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產業新聞,藉由求職者感興趣、市場最新徵才趨勢,反應人力市場供需兩端的需求,提供有別於市場的「資訊+職缺+應徵」一站式服務,幫助您掌握各行各業的產業新知、焦點新聞、產經新聞、創造更高的職涯價值。
看更多「求職」優質文章,為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104職場力
看更多「職場」優質文章,提升職場競爭力|104職場力
看更多「專題」優質文章,提供深度報導與剖析|104職場力
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有效做好人力管理|104職場力
看更多「法令權益」相關介紹,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建議|104職場力
104「掌聲」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們,在逆境與苦難中,依然身體力行心中的美好初衷,堅定用生命促動任何改變世界的可能。在風雨拼搏之後,留下溫柔而堅定的永恆信念,這是一股值得被傳遞、被宣揚的普世價值。
收錄104人力銀行旗下Podcast節目:「職涯診所」解答職涯疑難雜症、「高年級不打烊」帶你綻放第二人生、「青春通識課」陪你轉大人、「高中職Podcast」領你成長探索,千萬別錯過!
如果把現在求職者對「工作價值觀」調查結果,對比到「馬斯洛需求論」會發生什麼事呢?根據人力銀的調查結果顯示,現代求職者追求的工作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三項分別為「薪資與福利」、「工作環境」以及「交通便利」。專家指出,這三項需求幾乎都只是馬斯洛需求當中的「低層次」需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試用期」可以請假嗎?當然可以,但是千萬要小心拿捏分寸,千萬不要因為「太做自己」而因小失大。日前有網友在網路論壇表示自己剛入職,在3個月試用期間共請8天假,4天提前申請、4天當天臨時告假,最終主管卻告知她「不續聘」的決議。專家指出:請假是勞工應有權利,但應確實做好「工作交接」、「職務代理」以及「盡告知責任」,避免造成相關人員的困擾,產生不好的職場評價,最終因小失大。
先前曾發生過一起令人難忘的「職災事件」:下班繞道吃鹹粥出車禍,算職災嗎?當時的法院判決認為路程屬「合理通勤路線」並直指「吃鹹粥」是台南長輩日常生活的一環,因此判決屬職業傷害無誤。律師提醒:實務上「合理通勤路線」一般會在「就業場所」和「日常居住處所」兩點間擇取各種路線,不要差異太多一般仍會被行政機關、法院認定為合理路徑,但如果明顯超出上下班所耗費的合理通勤路徑(繞道),就不容易被認定合理。
近期發生多起年輕員工脫序行為鬧上新聞版面的事件,這些失控行為即便事後遭求償、懲處,但對其所任職品牌的形象、商譽所造成的重大損失卻難以彌補。儘管目前就業市場求才艱困,企業HR在招募人才時仍應嚴格控管,防堵有潛在脫序行為者進入公司任職,作為把關第一人的角色,人資們該怎麼做呢?專家提出可善用《勞基法》第12條「不得有虛偽意思」原則來提問3種情況,藉由答題的回覆來確認新進人員的想法。
自新冠疫情以來,由於部分企業經營受到衝擊而興起「減班休息」(俗稱為:無薪假)的措施,但當前狀況已不像當時受外部衝擊和「不可抗力」影響那般巨大,那此刻還實行「減班休息」是否容易讓勞工心生疑竇呢?專家指出,法規上實行「減班休息」需要符合4大情況,但企業應該明白「無薪假」是一時權宜,不應該暗存「安靜資遣」的心態,妄想勞工自己「知所進退」,建議仍應主動向員工說明並加以處置,方為上策。
當企業面臨高齡屆退人員時,若仍有繼續合作的意願,該如何打算?專家指出,具體來說「高齡工作者」持續留在事業單位中傳承專業技術的方案可分為三種:回聘、延長退休,以及輔以內部甄選制度運行的「強制退休」制度(去蕪存菁),每個方案各有優劣,雖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必有一得可解企業的用才缺工「燃眉之急」。
台灣勞動人力面臨嚴重的「高齡化」現象,未來將有更多的屆退休、已退休人士面臨「是否延長職涯」、「重返職場」,或是以「傳承專業技術」之名調整退休計畫的狀況。專家提出,高齡工作者若想循「專業技術傳承」的思維展延職涯,可以思考4個方案作為彈性規劃,讓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也更利於勞資雙方的合作。
員工請假是個人自由,勞工不希望因請假而透露太多個人資訊,但主管或HR其實也可藉由勞工申請休假的時候,藉此判斷其「工作狀態」甚至評估其是否有晉升的可能性。專家提出「休假五構面」來判斷員工在休假時的工作狀態,包括正反面印象、同事是否能順利代理工作?是「用請假來逃避工作」嗎?頻繁休假為何樁?這些都是藏在休假申請中的蛛絲馬跡,但也同步提醒大家,如員工是為隱晦私事而休假,主管或HR不該(也不能)追問細節,打聽貼身私事絕對是大忌,其中的輕重拿捏,還請三思而後行。
近年職場出現許多「安靜離職」的案例,過去104玩數據也曾發布調查數據指出:企業觀察有3成的員工正處於「安靜離職」的狀態,當企業人資留意到公司內部有此狀況時,該如何優化調整,避免對事業單位造成人事傷害呢?專家提醒企業可藉由5種措施的設計,避免員工長期處於「安靜離職」的狀態,或者也可藉此調整讓勞資雙方確認未來的職涯方向,避免彼此耽誤、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
與主管的相處中,有些話語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無害,卻會讓主管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疙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帶有上對下暗示」及「推卸責任」這2類話語。學習把話說好,用對的方式向上管理,並不是討好逢迎,而是於情、於理、於禮都恰如其分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