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業寒冬,友鋮為何營收逆勢成長,打進賓士、特斯拉?

天下雜誌
2025.03.19
1871次觀看

在螺絲扣件產業面臨寒冬之際,友鋮卻逆勢突圍,更成功打入賓士、BMW與特斯拉等國際汽車大廠供應鏈。友鋮如何贏過陸廠、留住「關鍵人才」?本文解析其深耕客製化市場、成功留住人才的策略,值得仍在逆境的傳產借鏡。

文/康瓊之 圖/邱劍英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螺絲扣件產業冷颼颼,創立20載的友鋮,2024年營收卻比前年來得高,還擴廠徵人,是《天下》傳產百強第71名。當同業陷入生死邊緣之際,它為何能持續成長?

螺絲業寒冬,友鋮為何能逆勢成長?

走進台南仁德的扣件大廠友鋮,震耳的螺絲敲打聲此起彼落,輾牙機高速運轉,廠內員工馬不停蹄挑揀優良品。130多位員工在農曆年前忙得不可開交,「新吉工業區2000坪新廠下半年開始營運後,會再增聘10%人力,友鋮董事長特助張則希說。

這跟螺絲業過去兩年的景氣低潮,形成強烈對比。

友鋮2024年前三季營收逾18億,估全年為24.08億,與前一年相比成長5.4%,當其他螺絲同業遭遇生存危機時,它還在逆勢成長。

去年底,友鋮通過股票興櫃轉上櫃。十多年前,他們從出口貿易商轉型為製造,以提高毛利,「超過95%產品是客製化特殊規格,」友鋮董事長張宏誠自信表示,高客製化讓友鋮從標準品市場突圍。

  • 【小檔案】友鋮
  • 成立:2001年
  • 董事長:張宏誠
  • 主要產品:螺絲,汽機車、農機、機械零組件製造及出口貿易業,車載方面供應給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品牌
  • 成績單:2024年前三季營收18.34億、稅後純益1.97億、每股盈餘4.82元
查看104【友鋮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機會
機械技術技師
台南市安南區|月薪30,000-40,000元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友鋮產品成功打進賓士、BMW、豐田、特斯拉等國際汽車大廠,六成客戶在北美、三成來自歐洲,只有一成在中國。

能守住歐美客戶的法則之一是:逆向操作。

「生意不景氣、訂單減少時,反而增加客戶拜訪行程,投入更多人力維繫關係,寧可自己薪水縮減,也不讓合作鬆動,」張則希指出,這種逆向思維正是企業能穩固歐美客戶的關鍵。

電動車是新商機。張宏誠說明,雖然引擎、散熱模組扣件需求會減少,但底盤、內裝、外裝依然需要螺絲扣件。油車平均使用超過2000個扣件,而電動車因電池模組的應用,螺絲數量與精度都要求更高,他看好新的成長機會。

特殊規格產品,比陸廠有優勢

友鋮難道不用面對中國廠商的競爭嗎?

張宏誠直言,車用多屬於特殊品,台灣扣件產業聚落效應強,「台廠在特殊規格螺絲產品上,成本還比中國低兩成,具競爭優勢。」

如果是這樣,為何台灣扣件產業過去兩年仍辛苦?

關鍵在疫情。

台灣過往為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口國,僅次於中、德,2022年疫情期間,最高峰出口金額逼近2000億。然而,近年受「三高」高通膨、高利率、高庫存影響 ,無論規模大小螺絲業者都舉步維艱。

尤其過去兩年,全球汽車市場波動,疫情期間延遲出貨,導致2023年新車銷量激增,而2024年則回落4%,高階車型受影響尤大,市場進入調整期。

從友鋮的經驗可看出,貿易商跨足製造業是可行的轉型方式。

友鋮14年前進入製造領域,定位介於貿易商與製造廠之間,「兩者並存的優勢,是提供的彈性比同業高,」且他們屬於Tier 3(三階供應商)角色,沒有庫存壓力,加上以人才為經營重心,是度過危機的祕訣。

