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新冠肺炎」優質文章,提供受疫情衝擊後的職場訊息|104職場力
看更多「求職」優質文章,為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104職場力
看更多「職場」優質文章,提升職場競爭力|104職場力
看更多「專題」優質文章,提供深度報導與剖析|104職場力
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有效做好人力管理|104職場力
看更多「法令權益」相關介紹,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建議|104職場力
104「掌聲」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們,在逆境與苦難中,依然身體力行心中的美好初衷,堅定用生命促動任何改變世界的可能。在風雨拼搏之後,留下溫柔而堅定的永恆信念,這是一股值得被傳遞、被宣揚的普世價值。
收錄104人力銀行旗下Podcast節目精華,包括為您解答職涯各種難題的「職涯診所Podcast」,發展第二人生、再綻職涯光芒的「高年級不打烊」,以及陪你一起走向成為大人路上的「青春通識課」,千萬別錯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很多教育訓練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如何設計數位學習的培訓體系?這是人資夥伴會面對到的議題。 數位轉型對培訓的轉變,不只在於將線下學習體驗,轉向線上學習平台來學習,同時也讓學習體驗更多元。除了組織要求的學習計畫外,也可針對個人優勢能力、職涯發展方向,規劃個人的學習地圖,讓個人可以自主學習。 另外,從組織角度看,從「組織需求」為出發,人資一方面可針對未來的人才儲備計畫,去設計相關培訓課程,提供組織持續成長的動力;另一方面,因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可以透過微課、微影片等方式,讓一線人員快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
線上課程的授課體驗,與實體課程有很大不同,教材製作自然也需要重新編排,重新設計過。簡單的動畫製作,可以讓線上課程不呆板,增加課程趣味與教材豐富度。 現在,不少人資開始把動畫製作,列入個人的學習清單。
遠距培訓有好處、也有挑戰,並沒有那麼簡單。 遠距環境對培訓課程有什麼影響呢?成功的遠距培訓又應具備哪些成功關鍵呢?
人資進行數位轉型時,不是一昧的導入各種數位工具,要先建立知識共享與團隊協作的基礎規範。大家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自願、經常參與部門內或跨單位的學習,並支持他人的學習、合作和交流。 數位轉型的過程中,第一步是態度的改變。如果心態不改變,行為就不會改變,這也是不少公司花了大把的預算在培訓課程,卻看不到成效的最大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許多企業把訓練課程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無形中加速數位學習時代的來臨。 不過,培訓人員應切記,數位學習並不能100%取代線下課程,在面對數位時代,應思考如何虛實整合,透過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或Blending(混合)等方式,設計新的培訓課程。
在中國,在美國,許多企業都在運用數位培訓,來輔佐實體訓練的強大,讓企業智慧教材化、產品化。 台灣的企業有三大理由,可證明數位培訓絕對不是「我們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我們該怎麼做」的問題。
數位培訓和實體比起來,有效?還是沒效? 數位培訓與實體訓練不會互相取代。數位培訓必定會以實體訓練為轉化基礎,實體訓練必定會運用數位培訓來達到學習時間精效化的目的。
許多企業都會去想,公司要發展微課,內部講師訓練好了,再找一兩位傳播學院畢業新人進來,不就可以順利搞定了嗎?拍多少集的微課,成本都很小。 是在這麼多年的經驗中,它會出現三項缺點……
2020 年時,我在協助另一家企業時,他們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讓內部講師自己做後製呢?」當企業提出這樣的需求時,我真的發楞了許久,最後,在他們的堅持下,我硬著頭皮在微課師訓中加入了我稱之為「白癡後製術」單元。想當然爾,讓內部講師自己後製,上演了不少悲劇……
不論是遠距或微課,一般的數位培訓內容都很照搬實體培訓。不論是微課或遠距,我們應該從效果去思考,而不是時間,別強迫學員與講師「困坐」在螢幕前,那絕不是辦訓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