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常說錢要花在刀口上,不過傳說中的「刀口」在哪裡?每天辛苦上班賺錢,拿薪水犒賞很合理吧?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提醒,做為成熟大人在消費前可以先思考,這筆錢還可以買哪些更划算的東西?本文他將分享他的花錢四大原則,或許未來你也可以從這些面向去評估這筆錢花得值不值,是不是花在「刀口」上。
文/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從小到大,父母、師長都常跟我們說錢要花在刀口上,但這個傳說中的「刀口」,到底在哪裡?我們要怎麼評估錢該花在哪裡、又不該花在哪裡呢?這次,我要來分享我自己是怎麼判斷這個「刀口」的。
我現在花錢的準則之一,就是會去思考:花錢換到的是「資產」還是「存貨」?
這兩種東西的差別在哪裡呢?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如果你是一位雞農,那麼可以生雞蛋的母雞就是你的「資產」,因為你可以拿這些雞蛋去賣錢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現金流;而不能生雞蛋的公雞通常就是「存貨」,用處不大。
換句話說,資產與存貨思維的概念就是,現在花一筆錢換回來的商品或服務,能不能在未來為你帶來更多的好處;這個好處不一定是金錢,只要能為人生在任何方面加分都很值得。
不過具體來說,到底把錢花在哪些地方,才能讓人生變得更美好呢?以下,我們分四個類別來思考看看。
這個觀念多數人都能想到,像父母從我們小時候就付學費讓我們到學校讀書,這就是對學習的一種投資。但關於投資在學習上,很多人常有個誤解,就是認為學習只是學生時代階段性的責任和目標,畢業後就不必再學習了。
事實上,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甚至,出社會後的持續學習,會比學生時代更重要!那會是我們在職場上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你可以透過閱讀、參與活動、或者依據自己的需求來安排,都會是對自己非常好的投資。
除了把錢用在學習上,用來「買時間」也很划算。這是什麼意思呢?
舉例來說,我以前上班都搭捷運通勤,有時候要排隊,或要花很多體力站在著;現在收入比較好了,我通常會搭計程車,在車上還能想事情、聽podcast或休息,為自己爭取一些養精蓄銳的時間。
撇除某些會大塞車的時段,其實搭計程車通常會比搭大眾運輸工具或自駕還更快速和輕鬆,以我自己而言,搭計程車到公司一天就可以省四十分鐘。省下的這段時間,我幾乎可以寫半篇文章、或者錄一集podcast了,這些事情能創造的價值,搞不好遠比搭計程車的兩、三百元還多。
延續這一點,我也認為買房或租房的地點離你的公司越近越好。我曾經看過一份研究指出,人的幸福感跟通勤時間成反比!最好的幸福感會發生在每天單程通勤時間低於三十分鐘的人。若單程通勤時間超過三十分鐘,不僅會開始焦慮,長年累積下來,被浪費掉的時間也非常可觀。
所以,把「時間」這個概念加入你的思考,花錢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方向;你會更聰明地買到時間、創造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反過來,拿大把時間來排隊,只為換取那些蠅頭小利。
每個人的專注力和體力,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愈少,要放在槓桿最大的地方,才能讓效益最大化。所以花錢時我還會思考,能不能用錢買到健康。
如果你還很年輕,可能不會感覺到體力的重要性,但到三十五歲之後,我想多數人會越來越明顯地察覺,我們每天腦筋真正很有精神、充滿活力的時間,其實是非常、非常短暫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花一些錢買到健康,不要讓身體出狀況,讓你身體精力旺盛、睡眠充足,這個錢絕對值得。
而想維持健康,首先就得從「飲食」著手。
英文裡有句名言是「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得好,身體健康就會好;如果整天吃各種垃圾的食物,那麼身體遲早會出狀況。
也因此針對用錢買健康,我會建議大家絕對不要為了省錢,選擇吃那些有損健康的食物。
當然,這意思也不是要大家專挑高檔食物來吃,而是當我們在選擇食物時,你可以加上這層健康考量,而不總是想著「便宜就好」。
另外,攸關健康的生活用品,我通常也會選擇品質比較好的,例如辦公用的電腦、螢幕、鍵盤或滑鼠等等。這些東西倒不一定要買技術最先進或效能最好的,而是因為你每天都在使用,所以買品質好一點的比較不容易壞,也能保護眼睛或手腕不受傷。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或者,像鞋子或貼身衣物等等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品質好的可能同時也比較高價,但除了買到耐用,也可以買到健康。
我覺得人生中的機會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認識人」,另一種則是「被人認識」。
我們活在互動頻繁的商業世界,成功或失敗都會跟他人息息相關,例如在我過去求職或創業的過程中,都是因為身邊遇到一些很棒、很正向的人,一起合作跟努力之下才創造出契機。
為了認識別人,我以前喜歡跑趴跑活動,可是這幾年厭倦了,逐漸減少無謂的社交。但完全不認識人也不行,所以我還是會參加一些聚會,而且尤其會聚焦在「上課」這件事。除了投資自己學習之外,還可以認識一些對自己很有規劃或對未來很有企圖心的人。有時候就算雙方沒有什麼利益往來,光是和這樣的人聊天也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另外,每當有商會活動邀請我參加時,我都會特別詢問「有沒有演講的機會」。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參加就參加,為什麼還特別要上台演講呢?
這背後的考量是這樣的,一般來說參加那類活動時就算再努力,大概也就認識十幾個人,可是如果你可以爭取到上台的機會,演講後全場所有人都會認得你,這無形中就增加了超多人際關係的契機。
就算演講還要花心思準備,但從它帶來的效果來看,這些付出還是值得的!
想增加拓展人際關係,除了參加活動,這幾年我也特別重視外在形象的打理。在心理學告訴我們,「外表印象」直接影響人與人間的喜好程度。因此,投資一兩套好一點的衣服當作「戰服」,替自己打理一下儀容也是值得的。
關於個人外表與第一印象的關聯,我們也可以用「月暈效應」來理解。月暈效應的內涵是,當我們看到一個相貌端正、穿著得體的人時,通常也會連帶認為他有其他正向的特質。這當然不一定是對的,但人就是有這樣以偏概全的習性。
所以在出席公開場合時,我通常都會穿西裝、打領帶,搭配適當的手錶、皮帶跟皮鞋。不必刻意打扮得超級正式,但至少要穿得比較乾淨整齊,這樣一來也能讓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這幾年來花錢的原則。包含:
當然,了解這些並不代表我們永遠只能把錢花在這些地方,我們每天辛苦上班賺錢,拿一部份收入來享受人生也並不不可。只是在消費之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這筆錢還可以買哪些更划算的東西?把錢拿來買這些東西的話,長期而言是不是能帶來更大的效益呢?
我想這也是我們做為一個成熟大人,務必要經常思考的事情。
(原文標題:媽媽都說錢要花在刀口上,那傳說中的「刀口」在哪裡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