒實現夢想,也從未付諸行動。我不禁在心中大喊,「這完全沒意義啊!」
不但沒實現夢想,更糟糕的是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廢人。寫這些目標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心裡漸漸湧起滿肚子火。於是從那年起,我再也不訂目標了。
然後,我決定把放棄訂定目標後空出來的時間,用來寫反思筆記。
我開始專心去發揮現在的「有物」。今天有哪些機會來找過我呢?認真思考自己在怎麼看都一無是處的經驗裡,學到了什麼?想像自己與認識的人們能一起做些什麼?
每當我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就會害怕到忍不住訂定目標。然而我決定拋開恐懼,交給運氣決定。
結果,連想都沒想過的未來一一實現。無論是在大公司升遷、寫書、創業、演講變成工作,或是擁有自己的社群團體,這些事我完全沒想過自己做得到,卻接二連三實現。
常有人說,「只有思考過的事會成真。」但我打從心底認為沒這回事,人生也會發生自己從沒想過的事。所以,我想用力告訴大家:就算沒有訂定目標,只要找到「自己的有物」再好好發揮,就能抵達超乎想像的未來!
管理學中有個創效理論(Effectuation Theory)。這是管理學博士薩拉斯瓦蒂(Saras Sarasvathy),在研究優秀創業家的思考方式時發現的法則,與過去認為的成功法則完全相反:「優秀的創業家不用回推思考,不會先訂定目標再往回推算、擬訂計畫,而是採取以現有方法一一找出新終點的思考方式。」
這跟發揮「有物」的思考方式非常相似。這種思考方式不只適用於自我成長的領域,就連在商業界也逐漸成為主流。若是覺得設定目標不太順利的人,推薦改為找出自己現在的「有物」並發揮它的方式。
所謂的目標,本來就是只能在所知範圍內訂定的東西,無法把從未看到的可能性列入。堅持在所知範圍中訂目標,可能會讓選項變少,試著聚焦在現在的自己所擁有的眾多「有物」上吧。
節錄自:方智《反思筆記》,作者:山田智惠,譯者:高宜汝
關於【第二人生】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