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有時候主管不會直言「希望你自請離職」,而是透過一些細微的變化暗示你「該走了」。職涯教練洛薇珥分享6個關鍵跡象,幫助辨識主管是否已經放棄你,提早察覺並採取轉職行動,才能掌握自己的職涯主導權!
編譯/樂羽嘉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職涯教練洛薇珥(Christian Lovell)分享6個主管希望你自己辭職的跡象。她強調,溝通與工作負擔的改變是最主要的指標。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瞭解這些跡象能幫助你為轉換生涯做更好的準備。
31歲美國職涯教練洛薇珥認為,由於當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最好要知道主管是否想要我自己辭職,才能事先做好相應的準備。你可以透過以下6個跡象來分辨:
缺乏溝通是主管可能準備逼你辭職的跡象之一。如果你們的一對一會議頻率降低,使你很難跟他們溝通,或者你無法獲得需要的支持,就可能代表你不再是需要優先對待的員工。
換句話說,若他們的未來藍圖或計畫裡沒有你,把資源再投入在你身上也沒有任何意義。
同樣的,如果他們眼中,公司的未來沒有你的位置,也會停止討論你的未來。他們可能在績效評估時,不會再跟你討論未來3到6個月的計畫,或者可能停止提到你的升遷。
若你問主管,「我想要討論一下我的下一步,」而他們並不想要展開這類討論,就是個警訊。他們可能會找藉口逃避或是拖延,也許對於把你逼走會有罪惡感,或者他們自己也沒有掌握所有資訊,甚至沒有獲得授權可以討論這些。
另一個主管想要逼走你的徵兆,是開始把你排除在重要會議或其他關鍵的溝通形式之外,像是電子郵件、團隊會議、Slack頻道等等。
若你本來每個月或是每個星期都會收到關於某個專案的更新資訊,突然之間被踢出去,可能就是個徵兆。主管或許有很多藉口把你排除在重要專案或會議之外,像是「我們正在調整這個專案的結構」。
他們也可能會重新分配你的工作,或是把你移出重要專案,因為你不再是他們眼中未來拼圖的一部分。重點是你要知道主管做出這個決定的脈絡,包括這有多常發生,你被排除在外的專案跟你的核心職責有多大的關聯?
如果你發現,你沒有參與任何重要的專案,卻非常忙碌,這可能也是一個指標。
可能主管要求你去做低於你正常工作職責的任務,像是摘要會議記錄,而不是你從前參與的重要專案。
主管也可能給你無法承受的工作量,設定不切實際的期待,然後說「我要求員工去做X、Y、Z,他們做不到,所以可以讓他們離開了。」或者可能是你主動說,「我受不了,我必須辭職」。
洛薇珥看過很多人遇到這種狀況。她的建議是,如果有被排擠的跡象,就應該開始尋找新工作。不要等到自己無法忍受,或者被解僱才行動。
績效補救計畫(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s)不代表你百分之百會被開除,但也是個徵兆,很多情況下PIP是為了留下紙上紀錄,為資遣員工鋪路。
如果你被放進績效補救計畫,你應該準備另外找工作。可以說PIP代表他們準備跟你進行最後的對話,然後讓你走人。PIP通常會搭配過度管理和不合理、不實際的工作負荷。
不論你是否參與PIP,都不要讓自己完全脫離就業市場,記得時常更新你的履歷和人脈。
延伸閱讀:我被通知參加「PIP 績效改善計畫」,代表公司準備開除我嗎?|PIP流程與建議
若你觀察到1個上述跡象,也不一定代表主管想逼走你,比起直接下結論,你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出現不只一個跡象?還是你的冒牌者症候群發作?最重要的是,你跟主管的關係是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若你感覺主管希望你走,應該先與他們對話。若你覺得不管怎樣,跟這間公司的關係都已經差不多了,那麼開始找工作吧!
(資料來源:BI、BUSINESS DAILY)
(原文標題:職場專家:主管希望你辭職的6個跡象)
延伸閱讀:
不少企業透過側錄軟體、生物特徵識別、大數據分析等AI技術與科技設備監控員工工作績效,有侵害勞工隱私疑慮。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AI監控涉及勞工人格權與個人資料保護,影響層面廣泛,呼籲政府研擬適當的保障措施。
扛著12強和經典賽資格賽的壓力,龍貓教練曾豪駒的教練哲學深刻影響了中華隊的表現。他以「失敗是勝利的過程」心態面對挑戰、建立球員的心理安全感,並以無私的領導風格和專注當下的理念,使球隊能在壓力下表現出色,最終逆轉贏得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的門票。
近年因為#MeToo事件,大家都非常重視「職場性騷」的相關議題,但也有不少工作者發問,到底該如何區分之間的界線?是否在日常中不慎碰觸到同事的身體、造成當事人不適,就有可能構成「性騷擾」案件呢?律師提醒:是否構成違法的「性騷擾」仍應綜合審酌事件的相關脈絡,以「理性第三人」立場、被害人角度來思考。
每年到了換季時刻總是特別容易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眼藥水雖然會舒緩症狀、但千萬別胡亂使用,用6個步驟教你正確使用眼藥水。另外也整理包括「過敏性結膜炎」的成因、症狀,以及從根本治療的辦法,要注意如果未根除過敏原,症狀是可能持續反覆發作的唷!
對目前的公司感到失望或迷惘,常會冒出「是不是該跳槽」的念頭?作者透過3步驟檢查你的未來願景,確認目前公司是否真的無法實現這個願景,並提供跳槽前必做的準備清單,幫助做出更穩健的職涯選擇。本文節錄自《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