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中年錯了嗎?我嚮往的只是能自在探索自我的第二人生

104高年級
2025.02.22
2070次觀看

在傳統家庭觀念根深蒂固的時代,中年單身者卻展現出獨特的勇氣與智慧。作者以辭職、獨自旅行與轉換人生軌跡的實際經歷,描繪出一場擺脫束縛、探索自我、活出真我的精彩旅程。這些故事不僅挑戰傳統,也啟發讀者重新思考人生的多元可能。每個選擇都蘊含獨立自主的精神,證明中年單身同樣能締造豐盛人生。讓我們一起體驗這份獨特魅力!

文/金熹暻、圖/Andrea Piacquadio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四十二歲那年,我辭去了做了十八年的工作。明知道老老實實工作就能一直做到退休,但我卻覺得這不是我要走的路,便毫無準備地辭去工作。於是某位前輩把我叫去會議室問我為什麼想辭職,要我再多想想。最後在說服我的過程中,前輩鬱悶地說:「妳這個年紀沒老公也沒兒女,這樣還辭職是要怎麼辦?妳要毀掉自己的人生嗎?」

不知道這是極度擔心我,還是直接的指責,他這番模糊不清的話讓我愣住了,我不記得自己回答了什麼,只留下一個明確的印象,「我這個年紀的女性要是沒老公、沒兒女,而且連一個正職的工作都沒有,人生應該就像是毀了吧」。

不管別人怎麼看,多虧了我「沒老公、沒兒女」而沒有被綁住,我得以多次獨自長途旅行,也因此才能體驗新的冒險。我所累積的寶貴經驗,都是離開了安穩工作進入陌生領域才能經歷到的。當然,就算有家庭,這些體驗也並非不可能,但在做人生重要決策時,單身的人可以只考慮自己,因此更容易將想法付諸行動。

在強調家庭觀念的社會裡,我無法形容長時間獨自生活的經驗是非常光明、溫暖的。然而,這段經歷也擴展了我對世界、對他人的理解。離婚後,我得以回顧我長期身處的制度與生活,對於脫離主流生活,以及社會少數群體被憑空貼上汙名標籤的不公平誤會,我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還學會了不以表象斷定他人,也盡量不隨意揣測別人的內心。

儘管在生活中仍經常感到動搖與困惑,但隨著年齡增長,處理問題的品格與智慧也增加了,不會像年輕時那麼痛苦了。總之,我與同齡已婚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平平淡淡地經營著我的生活,與十多年前前輩所擔憂的不同,我並沒有毀掉自己的人生。

●心靈富足的中年「單身生活」

我所遇到 Aging Solo們大都對自己的中年「單身生活」持正面態度。在地方團體工作的姜美羅( 강미라 ,五十二歲)給目前的不婚生活滿意度打了滿分一百分中的九十八分。她表示好友住得不近所以扣了兩分,幾年前她為了找個更大的生活空間而移居京畿道的小城市。

「生活滿意度隨著年紀增長也提高了。小時候偶爾會因為覺得別人過得比較浪漫而感到憂鬱,也有對獨自生活感到挫折的時候,但年過五十後感覺變好了。我曾經差點結婚,現在卻覺得幸好我沒結婚。二十幾歲時過得很開心,但也有莫名其妙的焦慮與不安,不過現在都消失了。為了找更大的生活空間我還搬了家,雖然經歷了更年期症狀,但我認為隨著年紀增長,生活會越來越好。」

當被問到哪方面會變好時,她提到自身態度的轉變。

「困難的事就和以前一樣,也許現在難點還更多了,但面對這些困難的我已經不一樣了。現在不管再怎麼累,我知道這已經是谷底了,只要稍微走一下就能往上爬,應該就是這樣才產生忍耐的力量吧?努力接受現實,過度反應

