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長,你是否覺得時間也流逝得更快了?

104高年級
2024.11.28
1172次觀看

隨著年齡增長,時間感覺飛逝,稱為「時間壓縮效果」。根據研究,隨年齡增長,人感覺時間流逝更快。為了讓時間感覺慢一點,重要的是創造新體驗與記憶。學習新技能、旅行、閱讀不同主題的書籍等都是豐富生活的方式,這樣的挑戰與體驗將為生活增添色彩,讓時間感覺更為豐富。保持好奇心和挑戰精神,不僅讓時間感覺變慢,也能讓生活更豐富多彩。

文/李珉圭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年紀愈大,時間會過得愈快嗎?

在美人身旁一小時,感覺像一分鐘般的光陰似箭;在暖爐旁的一分鐘,則有如一小時般的漫長如年。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搭捷運時打個盹,到了該下車的時間也會醒來。不論前一天幾點就寢,隔天早上也幾乎會在同一時間起床。這說明了人在睡覺時,也能知道時間過了多久。

然而某些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有時卻又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換言之,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非如此精確。韓國俗語「一刻如三秋」,意即一刻的短暫時間,卻有如三年般漫長。在等待午休時間到來的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緩慢;但玩遊戲或與情人約會時,卻又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因此感到遺憾。

身體與精神狀態不同,時間感知也不同

我們的身體內有幫助判斷時間流逝的生理時鐘。如同時鐘的秒針、分針、時針同時運作一樣,人體也有按照一定規律運作的各種生理機制。心跳和呼吸就是代表性的例子,體溫和激素分泌,以及新陳代謝也有其固定的規律。

人的時間感知能力是在生理變化與物理時間對應的過程中所建立的。然而根據狀況、心情、所思與所做的事,對時間的感知也會有所不同。學習無聊內容的時間與玩遊戲的時間,當然不會以相同的速度流逝。因為我們感知到的時間長短,不僅受到生理時鐘的變化影響,同時也受到心理狀態的影響。

第一位發現時間感知會受到體溫影響的,是心理學家哈德森.霍格蘭(Hudson Hoagland)。某天,他的妻子因為感染流感發燒,體溫高達三十九度,他因此去藥局買藥。然而回到家後,妻子卻對他說:「買個藥需要花幾個小時?」但實際上,他只花了二十分鐘左右。

就在那一瞬間,霍格蘭腦中閃過一個想法。他讓妻子每一秒都數出一個數字,持續一分鐘數到六十。他用碼錶計時,結果顯示在高燒狀態下,時間感知會受到影響。在體溫上升到三十九度的狀態下,妻子數一分鐘的時間,實際上只有三十七.五秒。在此,我對霍格蘭在照顧發高燒的妻子時,仍不忘做實驗的精神致上最高敬意。

無論是什麼原因,當體溫上升時,身體的生理活動就會增加,這會使生理時鐘快速運作。如果出現呼吸或心跳加快等生理變化,就會使人在主觀上判斷時間流逝得更快。因此如果此時讓我看時鐘,我就會覺得時鐘走得很慢。

不僅是發高燒,服用安非他命或咖啡因等興奮劑時,生理活動也會加快。因此習慣服用興奮劑的人,會比不服用的人更容易覺得人生枯燥無味。

反之,鎮靜劑則會使生理變化變慢。服用鎮靜劑時,生理時鐘會比平常走得更慢,所以反而會覺得實際時間過得快。

除了生理節奏的變化,我們的工作量、態度、期待等,也會影響對時間的感知。與無所事事相比,完成各種工作後會感覺時間過了很久。

在一項研究中,讓參與者分別聽每一秒發出一次聲音的錄音,以及每兩秒發出一次聲音的錄音,讓他們聽了大約十分鐘,並讓參與者判斷時間經過多久。結果顯示前者推估的時間更長。此種結果意味著人們處理的資訊和經歷的事件愈多,就會感覺到愈長的時間。

而睡覺時間就是沒有事情要處理的代表例子。我們雖然睡覺時會做夢,但相較於清醒時要處理的事情很少,所以睡覺時會覺得實際時間過得很快。

在旅程中,第一次走的路往往覺得很遠,不過回程時卻又覺得路程變近了。這是因為初次走的路,需要留意和觀察的地方較多。心理學上認為,依照所處理的事件數量來推估時間的長短,這種現象是「事件處理假設」(Event Processing Hypotheses)。

人在全神貫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時,因為集中力提高,訊息處理速度也會自然加快。但是實際上儘管想要處理的訊息變多,卻會因為注意力放在一件事的緣故,主觀上會感覺處理的訊息減少。

