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有時候主管不會直言「希望你自請離職」,而是透過一些細微的變化暗示你「該走了」。職涯教練洛薇珥分享6個關鍵跡象,幫助辨識主管是否已經放棄你,提早察覺並採取轉職行動,才能掌握自己的職涯主導權!
編譯/樂羽嘉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職涯教練洛薇珥(Christian Lovell)分享6個主管希望你自己辭職的跡象。她強調,溝通與工作負擔的改變是最主要的指標。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瞭解這些跡象能幫助你為轉換生涯做更好的準備。
31歲美國職涯教練洛薇珥認為,由於當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最好要知道主管是否想要我自己辭職,才能事先做好相應的準備。你可以透過以下6個跡象來分辨:
缺乏溝通是主管可能準備逼你辭職的跡象之一。如果你們的一對一會議頻率降低,使你很難跟他們溝通,或者你無法獲得需要的支持,就可能代表你不再是需要優先對待的員工。
換句話說,若他們的未來藍圖或計畫裡沒有你,把資源再投入在你身上也沒有任何意義。
同樣的,如果他們眼中,公司的未來沒有你的位置,也會停止討論你的未來。他們可能在績效評估時,不會再跟你討論未來3到6個月的計畫,或者可能停止提到你的升遷。
若你問主管,「我想要討論一下我的下一步,」而他們並不想要展開這類討論,就是個警訊。他們可能會找藉口逃避或是拖延,也許對於把你逼走會有罪惡感,或者他們自己也沒有掌握所有資訊,甚至沒有獲得授權可以討論這些。
另一個主管想要逼走你的徵兆,是開始把你排除在重要會議或其他關鍵的溝通形式之外,像是電子郵件、團隊會議、Slack頻道等等。
若你本來每個月或是每個星期都會收到關於某個專案的更新資訊,突然之間被踢出去,可能就是個徵兆。主管或許有很多藉口把你排除在重要專案或會議之外,像是「我們正在調整這個專案的結構」。
他們也可能會重新分配你的工作,或是把你移出重要專案,因為你不再是他們眼中未來拼圖的一部分。重點是你要知道主管做出這個決定的脈絡,包括這有多常發生,你被排除在外的專案跟你的核心職責有多大的關聯?
如果你發現,你沒有參與任何重要的專案,卻非常忙碌,這可能也是一個指標。
可能主管要求你去做低於你正常工作職責的任務,像是摘要會議記錄,而不是你從前參與的重要專案。
主管也可能給你無法承受的工作量,設定不切實際的期待,然後說「我要求員工去做X、Y、Z,他們做不到,所以可以讓他們離開了。」或者可能是你主動說,「我受不了,我必須辭職」。
洛薇珥看過很多人遇到這種狀況。她的建議是,如果有被排擠的跡象,就應該開始尋找新工作。不要等到自己無法忍受,或者被解僱才行動。
績效補救計畫(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s)不代表你百分之百會被開除,但也是個徵兆,很多情況下PIP是為了留下紙上紀錄,為資遣員工鋪路。
如果你被放進績效補救計畫,你應該準備另外找工作。可以說PIP代表他們準備跟你進行最後的對話,然後讓你走人。PIP通常會搭配過度管理和不合理、不實際的工作負荷。
不論你是否參與PIP,都不要讓自己完全脫離就業市場,記得時常更新你的履歷和人脈。
延伸閱讀:我被通知參加「PIP 績效改善計畫」,代表公司準備開除我嗎?|PIP流程與建議
若你觀察到1個上述跡象,也不一定代表主管想逼走你,比起直接下結論,你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出現不只一個跡象?還是你的冒牌者症候群發作?最重要的是,你跟主管的關係是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若你感覺主管希望你走,應該先與他們對話。若你覺得不管怎樣,跟這間公司的關係都已經差不多了,那麼開始找工作吧!
(資料來源:BI、BUSINESS DAILY)
(原文標題:職場專家:主管希望你辭職的6個跡象)
延伸閱讀:
你以為學AI是年輕人的專利嗎?91歲的John用Claude與Replit自學寫程式,為多間教會打造專業級社區管理系統,不但省下千元開發費,更改變了高齡對科技的態度。從他的故事,看見中高齡數位轉職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第二人生的起點,可能就在今天。
在台灣製造業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挑戰的當下,中小企業該如何轉型求生,打造具吸引力與競爭力的友善職場?位於台中、專注精密線切割機研發與製造的徠通科技,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透過職務再設計與員工關懷制度,善用政府補助資源,徠通成功優化工作流程與環境,提升員工留任率,成為台灣中小企業職場升級的示範案例。
在科技產業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Moxa 四零四科技靠的不是話術與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說真話文化」。這家工業通訊領域的隱形冠軍,鼓勵工程師坦率表達想法、跨部門溝通無需修飾,讓每位技術人才能在團隊中發揮真正的影響力。對研發價值的高度重視,讓Moxa成為能吸引、也真正留得住科技人才的公司。本文帶你認識這家企業如何從文化出發,打造工程師也想待下去的職場。
想藉由獵人頭/獵頭服務 (Headhunter) 提升企業競爭力,在台灣半導體與AI科技產業中找到關鍵人才?與其依賴獵人頭/獵頭公司排名,不如學會如何挑選合適的獵人頭/獵頭公司!面對人才短缺、勞動法規與少子化帶來的挑戰,企業需要更具策略性的招募方法。如何挑選優質的獵人頭/獵頭公司?企業該如何應對人才短缺與高離職率問題?AI科技如何提升獵才媒合效率? 本文提供五大技巧,教您如何透過專業獵頭/獵才顧問提升人才招募成效,在競爭激烈的台灣人才市場脫穎而出。
提離職卻收到公司的Counter Offer,為什麼突然「對你好」?本文揭開企業的留人招式與背後的真實盤算,將公司的思考邏輯一併納入評估,幫助大家更好判斷下一步該不該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