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職場力

沒有「策略」就做不好事情?3個建議了解自己需要的是策略、行動還是修正目標

【職人觀點】你真的需要策略嗎?三個建議,檢視自己需要的是策略、行動,還是修正目標?

很多人說不懂策略、沒有策略就做不好事情,究竟什麼時候需要「策略」?如果遇到問題時,應先了解「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否則一旦誤判,後面的方法、策略、戰術都不會發生效用。透過3個建議思考,檢視自己需要的是策略、行動或修正目標。

文/劉奕酉 由方格子授權轉載

一位臉書上的朋友問我:可以聊聊策略嗎?

​我問對方為什麼想聊「策略」這個話題?他告訴我因為周遭都在說,感覺好像不懂策略、沒有策略就做不好事情,而他也覺得自己陷入了瓶頸,不知如何突破。​

先說說你怎麼做的吧!

在不清楚問題是什麼的情況下,談策略還為之過早。而且我認為,大多數人需要的並不是策略,而是直面與檢視問題的能力

​我們都太習慣以直覺或經驗來判斷眼前的問題,或者是以他人的成功來投射那是自己需要的答案;前者容易產生自利偏見或邏輯偏誤,後者未必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起手式,就是先搞清楚「現狀」與「目標」是什麼?而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你真的確定現狀是自己「以為」的那樣嗎?要不要問問別人是怎麼看的。而「目標」的設定真的是合理的嗎?抑或是錯誤的期望而已。這兩件事其實比多數人所認為的困難的許多,加上容易產生比較心態,就會將現況和目標說得很漂亮,別人沒被騙到、結果自己倒是信以為真了。

​錯判了現況與目標,後面的方法、策略、戰術或任何你想得到的做法,都不會發生效用。就好像我們在用導航時,設錯了起點和終點,怎麼樣也不會抵達心中期望的目的地。

誠實的面對自己,搞清楚現況是第一步

先不談目標,因為這會偏誤對於現況的認知。從現況開始描述,有時候就察覺可改善的點;比起長期的遠大目標,這些反而是當下就可以著手處理的近程目標,獲得立即性的提升。

​在為企業提供顧問或培訓服務時,儘管對方會告知他們期望的目標、待解決的問題,但我還是會請對方描述一下日常工作上的情況,比方說:同仁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如何報告?聽取報告的對象是誰、又是如何與同仁互動的?在聽完之後的反應與行動又是什麼?從這些細節反而能推敲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以及給出的對策是否有療效,還是太過於猛烈產生反效果?

​怎麼判斷這一點?很簡單,提問如果對策產生了成果,相關人員又會有何反應?問題是不是真的被解決了?如果不是,就代表這個問題不是真正的癥結點。可能還有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被提出來,也許是組織機制、企業文化等更上游的問題,那麼無論在下游如何提升同仁的能力,也無濟於事。​

回到開頭所說,當我聽完對方描述的細節。

我發現對方當下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所謂的策略;他需要的只是將任務拆解為明確的小任務、設定各自的目標,然後落實、追蹤與檢討。至於策略,還為之過早、也不需要。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策略?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策略,是選擇不做什麼

於是有的人就解讀為我不接免費、廉價的工作,或是我不做違反價值觀的任務等等;但這其實並不是選擇不做什麼,只不過因為有了更好的選項,所以某些選項被所淘汰了,並非自己選擇不去做這些的

換個說法,你或許會更容易了解。

如果手上有三個邀約,而且薪酬都很不錯、也對市場能見度有幫助。這時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想多數情況下,只要時間、能力允許,就會想著都接吧。那麼,策略是什麼?就是當你將目光放到兩年、三年後,這些邀約的成果會帶來了哪些效益?如果放棄了,又會造成什麼不可挽回的影響?

如果這些答案都是清晰的,我想你可能發現了,接受邀約可能最大的價值就是金流,但在選擇的當下,我們會不自覺地放大其他的因素來說服自己,特別是「落袋為安」這個觀念。

你知道嗎?人只要吃飽了,就不想變化;甚至還可能會往不好的方向思考,尋求更輕鬆、更有效率的方式吃飽。如果你想讓自己更進一步,以及朝向自己原本的長期目標前進,就得讓自己維持飢餓感。所以在策略上,我可能會捨棄其中兩個邀約,儘管在當下這些邀約相當誘人、自己也能做到。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只不過都需要保留時間,讓自己好好思考想過的生活是什麼?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還是別人的生活看起來比較好,所以覺得應該是自己要的?

你需要的可能只是行動,而不是策略

這不意味著你不能用策略,只不過可能會耗費過多的心力與資源在思考策略上,結果導致行動不足。

三個建議,幫助你檢視自己需要的是策略、還是行動,或者該修正目標?

但行動,終究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原文標題:【職人觀點】你真的需要策略嗎?三個建議,檢視自己需要的是策略、行動,還是修正目標?

【關於方格子】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在104發表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各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
方格子網站  方格子臉書粉絲頁


在職場上【學習成長】的更多思考,這些觀點供您參考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