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暑氣逼人,日頭赤炎炎,在戶外工作頂著烈陽或假日踏青放鬆心情,除了防曬更要小心熱中暑。疲勞性熱中暑 (EHS)會影響體內溫度調節,也會導致腸道細胞受傷,進而免疫反應嚴重導致器官衰竭等症狀。營養師整理常見熱傷害、緩解方式,預防熱中暑。
文/馮逸華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炎炎夏日上山下海小心中暑!你知道熱中暑也跟腸道健康有關嗎?當人體處於炎熱環境過久或是身體喪失正常散熱機制,就可能造成熱傷害。以下FiTLO營養師廖婉如、何埻安共同為民眾整理,常見的熱傷害成因、症狀,以及可緊急緩解中暑症狀的5步驟。
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可依序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與中暑。
1. 熱痙攣(Heat cramps):若長時間在高濕熱環境下活動流汗,補充過多的開水卻忘了補充電解質,使身體電解質流失且不平衡,進而出現肌肉痙攣、抽筋疼痛,甚至嘔吐等症狀。
2. 熱暈厥(Heat syncope):當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身體為了散熱使皮膚和血管擴張,當血液因久站而回流不順,就可能使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等症狀。
3.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當人體大量流汗,又未能及時補充足夠之水分和電解質,就容易導致血液循環衰竭,可能的症狀有大量出汗、身體無力、頭暈、頭痛、血壓降低等,嚴重時容易演變為中暑。
4. 熱中暑(Heat stroke):可細分為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與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傳統型多半發生在對環境氣溫濕度改變適應力較差的族群,如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勞動型多半發生在需長期於高溫高熱環境中活動者,如勞工、農夫與運動員等,因此也可稱為運動型中暑。中暑時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患者除意識不清外,體溫甚至超過攝氏40度,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休克、心臟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是死亡。
延伸閱讀:天氣熱沒食慾?營養師「夏季料理法」教你吃喝都能清爽又營養
在2020年發表在《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疲勞性熱中暑 (EHS) 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徵狀,它會導致體溫調節失常,其中它會影響血管的收縮,影響身體血流,導致神經、器官壞死。
人體的腸道當中存在很多神經叢及免疫細胞,當身體處於熱中暑的狀況,血流會降低,也很容易使腸道蠕動下降,使腸道細胞受傷,造成腸道的屏障受損;此時免疫反應被激發,也影響到腸道細菌增生,並轉移到肝臟,就會使人體出現發燒反應,嚴重會導致:凝血異常、器官衰竭等症狀。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就該好好照顧腸道健康。
(原文標題: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