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高年級的每一個前輩老師,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就與故事,我們希望藉由這些故事啟發更多高年級生與讀者。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在學校擔任教官二十多年的余淑華老師,退休成為園藝治療師,自助助人的故事。
余淑華老師在校從事22年教官生涯退休後,期許自己退而不休,終身學習,於是到社區大學旁聽課程,一堂「園藝治療師」的課激起她的好奇心,在對未來的生活及目標尚未有明確規劃之際,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文化大學推廣部園藝治療師的培訓課,懵懂地走進這個未知的領域。
「第一次上課,教授讓我們做了『園藝治療幅址效益評估量表』,在生理、心理、社交、認知及經濟五個向度分數中,我的社交分數最低,低到把五個向度的總分,拉到平均值以下,」這個評量結果,讓余淑華嚇了一跳,「我當下恍然大悟,原來我潛在的個性和內在自我,其實一直都沒有因為工作而改變。」
余淑華說,其實她不喜歡接觸人群,退休本想終於可以回歸本性不用再戴著面具面對他人,但透過量表的檢測,她警惕自己不能有這種消極的心態,尤其退休後,更不能脫離群體生活,不然身心靈將會失衡,危害健康。
認清了自己的弱點,余淑華認真上課、積極學習,最後一次課,授課老師如雷貫耳的一段話:「園藝治療是自助助人,當你沒有去從事園藝治療師的工作,一切都將歸零。」一舉讓余淑華毫無懸念地以成為園藝治療師為目標。
「我48歲就退休,在我還有剩餘價值、還有能力時,我願意先幫助自己,透過園藝治療的每堂課先療癒自己,更在過程中幫助需要的人。」余淑華在2015年年底成為ACP國際認證園藝治療師,2016年年初即到社大開設園藝治療課程。
所謂「園藝治療」主要是利用園藝,以及和園藝相關的活動讓參與者獲得啟發及改變,在生理、心理、社交、認知及經濟上獲得正面效益。它是一種輔助療法,並非醫療行為,最大特色在其所運用的媒材「園藝植物」是個生命體,每位學員親自動手接觸植物的過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等五感會接收到正面刺激,達到恢復身心靈平靜的效果。
余淑華陸續在社大、鄰里社區、企業開課,她會根據學員組成及特質,開立不同的園藝治療處方;而不論是一期數堂課,或是僅上一次課,第一堂課,余淑華都會讓學員填寫「園藝治療幅址效益評估量表」,再透過解說,讓學員了解自身的狀況,「自己才是自己的貴人,知道自己的弱項後,得先願意幫助自己,園藝處方才有機會發揮作用。」余淑華強調。
為了讓學員間有更多的交流,她還進一步將各班學員成立LINE群組,分享園藝治療的資訊,課後,余淑華也會安排戶外活動,邀請學員參與,像是台大校園、士林官邸、雙溪公園、花市……都有他們的足跡。老師還會準備一些簡單的材料,帶大家做手作;也不時辦理園藝植物趴,邀請學員到家裡來,分享從接觸植物中獲得的成果和快樂。
「我是來播種的,」教學七年多來,余淑華總是抱持這樣的心態,她希望學員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感覺到生命的變化:發新芽、新葉、花開、花落,生生不息,進而增加自我肯定,讓熱愛生命的種子發芽,至今也有學員跟隨余淑華老師的腳步,成為自助助人的園藝治療師。
而學員間許多生命因園藝治療而翻轉的故事,更讓余淑華感動,她回憶,三年前在社大上課時,有位學員90多歲的母親罹患失智症,情緒起伏很大也足不出戶,她想藉由學習園藝治療幫助媽媽。這位學員把余老師每堂課教授的園藝處方,學完後回去帶著媽媽做,剛開始母親不願接受,不僅發脾氣罵人,有時還動手打人,女兒不氣餒,終於有回老媽媽因著一朵紙做玫瑰花靜下心來,願意拿起剪刀,學著用抖動著手緩緩剪下一片片花瓣,再慢慢黏貼組合起來;後來她也願意踏出家門去檢樹枝、採摘花草,好創作更多作品。
女兒還帶著老母親用最初這朵紙花延伸創作出一幅圖畫,是一隻由各式美麗花朵組成的花卉蝴蝶,這幅作品參加還獲選參加新竹縣政府舉辦的工藝精品展。「是這位女兒的孝心將陷於記憶黑洞的母親救贖出來,也希望這對母女的故事,能給予困於失智症光景中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一道曙光。」余淑華說。
為使園藝處方更具多樣性,余淑華也不斷學習使用多種媒材,像是乾燥花、紙花、鋁線編織等,來設計出具備創意與藝術的療癒盆栽,並成為104高年級老師,透過植物無聲的力量,幫助更多人紓解生活壓力,找回身心靈平衡。
人生下半場,因為成為「園藝治療師」讓余淑華自助助人,找到生命的價值與使命,她也鼓勵中高年級朋友,勇於探索自己的興趣,成為社會的給予者,這樣做自己,才會快樂。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已成為必然的趨勢,面臨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職場就業者,104 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高年級》就是以「發揮健康長者的價值」為使命,孕育誕生的新服務。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園地,讓高年級們,替自身的價值、知識、生活經驗,再次找到合適的舞台,能將他們的寶貴經驗轉化為可以讓後輩學習的課程體驗。讓知識可以傳遞,讓經驗可以傳承,讓高年級的價值再發光!
★ 更多 高年級老師 在104高年級 開班授課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