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上面的煩惱,職場人際絕對是很多人困擾的問題。對於不擅交際的人來說,對上的溝通、同事之間的交往,皆是每天都必須面對的難題。想要增進自己的社交能力,又不如其他職能課一樣按部就班就可以確保能力提升。究竟要如何改善職場人際關係呢?
文/胡慎之 圖/Anna Shvets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社交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是一種社會化能力。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會對著父母笑,會咿咿呀呀地「說話」;稍微長大些,我們又會對著其他小朋友說話。這些都是在發展我們的社會化能力。從這些交流中,我們逐漸學會了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與他人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人的社交能力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
但是,在成長和學習社交的過程中,有一些人會經歷社交障礙。很多剛剛進入新環境的年輕人就容易遭遇適應性障礙問題,不知道怎麼與陌生人建立關係,甚至會產生「別人都不喜歡我,不想跟我做朋友」的感覺,讓自己陷入孤獨的狀態。
實際上,當我們想要走近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想要走近我們,因為社交是雙向的,大家都有相互交流的意願。而一些人之所以會遇到適應性障礙問題,往往是因為陷入了單向社交的陷阱。以下四種迷思,就很容易讓我們掉入單向社交的陷阱之中。
1. 如果我們對一個剛認識的人抱有過分的期待,比如把他當成一個能夠照顧自己,並且能滿足自己某些需求的人,這就容易導致我們的社交一開始便陷入了僵局。這種場景在相親中很常見,第一次見面,還沒瞭解對方是誰,就給對方提出各種標準或者要求,這種「唐突」通常會嚇跑另一方。
2. 在彼此尚未完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就帶著想從對方身上攫取利益的目的去交往。很多缺少經驗的推銷員,一上來就要求你購買他的產品,但是這個產品能提供給你的具體、真正的價值是什麼,他又說不清楚。
3.在交往前,先設定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是不討喜或惹人厭的。這就意味著我們也不願意與對方進行深入交流。
在演講表達的培訓中,我經常會讓學員去感受自己站在台上那一刻的心理活動:是在尋找挑剔的目光,還是尋找支持的目光? 如果我們時刻尋找挑剔的目光,那麼我相信,接下來的幾分鐘我們會在台上如坐針氈,時刻擔心自己的表現,騰不出精力去瞭解觀眾的想法,就更不要說和觀眾深入交流了。
4.習慣用單一的方式對待所有人,而不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我曾經有一個年輕的男性來訪者,他說他每次表白時不管女孩子如何表現,他都喜歡送女孩子鮮花,前兩個女孩子都告白成功而答應交往,而第三個女孩子因為他送花而拒絕了他。後來女孩子答覆他,在他們前幾次約會中,女孩子都表示自己對花粉過敏,然而他對此多次忽視,由此女孩子覺得這個男生並不是真正在意自己。
陷入以上四種迷思,就容易讓我們的社交陷入僵局。如果想與他人建立連結,我們首先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愛好、情緒等,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之上與對方交往,才有可能建立有效社交。
我經常會介紹我的朋友們互相認識。其中有一位朋友很有趣,每次我介紹朋友給他認識時,他總是對我表示感激,並且不斷肯定我介紹的人。關鍵的是,他不會在一開始就評價對方,只有在我問他我介紹的朋友怎麼樣時,他才會說:「人挺不錯的,但我還不是很瞭解。」過一段時間後,他會告訴我,他跟我介紹給他的朋友成了好朋友,原因是他通過自己慢慢瞭解發現了對方的優點以及與對方談得來的地方。這個過程體現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邊界與社交的規則。
建立社交關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哪兩個人能夠一下子就變成密友或成為合作夥伴。我們不能極度地包裹自己不與他人社交,也不能毫無自我保護意識地將自己全盤托出。如果你不懂得在社交中保護自己,那麼你不僅難以獲得別人的尊重,還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多困擾。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會看到一些人,第一次見面就把自己家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隱秘之事)都分享給別人,或者是剛剛認識就開口向別人借錢,打擾對方的生活。這些行為都是在破壞社交循序漸進的原則,自然很難獲得別人的尊重和友情。
節錄自:啟示出版《恰如其分的孤獨,作者/胡慎之》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