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職場危險訊號:「不開會」也是主管盼你離職的表現!

天下雜誌
2025.03.20
4877次觀看

在職場上,有時候主管不會直言「希望你自請離職」,而是透過一些細微的變化暗示你「該走了」。職涯教練洛薇珥分享6個關鍵跡象,幫助辨識主管是否已經放棄你,提早察覺並採取轉職行動,才能掌握自己的職涯主導權!

編譯/樂羽嘉 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職涯教練洛薇珥(Christian Lovell)分享6個主管希望你自己辭職的跡象。她強調,溝通與工作負擔的改變是最主要的指標。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瞭解這些跡象能幫助你為轉換生涯做更好的準備。

主管放棄你?6個跡象早已暗示

31歲美國職涯教練洛薇珥認為,由於當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最好要知道主管是否想要我自己辭職,才能事先做好相應的準備。你可以透過以下6個跡象來分辨:

1. 主管的溝通變少了

缺乏溝通是主管可能準備逼你辭職的跡象之一。如果你們的一對一會議頻率降低,使你很難跟他們溝通,或者你無法獲得需要的支持,就可能代表你不再是需要優先對待的員工。

換句話說,若他們的未來藍圖或計畫裡沒有你,把資源再投入在你身上也沒有任何意義。

2. 主管停止跟你討論關於你在公司的未來

同樣的,如果他們眼中,公司的未來沒有你的位置,也會停止討論你的未來。他們可能在績效評估時,不會再跟你討論未來3到6個月的計畫,或者可能停止提到你的升遷

若你問主管,「我想要討論一下我的下一步,」而他們並不想要展開這類討論,就是個警訊。他們可能會找藉口逃避或是拖延,也許對於把你逼走會有罪惡感,或者他們自己也沒有掌握所有資訊,甚至沒有獲得授權可以討論這些。

3. 主管把你排除在外

另一個主管想要逼走你的徵兆,是開始把你排除在重要會議或其他關鍵的溝通形式之外,像是電子郵件、團隊會議、Slack頻道等等。

若你本來每個月或是每個星期都會收到關於某個專案的更新資訊,突然之間被踢出去,可能就是個徵兆。主管或許有很多藉口把你排除在重要專案或會議之外,像是「我們正在調整這個專案的結構」。

他們也可能會重新分配你的工作,或是把你移出重要專案,因為你不再是他們眼中未來拼圖的一部分。重點是你要知道主管做出這個決定的脈絡,包括這有多常發生,你被排除在外的專案跟你的核心職責有多大的關聯?

4. 主管給你繁忙的工作

如果你發現,你沒有參與任何重要的專案,卻非常忙碌,這可能也是一個指標。

可能主管要求你去做低於你正常工作職責的任務,像是摘要會議記錄,而不是你從前參與的重要專案。

5. 主管給你太多工作

主管也可能給你無法承受的工作量,設定不切實際的期待,然後說「我要求員工去做X、Y、Z,他們做不到,所以可以讓他們離開了。」或者可能是你主動說,「我受不了,我必須辭職」。

洛薇珥看過很多人遇到這種狀況。她的建議是,如果有被排擠的跡象,就應該開始尋找新工作。不要等到自己無法忍受,或者被解僱才行動。

6. 主管把你放入績效補救計畫

績效補救計畫(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s)不代表你百分之百會被開除,但也是個徵兆,很多情況下PIP是為了留下紙上紀錄,為資遣員工鋪路。

如果你被放進績效補救計畫,你應該準備另外找工作。可以說PIP代表他們準備跟你進行最後的對話,然後讓你走人。PIP通常會搭配過度管理和不合理、不實際的工作負荷

不論你是否參與PIP,都不要讓自己完全脫離就業市場,記得時常更新你的履歷和人脈。

延伸閱讀:我被通知參加「PIP 績效改善計畫」,代表公司準備開除我嗎?|PIP流程與建議


嗅到端倪,下一步該怎麼做?

若你觀察到1個上述跡象,也不一定代表主管想逼走你,比起直接下結論,你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出現不只一個跡象?還是你的冒牌者症候群發作?最重要的是,你跟主管的關係是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若你感覺主管希望你走,應該先與他們對話。若你覺得不管怎樣,跟這間公司的關係都已經差不多了,那麼開始找工作吧!

(資料來源:BI、BUSINESS DAILY)

(原文標題:職場專家:主管希望你辭職的6個跡象


延伸閱讀:

告別死背簡報講稿!5步驟練習「像賈伯斯一樣演講」

告別死背簡報講稿!5步驟練習「像賈伯斯一樣演講」

賈伯斯的演說風格輕鬆自然,整場簡報大多時候,賈伯斯幾乎完全不用講稿。該如何在簡報時拋開講稿和腳本呢?作者分享5個練習步驟,從寫下完整講稿、保留關鍵字、到完全不依賴講稿,讓你看起來像一位天賦異稟的演員,或是像賈伯斯一樣自然的演講者。本文節錄自《跟賈伯斯學簡報》。

想用技術改變千萬人生活?加入統一超商,打造下一個零售創新

想用技術改變千萬人生活?加入統一超商,打造下一個零售創新 

「想用創新改變千萬人的生活?在統一超商,數位創新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天實踐的任務。從App整合、行動支付到跨平台會員服務,團隊以用戶為核心,快速將創意落地,打造貼近生活的科技體驗。這裡,是創新人才實現影響力與價值的最佳舞台。

內向者建立職場人脈的方法

誰說I人就自閉?5個內向者的「職場人脈養成」小妙招!

不擅社交、不愛寒暄,是否就無法在職場中建立人脈?其實內向者擁有觀察力強、心思細膩的優勢,只要善用低干擾、高效益的方式,就能累積信任與好感,默默成為最受歡迎的「關鍵角色」。本文提供5種I人也能輕鬆上手的協助手法,教你如何自然付出、有效被看見。

職缺刊登成效不如預期?從線上到線下打造「雇主品牌體驗」才是關鍵!

職缺刊登成效不如預期?從線上到線下打造「雇主品牌體驗」才是關鍵!

找不到人不是履歷太少,而是企業體驗沒設計好?!打造強而有感的雇主品牌,已是現代企業的招募徵才關鍵。從線上公司頁、職缺內容,到面談流程與報到體驗,全面設計一致的人才旅程,才能真正吸引、留住新世代人才。本文將分享 104 整合招募服務處副理黃亭綺 Sara 的講座分享,重點整理 OMO 招募實戰案例,幫助企業從體驗出發,強化品牌吸引力。

接受建教生訓練之企業,HR似乎勿忽略其與勞工之特別勞動條件差異

勿讓建教生淪為「廉價勞工」!企業應注意3面向

當前企業經營所需的人力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建教生」通常是由學校與企業合作,企業提供實習機會與部分生活津貼,讓學生能在課業之餘在企業實習,增加其未來在職場的就業競爭力。勞資專家提醒:建教生的勞動條件依然受《勞動基準法》及其他法規保障,企業切勿誤以為招收建教生等同「廉價勞工」、忽略其基本權益。

精選財經、國際、管理、教育、經濟學人、評論、時尚;互動圖表、影音等多媒體報導,深入解讀世界脈動,掌握前瞻觀念。以溫和、理性的態度,積極、正向的角度,為台灣及全球華人社會,提出一束客觀、冷靜、可信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