和過度解讀的情況好像就比以前少了,我學會設定現實的目標,不執著於人脈與關係網,並專注在對我來說很寶貴的關係上。」

對於一直在工作的單身者而言,中年是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候。現為自由工作者的朴真英( 박진영 ,四十六歲)表示:「對於單身的人來說,四十幾歲好像是全盛時期。」

「職場上的不婚女性在年過四十後,要獨自應對一切並不會太難。雖然我的職業並非高收入的工作,但相對支出來說算是充裕,因為我一直都在工作,又沒有需要扶養的家人。由於沒有孩子、丈夫、婆家、娘家,唯一需要擔心和照顧的對象只有我和我的工作,我百分之百利用了這項優點。身為自由工作者,無法保證一直有工作,所以我認為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盡量多工作。這樣看來,要說我和工作結婚的話好像也沒什麼錯(笑)。如果跟別人一起生活,不論喜歡與否,都會有對話或瑣事不斷插進生活中;而沒有這些狀況的我,時間分配的優先順序完全取決於自己,我更能確保自己有專注的時間,而這點在工作上應該是很大的資產。」

當被問及以單身狀態變老的感受時,她答道:

「雖然我不曉得自己年齡漸長是否過得越來越好,但我並不會想回到年輕的時候。不是因為年輕時太痛苦而不願回去,而是很感恩地想著我感興趣的事都充分做過了,這樣過完一生沒有什麼怨恨或委屈。雖然沒能結婚生育,但我認為這件事在任何時期都不是我迫切想嘗試的優先事項。以我的標準來看,在社會上取得成就並得到認可的部分,我已經做得很足夠了,我不覺得我還能擁有得比現在更多。」

曾多次換工作的南智媛( 남지원 ,六十歲),從廣告代理商高階主管到非營利組織的人員,再到顧問,她表示在做出搬家、跳槽等重要決定時能輕鬆做出選擇,是單身的優點。她說:「目前為止我人生中所擁有的各種機會,有七○%到八○%都是因為我不婚才能擁有的。」

「我工作了六年存了一筆錢,在三十一歲時出國留學。由於沒有必須負責的一段關係,我才能爽快地做出決定。四十到五十多歲時,我每隔幾年就選擇辭職跳槽,但不論我冒著什麼風險,受影響的都只有我自己,所以做決定並不難。有些人會說我的選擇很有勇氣,然而這並非勇氣,而是我沒有阻礙。當然,我也沒有能照顧與帶領我的依靠對象。」

她表示單身的優點是:「因為做出單身的決定,才能走到『現在這裡』,讓我能自由探索新世界。」

當被問到要以不婚狀態,迎接離老年不遠的六十歲感覺如何時,她說:「覺得這樣已經足夠了。」

「若在年輕時瘋狂戀愛過,也許我會因為想體驗看看那種經歷而結婚,但當我被求婚時並沒有那種感受,所以就沒有選擇結婚了。雖然以前我也曾經在某個階段,會想到某個年紀要結婚生子,想著要是老了的話會怎樣,但現在也沒有那些想法了。」

她在二 ○二一年迎來六十歲之際,自己規畫了一個跨入六十歲大關的儀式。她執行了名為「話語回顧」的個人計畫,她問了親近的人:「請問我對你說過最印象深刻的話是什麼?」除了兒時朋友與家人外,她把這個問題發送給三十多位在社會上遇到的朋友、同事與後輩,並得到其中二十多人的回覆。從一兩句的簡短回答到用 Excel表格整理出來的回答都有,甚至還有後輩附加說明自己聽到這些話語的感受。

「我的目的是回顧這六十年來的人生,並讓自己思考未來十年要如何過。我可能不太了解真實的自己,因為想知道我是怎樣的人、身處在怎樣的關係網絡中,才進行了這個計畫,自己坐在那裡默默想是不會有答案的。我認為越是過著不同於一般人生軌跡的生活,就越需要透過旅行或活動來進行自我總結,進而訓練用陌生的視角來看自己。」

節錄自:今周刊《SOLO女子圖鑑》,作者:金熹暻、譯者:陳思瑋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