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

2024.07.17 | 1613次觀看

為什麼我們聽過有錢人不一定幸福,卻還是不斷追求金錢?

怎麼樣的工作可以算是一個好的工作?「薪水高」會是很多人的答案,但是到底要多高才算高卻少有人可以說出明確的數字,只覺得多多益善。工作者對於薪資的追求,背後的邏輯是只要我賺更多錢,就可以過更好的人生,我就會越開心,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由丹尼爾.吉爾伯特出版的《幸福的盲區》一書就有說明我們對於財富積累有著不受控制的偏執。

文/丹尼爾.吉爾伯特 (Daniel Gilbert) 圖/Pavel Danilyuk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我們文化中對於幸福快樂的一些看法,看起來就像經過超級複製的錯誤信念。以金錢為例。如果你曾試著賣東西,那你應該會盡量提高售出的價格,而買方則會盡量壓低買進的價格。參與交易的雙方都認為:最後擁有的錢越多,生活就越美好。這個假設正是人類經濟行為的基礎。但是,能夠支持前述假設的科學證據,比你預期的還少。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幾十年來不斷研究財富和幸福之間的關係,結論通常是:當財富讓人脫離赤貧而進入中產階級,這時財富能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但接下來對幸福感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年收入達五萬美元的美國人,比年收入一萬美元的美國人快樂許多,但年收入有五百萬美元的美國人,並不比年收入達十萬美元的美國人快樂多少。貧窮國家的人民遠不如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快樂,但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並沒有比富裕國家的人民不快樂。經濟學家解釋說,財富符合「邊際效應遞減」原則,意思是:人在捱餓、受凍、生病、疲憊和恐懼的狀態下,會非常痛苦,然而一旦用錢擺脫這些負擔,多餘的錢就會漸漸變成一堆廢紙。

所以,我們賺到足夠用的金錢之後,就會辭職並且好好使用那筆金錢,對吧?錯。富裕國家的人為了賺取更多的錢,通常工時很長且工作勤奮,卻沒有從中獲得更多快樂。這個現象讓我們困惑不已。畢竟,老鼠雖然會為了迷宮盡頭的乳酪而拼命奔跑,可是只要這個小傢伙吃飽了,就算看到最頂級的藍紋乳酪也懶得移動屁股。

一旦我們的肚子已經裝滿鬆餅,那麼更多鬆餅也不會帶來滿足,所以我們就不會再設法找鬆餅來吃。但金錢方面似乎不是這樣。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1776年寫道:「每一個人對於食物的渴望都會受到胃部狹窄的容量所限制。但是人類對於建築、衣著、設備和家具之便利性與裝飾物的渴望,卻似乎不受限制、也沒有明確的盡頭。」

當我們一旦獲得足夠的食物和金錢,就不會因為獲得更多而更快樂,那麼在我們停止把食物塞進嘴裡的時候,為什麼還是不斷把錢塞進口袋?亞當.斯密給了答案。他開宗明義就承認多數人所懷疑的事:財富的累積不一定是個人幸福快樂的來源。

以構成人類生活福祉的真正要素而言,(窮人)絲毫不遜於那些看起來遠比他們富有的人。以身體的安適和心靈的平靜來說,各個階層的生活幾乎都在同一個水平上。在路邊晒太陽的乞丐,擁有國王夢寐以求的安穩。

聽起來不錯。但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們都有大麻煩了。如果富有的國王不比貧窮的乞丐快樂,那貧窮的乞丐為何不繼續在路邊晒太陽,卻努力成為富有的國王?如果沒有人想要變得富裕,那我們就會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因為我們必須不斷採購和消費彼此的商品與服務,才能維持經濟繁榮。

市場經濟仰賴所有人都無止盡地追求物質享受,而一旦每個人都滿足於自己擁有的物質,經濟就會陷入停滯。不過,如果這是嚴重的經濟問題,那它就不屬於嚴重的個人問題。或許美國聯準會主席每天一起床就渴望做一些符合經濟需求的事,但大多數人一起床,則是渴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這表示一個活絡的經濟體系的基本需求,不一定等同於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的基本需求。那麼,是什麼推動我們每天努力工作,以滿足經濟體系的需求,而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亞當.斯密跟許多思想家一樣,相信人所追求的只有一樣東西,即幸福快樂。也因此,只有在所有人都被誤導,相信財富會讓自己幸福快樂的情況下,經濟才得以蓬勃發展。而且唯有大家都抱持著這種錯誤信念,才會進行足以維持經濟體系的生產、採購和消費。

財富和偉大帶來的喜悅……在人類的想像中變成了一種崇高、美好、高尚的事,讓人十分樂意付出所有的辛勞、終日焦慮,只為達到那樣的成就……正是這種誤會推動了人類的產業,並使之持續運轉。正是這種誤會促使人類開始耕地、蓋屋、建造城市和國家、創造與改良所有科學和藝術,進而讓生活更富足、更美好。這也徹底改變了整個地球的樣貌,把險惡的原始森林變成宜人且肥沃的平原,把人跡罕至且貧脊的海洋變成新的生存資源以及聯繫世界各國的重要通道。

簡而言之,創造財富不一定會讓人幸福快樂,但它確實滿足了經濟需求,經濟又滿足了穩定的社會的需求,而穩定的社會又提供了一個網絡,讓關於幸福和財富的虛幻信念得以擴散。人類唯有努力工作,經濟才會繁榮。但是,由於人只會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所以就誤以為生產和消費才是通往幸福之路。

雖然「虛幻」這種字眼似乎在暗示,有幾個人穿著深色西裝一起暗中策畫陰謀,但前述「觀念傳播」比賽告訴我們,錯誤信念的擴散不一定是有心人士故意欺騙無辜的大眾。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高層的陰謀,沒有專斷的法庭,也沒有操控專家狡詐地利用洗腦和宣傳手法,欺騙所有人,讓我們都相信金錢可以買到愛情。相反地,這樣的錯誤信念是一種超級複製因子,它會促使我們去進行那些讓它不斷延續的活動。

「觀念傳播」比賽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在幸福快樂這個主題上,會相信一些根本就不正確的看法。財富與幸福快樂的關係就是一例。

節錄自:一起來出版《幸福的盲區,作者/丹尼爾.吉爾伯特 (Daniel Gilbert),譯者/郭曉燕》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