愈覺得遺憾,愈感覺自己的時間比實際上過得更慢,因為判斷處理的資訊比預期的少。因此令人覺得幸福的時刻,總會覺得實際時間過得特別快。

希望快點下課的大學生,或是隔天要參加郊遊的小孩,他們會感覺時間特別漫長和無聊,覺得時間沒有在動。當情人過了約會時間卻沒赴約時,感覺也是一樣,腦中會浮現各種想法,例如:「難道是記錯約會時間了嗎?」「是不是出了什麼事?」不僅無法專心等待,而且腦中需要處理很多資訊,所以會覺得實際時間過得較慢。

感到無聊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於眼前的狀況,訊息處理速度就會變慢,主觀上就會以為時間過得快,相對來說就會覺得時鐘走得比較慢。意即,如果你認為大概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查看時鐘時,實際上卻只過了三十分鐘。所以在等待的時候會感到無聊,約會時卻又覺得光陰似箭。換言之,想要抓住的時間過得很快,想要快點結束的時間卻又過得很慢。

讓時間緩慢流逝的方法

「歲月如梭。」

「一年轉瞬即逝。」

「時間在三十歲時是以時速三十公里流逝,四十歲時是以時速四十公里流逝,然而現在是以光速流逝。」

雖然前述有些言過其實,但這些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對時間快速流逝的感嘆。但是上了年紀後,真的會覺得時間過得更快嗎?若果真如此,原因為何呢?這是因為生理時間和心理時間不同的緣故。

神經學家彼得.曼甘(Peter A. Mangan)讓二十多歲的學生和六十到八十多歲的老年人在心裡數秒,並在認為到達三分鐘時按下碼錶的停止按鈕。結果顯示,學生平均在三分零三秒時按下按鈕,而老人則在平均三分四十秒時按鈕。同樣是三分鐘,老年人感受的時間,的確比年輕學生要來得少。

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從一個非常有趣的角度,解釋了隨著年齡增長,會覺得實際時間變快的原因。他認為,人是根據自己已經度過的生命時長來判斷時間的長短。簡單來說,對於五歲的孩子而言,一年是人生的五分之一;但對於五十歲的成年人而言,一年是人生的五十分之一。因此五十歲的人對於一年的時間感,會感覺比起五歲孩子的一年快了十倍。

隨著年齡增長,相同的時間長度在人生中所占的比例會減少,稱之為「時間壓縮效果」(Time Compression Eect)。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時間流逝得愈來愈快,這讓你感到無奈又遺憾嗎?許多人隨著年齡增加,會覺得歲月如梭。此時除了鬱鬱寡歡之外,有沒有能讓時間過得慢一點的方法呢?幸好有。

那就是創造很多新的體驗與記憶。舉例來說,學習新的樂器、去陌生地方旅行、參加讀書會、閱讀不熟悉主題的書籍,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透過各式各樣的挑戰與體驗,去譜出更多人生的新樂章,讓我們的生活更為豐富,這樣也會感覺時間變得更多。這個理論,有幾個根據。

隨著年齡增長,會覺得時間愈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年紀愈大,需要處理的資訊與記憶變少的緣故。心理上的時間就如同一連串畫面的集合,雖然生理時間的長短皆同,但在此期間處理的事情或記憶量愈多的話,就會覺得時間變長。

以用餐時間的記憶為例。能夠記住從開始到結束的上菜菜單、聊天的話題、周圍的風景等眾多畫面的人,會覺得時間較長。相反地,除了吃飯以外什麼都不記得的人,會覺得吃飯時間比實際時間要來得短。

小時候對任何事都覺得既陌生又好奇。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一切變得熟悉,資訊處理速度也變快,記憶畫面量變少。因此隨著年齡不同,時間感知也有所不同。如果想放慢時間速度,並過著多彩多姿的富足生活,首先要具有好奇心,在挑戰新事物的同時,在我們的大腦中儲存更多畫面。人並非因為年華老去而變老,而是因為失去了好奇心與挑戰精神。

✏️KEY POINT

  • 時間可分為生理時間與心理時間。同樣的時間長度,根據情境與年齡不同,其速度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 許多人覺得隨著年紀增長,感覺時間過得更快,並對流逝的時間深感遺憾。我們雖然無法抓住流逝的時間,但是如何讓有限的時間變得有意義和充實,完全取決於自己。

節錄自:樂金文化《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作者:李珉圭,譯者:張鑫莉》

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書封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成必然的趨勢,104高年級長期關注「中高齡價值再發光」議題,企圖透過講座、工作坊、開課平台…等手法喚醒邁入中年的工作者,在百歲年代的今天提早為人生的下半場做足準備。探討議題包含中年轉型、斜槓創業、退休準備、人生第二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