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

2023.06.21 | 3113次觀看

蘋果當年如何起死回生?賈伯斯的祕訣:決定不做什麼與決定做什麼同等重要

賈伯斯於1997年回到蘋果後,發現公司擁有一大堆產品,光是麥金塔(Macintosh)電腦就有12種不同款式。當時蘋果電腦陷入了困境,而賈伯斯的策略很簡單:專注。好的領導者如何運用對內與對外的專注? 作者、哈佛心理學博士分析「領導者的藝術」。

文/ 丹尼爾.高曼

日本的禪宗弓道大師乙川弘文,曾應邀前往伊莎蘭學院(Esalen Institute)展示他的技術。這個著名的成人學習中心位於加州大蘇爾(Big Sur),從舊金山禪學中心塔沙哈拉靜修院(Tassajara retreat)沿路開車下去就可抵達。 

當天,位於太平洋邊緣高聳懸崖、綠草如茵的小圓丘頂豎立了一個箭靶。乙川弘文站在離箭靶相當遠的地方,雙腳擺出傳統弓箭手的架式。他將背脊挺直,非常緩慢地拉開弓,停了一會兒,然後把箭射出。

那枝箭遠遠地飛過箭靶,以弧形劃過天空,墜落在太平洋中。每個在旁邊觀看的人都驚駭不已。 

接著,乙川弘文高興地大喊:「正中紅心!」 

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曾說過:「天才方能射中別人看不見的目標。」 

乙川弘文是蘋果電腦傳奇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的禪學老師。在看不見的目標中,賈伯斯射中的是當年被視為激進的觀念,設計出不只是科技宅、而是任何人都能輕易了解與使用的電腦--一個不知為何當年每家電腦公司都沒想到的做法。首先是蘋果桌上型電腦,接著,他的團隊將使用者友善的做法轉移到iPod、iPhone 和iPad,每一種都是我們原先不知道我們需要--或事先根本想像不到--直到我們看見才知道的好用產品。 

賈伯斯於一九九七年回到蘋果後(他曾於一九八四年被迫離開蘋果),發現公司擁有一大堆產品--電腦和各式各樣的電腦周邊產品,光是麥金塔(Macintosh)電腦就有十二種不同的款式。蘋果電腦陷入了困境,而賈伯斯的策略很簡單:專注。 

蘋果拋棄擁有多種產品的做法,預計只專注在四種產品上:兩種桌上型電腦、兩種筆記型電腦,各自供應兩種市場--消費者與專業人士。正如賈伯斯的禪學修行--認知到你已經分心,將有助於你專心;他看到的是「決定不做什麼與決定做什麼,同等重要」。 

賈伯斯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都非常堅持篩選掉他認為不重要的事物,但他知道,為了有效地簡化,你需要理解你正在減少的複雜性。有一個單一的簡化決策,充分體現了賈伯斯的名言:讓蘋果產品的使用者於三次以下的點擊完成任何一件事。這個策略背後,需要深入了解必須放棄的指令與按鈕的功能,並找出簡潔優雅的替代方法。 

早在蘋果電腦出現的一個世紀前,另一個激進的願景使勝家(Singer)縫紉機在全球大獲成功。他們顛覆性的假設,是家庭主婦能操作機械裝置--這在婦女還要很久之後才會獲得投票權的十九世紀,是一種激進的思想。同時,勝家透過提供信用貸款給婦女,使她們更容易買下這台機器--這是另一項創新。 

單是一八七六年,勝家就賣出二十六萬兩千三百一十六台機器,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其中一位創辦人興建了達科他(Dakota)公寓,這棟公寓大樓現已成為紐約曼哈頓的地標,也是小野洋子與約翰.藍儂(John Lennon)等名流曾經居住的地方。於一九○八年興建的高達四十七層的勝家大樓,是當時全球最高的建築物。 

我的母親生於一九一○年(她在接近一百歲時過世),她在十多歲時就擁有一台勝家縫紉機。我還記得小時候常陪她到當地的縫紉材料店;她那個年代的女性多半自己動手縫製全家人的衣服。但由於我是她接近晚年才生下的第三個孩子,到那時我的衣服都是用買的了。 

文化的轉變會持續帶來許多可能性,像是家庭主婦開始使用縫紉機,接著因為來自外國廉價勞工的產品愈來愈多,她們就開始購買成衣給家人。其他新的可能性,諸如新的消費者客群、購買方式、衍生的需求、科技、銷售通路、資訊系統等,每一次的進展,都為許多潛在的成功策略提供了機會。 

蘋果與勝家在雪地中留下新踩的足跡,讓他們的競爭對手疲於奔命地追趕。現今,有一群小型產業的顧問,專門為企業提供標準策略選擇的指導,但那些書架上的現成策略只是微調組織的策略而已,無法改變遊戲規則。 

策略(strategy)這個字的原意來自戰場,意思是「領導者的藝術」。以當時的情況而言,領導者意指將軍,策略指的是如何部署資源,戰術則是如何攻打。如今的領導者,需要制定的是在其運作的更大系統中具有意義的策略--這是對外專注的任務。 

一種新的策略,意味著你將從現在開始改變以往的營運方式,轉移至一種全新的專注。也就是說,若想要創造激進且創新的策略,就必須察覺到一個新穎的觀點,一個競爭對手沒有看到的觀點。制勝策略對每個人來說都觸手可及,只是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 

顧問大軍會提供策略調整的詳盡分析工具,但當他們必須要回答這個大哉問的時候,只會呆若木雞:制勝策略最初究竟從何而來?一篇有關策略的經典論文,只漫不經心也不多加說明地留下這句評論:要發現制勝策略,「需要創造力與洞察力」。 

上述兩種要素,同時需要對內的專注與對外的專注。當賽富時公司創辦人暨首任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發現雲端計算的潛力時,他是密切關注著能改變系統的科技之演進--一種對外的專注--同時依據他自身的直覺來判斷,一家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該怎麼做。賽富時公司運用雲端協助各家企業管理客戶關係,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中早早占據了一席之地。 

最好的領導者具有系統意識,有助於他們回答這些持續性的問題:我們應朝向何處發展?該怎麼做到?自我掌控(self-mastery)與社交技巧(此兩者是建立於對自己與他人的關注之上)相結合之後,形成了能驅動人類到達所欲目標的EQ。一位領導者必須核對潛在的策略選項與所有已知的事物;一旦選定策略,領導者需應用認知同理心和情緒同理心,滿懷熱忱、善用技巧來與他人溝通。但如果領導者缺乏策略上的智慧,光是擁有這些個人技能,也一樣會失敗。 

「如果你以系統的方式思考,」拉瑞.布里安特指出,「這會引導你處理價值、願景、使命感、策略、目標、戰術、評估、可行之事,以及重新啟動整個過程的反饋迴路。」 

節錄自:時報出版《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I世代的卓越關鍵(全新修訂譯本)/ 丹尼爾.高曼 著 》 


推薦閱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