金屬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紀翔瀛直言,螺絲產業雖然不起眼,常被求職人才忽略,但它是基礎建設、製造業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可謂「工業之米」,如同電子工業之母印刷電路板(PCB)。

「員工第一」留下關鍵人才

紀翔瀛觀察,傳統製造業的環境嚴苛,加上這三年半導體產業迅速崛起,護國神山群與傳產的人才爭奪戰愈來愈激烈。她認為,友鋮能逆勢成長的關鍵是:延攬人才。

張宏誠早已明白人才不好找,視員工為公司最寶貴資產。

「員工第一,供應商第二,客戶第三,」友鋮副董事長劉立基自信講出口號。

在現場,《天下》記者明顯感受到高層的團結氛圍,一場專訪,來了十多位高層排排坐。進到廠區內,張宏誠彎腰問候每一位產線員工。

「沒有(董事長)架子,」是張則希對張宏誠的第一個形容詞,員工平均年齡40歲的螺絲廠,「氛圍宛如新創公司活潑。」

為何友鋮向心力這麼強?背後有一段故事。

攤開張宏誠、從友鋮業務經理退休的高玉如,以及董事暨副總經理張瑞玲的背景,答案揭曉一半:他們都出身友信,也就是被恒耀工業併購前的恒耀國際。張宏誠與張瑞玲更是從全球螺絲大廠三星一同創業的伙伴。

張宏誠回憶,當年因三星投資房地產失利,陷入財務危機,「我們把危機視為轉機,」決定離職創業。

基督教出身的他把終身座右銘帶進公司治理,「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八個字高掛在會議室中,揭示他的理念:經營企業是為了改善員工生活。

時間回到2005年,友鋮創辦第五年,年獲利僅500萬元,他就決定請全體員工去北海道旅遊,「(董事長)有賺錢都不會吝嗇發給員工,」張瑞玲說。

張宏誠體認到,企業文化是留才的不二法則。2023年友鋮員工年薪中位數近90萬元,對比車用扣件競爭對手,多了2、30萬。

金管會去年要求上市櫃公司有盈餘時,須提撥一定比例調整基層員工薪資或分派酬勞。友鋮執行善待員工政策的腳步比金管會還快,創業初期就建立與基層員工分享公司收益的機制。

「人才難尋,」張宏誠說,傳產創業門檻不如半導體產業高,員工一旦掌握客戶,往往選擇自行創業。

但友鋮把人才當成寶,而非免洗筷。張瑞玲坦言,隨著南科成形,其他螺絲廠常有員工流動,但若能幫助下屬找到成就感,就能留住人才。友鋮近3年離職率都在10%之下,同業多半達兩到三成。

「帶不進棺材的東西,就該傳授出去,」張瑞玲也提到,過去傳產師徒關係會有「留一手」的迷思,但他們不藏私。

友鋮董事長張宏誠指出,高客製化讓公司從標準品市場突圍。(圖/邱劍英攝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智慧製造,做人力做不來的事

除了給員工比同業更好的待遇,邁向智慧製造也是新策略。

「研發資源投入很關鍵,」張宏誠透露,友鋮擁有近40位銷售工程師,研發費用5年來更翻倍成長。

一場革命正在醞釀,友鋮將運用AI輔助模具設計與開發,「如果不靠智慧製造,只靠人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張宏誠強調,新吉廠鄰近半導體產業聚落,當地人才難尋,因此他們計劃導入AI生產管理,提升效率。

過去兩年,全球螺絲扣件市場歷經風暴,許多同業苦撐甚至面臨生死存亡,友鋮卻在不景氣中前進,其深耕客製化市場、成功留住人才的策略,值得仍在逆境的傳產借鏡。

(原文標題:年薪比對手多30萬!螺絲業寒冬,友鋮為何能打進賓士、特斯拉?


推薦閱讀:

精選財經、國際、管理、教育、經濟學人、評論、時尚;互動圖表、影音等多媒體報導,深入解讀世界脈動,掌握前瞻觀念。以溫和、理性的態度,積極、正向的角度,為台灣及全球華人社會,提出一束客觀、冷靜、可信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