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全台各縣市的人口老化、青年人力流失等問題日益嚴重,行政院及國發會陸續推出地方創生的計畫,透過各種方式鼓勵外地遊子回到自己的故鄉投入社區改造,用活力與創意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小鄉小鎮,發展出獨具特色且能自給自足的新風貌。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不少青壯年萌生回家的念頭,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股「回歸生命初始之地」的熱潮也燒到了屆退的高年級生身上,像是原本在大陸負責機械廠營運的吳杉榮,就在人生下半場回到了新北貢寮三貂角,以「淡蘭古道」系列導覽課程成功帶動地方觀光,地方創生的專業度及成績單完全不輸年輕人。
「我在很多單位擔任義工,鄉親們有什麼需要我都會盡量幫忙。」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而回到故鄉宜蘭的吳杉榮,人生上半場有著亮麗的成績單,不僅在知名食品公司做銷售十多年,更曾遠赴大陸開疆闢土、統籌廠辦。就在他思考退休後該做點什麼的時候,父親離開了人世,不忍老母親獨自過生活的他,在妻兒的支持下隻身返鄉,從此踏上地方創生之路。
吳杉榮的祖上與三貂地區有很深的淵源,據查,在1776年〈乾隆年間〉吳家先祖從大陸來到蘭陽平原,後來輾轉進入東北角三貂地區從事開墾,成為首批落地生根的住民,因此他回到故鄉成立「注腳貢寮文史工作室」,當起淡蘭古道的導覽解說員,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除了古道的導覽之外,吳杉榮也時常就去做田野調查,訪問當地耆老,將口傳歷史留下珍貴的文字紀錄;攝影也是吳杉榮的一大興趣,陸續投資了許多攝影的設備,空閒時就背起相機,到東北角各地留下美麗的照片紀錄。種種資料蒐集完備之後,除了用來豐富導覽內容,吳杉榮還計劃出版書籍,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故鄉的人文歷史與多元風貌。
根據吳杉榮的觀察,現在有不少高年級生也正醞釀著要回到家鄉貢獻經驗,不過卻礙於「頓失收入」、「造成家人負擔」等等的原因而裹足不前。事實上,吳老師認為從事地方創生最要緊的就是正面積極的心態,這不是會讓人大富大貴的生意,但卻是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好事,「如果是以賺錢為目的,那一定會做得很辛苦,但若是基於熱忱、基於使命,不僅會越做越開心,而且也一定可以養活自己,無須擔心。」
無獨有偶地,在大稻埕長大的藝術教育專家洪國雄,也是將重振地方榮光視為個人志業的高年級生,他在投入職場多年之後,深感自己的藝術魂就快被消耗殆盡,因而認真思考起:「這真的是我要的人生嗎?」問題一浮現,他的心中幾乎瞬間就有了答案,沒多久他便辭去工作,決定把人生下半場都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洪國雄眼中,大稻埕是一個歷史悠久且人文薈萃的區域,百年下來累積了難以估量的藝術能量,然而卻鮮少人知,每每只有過年買年貨的時候,才會湧入人潮,讓人不免會有「大稻埕=年貨大街」的錯覺。
「談論起藝術家時,多數人對畢卡索、梵谷、莫內等等的生平、作品如數家珍,但對於我們家鄉的藝術家,卻著墨甚少,一點也不熟悉,這實在太可惜。」洪國雄表示,大稻埕在一百五十前就發展起來,因此每個年代都有藝術水平相當高的大師橫空出世,像是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膠彩畫先鋒郭雪湖,以及藝文斜槓大前輩謝里法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師,然而台灣卻很少有人會去談論他們的作品,甚至在地的居民對這幾些大師也不怎麼熟悉。
為了扭轉大眾的印象,喚回大稻埕昔日的繁華景象,洪國雄以打造「無圍牆美術館」為目標,開設了一系列的導覽課程,並且在參考了國外的藝文導覽案例之後,創造出結合遊戲的趣味方式,讓台灣藝術家陳澄波、顏水龍等人,躍身成為遊戲主角,幫助小朋友融入前輩們的創作情境,一來可以加深印象,再者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傳遞屬於這塊土地的藝術之美。
當然,推廣在地藝術人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洪國雄前後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慢慢上了軌道,但這段時間他卻越做越開心,也有越來越多人支持響應,就像三貂角吳杉榮一樣,在中年時回到故鄉,開展出漂亮的人生第二曲線。
「把個人利益往後挪,思考如何做到1+1大於2,這就是把地方創生做好的秘訣。」洪國雄建議想要回鄉貢獻一己之力的高年級同伴,先把自己的專長能力找回來,然後帶著人脈資源返鄉,儘管不見得很快能見到成果,但只要願意讓自己的生命在家鄉發光發熱,自然就會成為燈塔,讓更多外地遊子循著亮光回來一起為故鄉打拚。
同樣地,吳杉榮也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像他一樣的高年級生,一起投入地方的文史復興工作,古道有人持續走動、文化有人持續宣揚,那麼台灣珍貴的歷史,以及山林背後的故事,就可以永遠傳承下去。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