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結果

標籤『勞動法令』,共有294筆資料
1天前
1358 次觀看
MeToo浪潮性平三法修正!新法上路給企業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社會對性別平等的意識逐漸提升,現有法規體系已不敷使用。在社會呼聲推動下,立法院於112年7月28日和31日分別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和《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條文。對於企業而言,其中最為關鍵的當屬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訂。該法將分成兩大部分,分別自112年8月18日和113年3月8日正式實施,強調雇主在防治職場性騷擾方面的責任,並新增更多具體規定。

1天前 | 1358 次觀看
2023.11.24
2092 次觀看
即便勞工未投保,發生職業災害時仍可申請3種「職災補助」|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災保法正式施行後,只要是受僱於登記有案事業單位勞工全部強制納保,盼能讓讓勞工獲得最完整的保護。進一步,未依規定參加職災保險的勞工,若不幸遇到職災而失能或死亡,勞工職業災害保險也提供失能補助、照護補助及死亡補助之申請,擴大勞工職災保障範圍。

2023.11.24 | 2092 次觀看
2023.11.20
1927 次觀看
災保法特性不同於勞保,雇主請留意比較!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災保法》上路以來,受裁罰的單位有高達74.6%的違規是「未依規定申報員工加保者」,核處罰鍰高達3100萬元,由此可見「未即時了解應盡勞工投保義務」的雇者非常多。專家指出:職場安全是雇主逃不掉之義務,首要消除職場安全衛生威脅,雇主不應該輕忽、應主動了解細節。

2023.11.20 | 1927 次觀看
2023.11.08
1644 次觀看
職災勞工要求請「公傷病假」,雇主一定要答應嗎?|法律小教室

職災勞工是否可要求請「公傷病假」?律師指出必須視勞工是否有「請公傷病假之必要」而定,如雙方對其必要性有疑慮,雇主可要求勞工提出證明,並非由勞工單方面宣稱即可申請。因此如雇主未准假、勞工仍執意未出勤,依據目前的法院判決,雇主是可採勞工曠職來處理的。

2023.11.08 | 1644 次觀看
2023.11.07
3053 次觀看
10種常見的「特休地雷」踩不得!「工作1年只給7天假」、「特休直接折現」都違法

勞動部特別舉出10種「常見的違規特休」態樣提醒雇主,千萬別因每年終結的「特休問題」而惹禍上身。常見爭議如:特休未休完的折發工資」、「特休給假天數」,另外實務上仍有部分雇主不清楚特別休假規定而受罰,如逕自排定特休、特休換工資金額有誤、直接折發工資等,《104職場力》綜合勞動部資料整理10種常見特休NG作法,要注意哦!

2023.11.07 | 3053 次觀看
2023.11.06
2935 次觀看
「職業工會參加勞保」可繳多領少,真的嗎?先搞懂7大常見QA、才能有效率請領!

聽說透過職業工會參加勞保繳少領多?如何才能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呢?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和透過公司投保差異為何?沒有工作的時候能透過工會參加勞保延續年資嗎?根據勞保條例,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可向職業工會加保,而沒有實際工作者不得投保,也提醒應確認加入與自身工作內容相符的工會,避免加錯工會申請給付時產生爭議,進而影響自身權益。

2023.11.06 | 2935 次觀看
2023.11.06
1893 次觀看
退休金算盤/違法掛保職業工會 得不償失

很多暫時停止工作的民眾,誤信他人傳言,以為隨時可在職業工會繼續加勞保,有助累積勞保年資,但是勞保局這幾年揪出不少類似違法掛名投保情事,當事人不只投保年資變無效,多繳的保費不退回,可謂雙重損失。

2023.11.06 | 1893 次觀看
2023.11.03
1494 次觀看
公司員工旅遊辦在平日,強迫請「特休」合理嗎?|法律小教室

近期網友疑問公司員工旅行如果要參加就得用特休或請假,這樣的規定是否合理而引起許多討論與共鳴。如雇主規定參加員旅一律得使用特休、不參加被迫休特休或扣薪等,當心這些狀況可能已違反勞動法之規定,《104職場力》為您整理相關法律權益。

2023.11.03 | 1494 次觀看
2023.10.27
2034 次觀看
已經進訴訟了,雇主還能變更「資遣」勞工的事由嗎?

按勞基法規定,如雇主資遣員工須提出法定事由、不可片面解雇員工,但實務上常有雇主先引用法規所訂的其中一項事由資遣勞工,但在調解和訴訟過程中發現站不住腳時,才「改稱」或「追加」其他的事由,藉此加強自己解雇員工的事由。律師提醒:雇主應基於誠信原則告知勞工解僱事由,不應隨意改列解僱事由,勞工也應同步留意雇主是否有在事後變更資遣理由,雙方都應在發資遣通知時就要謹慎以對。

2023.10.27 | 2034 次觀看
2023.10.25
2525 次觀看
定額進用是什麼?公司多少人需要進用身心障礙者?僱用身心障礙者規定及補助措施

為了保障及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當公司人數達67人時依法須僱用一定比例之身心障礙者。那麼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的人數如何計算?如果雇用的工作型態、薪資有差異是否會影響總人數計算?若未能足額雇用身心障礙者是否會受罰?

2023.10.25 | 2525 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