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報導 聯合報記者葉冠妤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訂有多項補助事業單位的計畫,但去年審計部報告指出,許多受補助的事業單位竟是違反勞動法令的慣犯,有違公平正義原則。為此,發展署於本月初公布職業訓練補助計畫規定涉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令情節重大」 適用範圍,明訂從受理申請補助前1年至案件核銷審查止,若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令累計遭罰100萬元以上或單次罰50萬以上、違反職安法遭部分或全部停工、發生職災死亡或罹災3人以上,將追回補助。
為促進就業、協助勞工穩定就業或提升工作職能等,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動多項計畫,補助事業單位辦訓或提供雇用獎助津貼等。根據統計,勞動部在2023年補助1萬1205家事業單位、補助件數8萬8968件、金額達16.3億餘元。
但去年審計部報告指出,大多數補助計畫雖規定事業單位違反重大情節者將不予補助,卻沒有定義重大情節的認定標準,僅少數計畫訂有內部審核基準。
審計部進一步比對發展署15項計畫補助的事業單位,2020到2022年連續三年違反勞動法的有122家,共補助253件、近4000萬元,其中有16家違反勞動法令件數達20件以上,最高甚至達74件,另有97家、近8成事業單位直到2023年仍持續違法。而在2023年補助的事業單位裡,前一年違反勞動法令3次以上的有200家、補助金額近5000萬,其中5家違反勞動法令案件達10件以上。
審計部認為受補助的事業單位常年違規累犯,漠視受僱勞工權益,發展署卻未認定為「情節重大」,仍持續給補助,有違公平正義原則,應檢討審核機制,發揮補助款獎優懲劣目的。
為此,發展署本月初公布青年就業旗艦計畫、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等職業訓練相關計畫的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令情節重大」 適用範圍,包括違反勞動法令累計被開罰100萬元以上、單次被罰50萬元以上,違反職安法或勞檢法遭部分或全部停工處分、發生職災死亡災害或罹災人數3人以上。
發展署訓練發展組組長沈文麗說,特定對象、職業訓練、就業服務不同補助計畫,有不同目的跟做法,因此會針對不同性質的計畫,分別訂出違反勞動法令重大情節的適用範圍,日前先發布職訓屬性的計畫,3月底前還會陸續公布其他計畫的適用範圍。
她說,從公告日期起,往後事業單位申請補助起始日前1年至案件核銷審查完畢止,若違反上述3情節重大違反,就將追回補助。
延伸閱讀:
攜帶行動電源上飛機要注意什麼?哪些航空規定搭飛機行動電源不能放行李架?標示mAh要怎麼換算成Wh?3分鐘看完最新容量、包裝、攜帶數量等行動電源飛機限制規範。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關鍵人才的穩定供應。然而,傳統的招募方式往往侷限於「有職缺才找人」,這種被動策略無法應對 2025 年轉職潮、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企業間愈發激烈的搶人大戰。面對市場變化,HR 需要的不僅是短期補位,而是建立長期的人才庫,讓企業隨時擁有優質人才資源! 那麼,HR 該如何打造 「活」的人才庫,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
面對人才短缺、求職人口減少、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企業HR是否也正煩惱:「履歷看起來都不錯,卻難以媒合?」、「投放招募廣告沒回音,活動現場人潮卻不如預期?」根據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台灣正進入「事求人」時代,2025年初人才缺口高達 68.8 萬人。傳統的徵才方法早已難以應對新世代職場的變化,尤其當25-34 歲的主力勞動力族群成為企業鎖定目標,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達到品牌曝光與人才轉換率雙贏,是HR需突破的難題。線上招募真的有效?實體徵才還值得辦嗎?還是兩者整合才是關鍵?本篇文章將深度解析線上與實體徵才優劣比較,並分享近年最受關注的混合式招募策略,讓您掌握數位化招募新趨勢、建立人才黏著度、強化履歷真實性辨識力,一步步打造高效率的徵才流程!
2025年《科技業人才報告書》深入分析科技業六大產業(軟體、電信、電子製造、光電、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的職缺供需與薪資趨勢。報告書有其中幾項發現: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年薪中位數達 154 萬元,穩居薪資榜首、科技業中「軟體/工程類」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 0.36 名求職者應徵,顯示人才供需嚴重失衡。本報告不僅揭示薪資漲幅排行與職缺趨勢,更彙整科技業的招募與留才策略,幫助企業制定更精準的人才計畫。完整報告可於文末下載。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飲食習慣吃過於油膩、含糖量過高的食物,都容易引起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