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親愛的讀者們,職場力於01/17(日) 06:00 - 09:00 進行封站更新,若造成不便十分抱歉><"!
看更多「求職」優質文章,為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104職場力
看更多「職場」優質文章,提升職場競爭力|104職場力
提供「104數據分析、產業新知」優質文章,快速掌握趨勢|104職場力
看更多「專題」優質文章,提供深度報導與剖析|104職場力
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有效做好人力管理|104職場力
看更多「法令權益」相關介紹,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建議|104職場力
店家「標錯價格」而導致消費者瘋狂搶購的新聞時有所聞,當錯打價格的狀況發生時,店家只能摸摸鼻子認了、全數認賠售出,還是在法律上仍有轉圜餘地,可以不用全數認賠呢?
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快速在市場上闖出名號,到底該先主打品牌故事,還是銷售頁呢?不能兩頭都一起做嗎?行銷不就是把品牌故事說好嗎?......老闆們,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的!
對於行銷人而言,建立每個品牌最獨特的市場地位,品牌識別度是很大的難題,因為多數的形容詞、功能都有可能跨品牌重複,如何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就聯想到指定品牌?是一個大哉問。
人是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對資金與資源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有效招募、留任與培育人才,尤其重要,而這,也是104人資學院事業群努力的方向。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評量人資對企業的貢獻,不知道各位人資夥伴有什麼高見?找到好人才、建構舒適的職場環境、營造激發創意與績效的文化、降低離職率、讓員工都感到滿意…。這些指標常被列為人資夥伴的KPI,每個都是人資夥伴創造美好世界的必須品,倘若要一言以蔽之,或許可以參考Backhaus & Tikoo’s於2004年所提出的雇主品牌。
根據104人力銀行分析超過767萬筆求職求才資料,並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共同發表的《半導體產業與人才白皮書》當中可發現:半導體產業在過去十年的薪資雖然持續走升、2020年平均月薪5.2萬元已居全產業第二,但人才缺口即便月徵兩萬人竟然也居全產業第九大,其中中下游人才還高於上游,加上許多跨國企業出手搶人,使得選才留才的工作,是現今產業務必要重視的大重點。
傳統的顧問公司利用過去輔導企業的經驗,幫客戶找出解決方向,但未必是真正的問題。104累計約740 萬份的履歷表及使用者行為數據記錄,為協助企業找出困境。
「員工滿意度」被視為企業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通常也能反應員工對於職場環境、現職工作,甚至是他對從事工作的態度,能夠在協助組織確認員工對工作的認知和評價是否符合管理者的期待;同時員工也可利用此系統,反應自己對工作各方面的反饋,讓管理者得知員工所在乎的重點為何,因此也被稱作企業的晴雨表。 以下是《104職場萬象》小編綜合中外的調查表單,整理出的6個關於「員工滿意度調查」的設計建議,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影音串流兼製片業者Netflix在COVID-19疫情過後全球訂閱用戶數突破了1.8億,在美國每5人就有1人是Netflix的付費用戶,雖然Netflix的成功備受矚目,近期也正和迪士尼、Amazon、Apple、HBO等提供的串流服務發生激烈的競爭,但Netflix在推出串流服務之前是如何以小博大,撂倒產業巨頭百視達的過程更是精彩!
德國的廉價超市集團Lidl在1989年進軍法國,這個大型的低價超市大多開在法國都市郊區的大型商業中心,像商業區裡鄰近的大型商場Ikea、家樂福一樣,商品以極低的價格販售,可以說是窮人的超市。 Lidl的品牌形象定位大概如此,但七月初他們推出了一系列藍、紅、黃和白色的運動用品系列,一夕之間讓Lidl變得炙手可熱。其中一雙12,99歐元一雙的運動鞋,在網路上被炒作超過1200歐元。這個突發的現象不禁讓人想起2014年Lidl推出3歐元一瓶的抗皺面霜,賣出了六千萬瓶!
聯合國統計,2020人口Z世代已超過三分之一,如果以工作人口來看,Z世代2020佔約20%,2030會佔約40%,今天雇主品牌的話題帶大家多了解Z世代,因為新世代的年輕人就是希望與未來,也是未來的工作主力。
雇主品牌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對人才管理的關注,為組織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維。人類於 21 世紀已全然進入了一個以知識為主宰的經濟時代,人才資源的優勢已經成為衡量企業整體競爭力的主要標誌。如何有效招募、留用和激勵合適的員工從事合適的工作?如何使他們適時地展現適當的工作行為?如何滿足客戶的期望?所有這些皆歸根於員工是否能從個人的感情上與企業聯結在一起,有了這種感情聯結 (emotional connection),員工才會將目前任職之企業視為最佳工作選擇,全心全意地貢獻,最後才能實踐企業給予客戶所許下的承諾。
數位世界永遠在和時間賽跑,尤其是資訊安全,不斷的跟著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以及使用者行為(user behavior)在改變,彼此相依性(interdependency)非常高。 面對未來人才樣貌,肩負著幫台灣培養軟體人才及資安人才的使命,柯協理引用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提出,她所期待趨勢人擁有的特質,簡單來說,即為「智仁勇」這三個字。
社會每個品牌都想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無論你是想要在社群媒體上、郵件中進行網路行銷或是其他行銷管道發佈資訊,寫出一段吸睛、讓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廣告訊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吸睛的行銷廣告文案都會有哪些特性呢?
在回答為什麼要做雇主品牌之前,我們先來看大環境的趨勢,因為個人、企業、社會都沒辦法改變大環境的趨勢,趨勢則會帶來新的秩序,取代舊的秩序,如果我們不能跟上新的秩序,那可能就會被時代或是競爭者淘汰,如同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商業競爭本來就是殘酷的,你想進化成新的物種,還是被滅絕?和大家分享雇主品牌的4個大環境趨勢。
如果世界上有天才,孫策肯定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征戰天才。在短短的六年期間,打遍長江無敵手,他的下一步不應該繼續打下去,而是先在江東確實扎根;如果孫策開始「轉型」,好好發展內政和經濟,等資源更加充足時再北上爭天下,這絕對是曹操跟劉備更害怕的對手!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眾多店家都在疫情下面臨「業績大幅衰退」的危機,有些公司、企業甚至被迫停擺。因此,店家們也開始各出奇招,開展各種因應疫情所衍生出來的活動和促銷。今天就讓方格子作者來帶大家瞭解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看一家小小美國書店如何運用「疫情行銷」,讓業績在封城時期仍舊逆勢成長200%的故事吧!
首先,他說明了當下經營的困境,也跟大家承認今年的營收可能不到2019年的一半,然後他提到先前也溝通過關於裁員的問題,他在當時也說這可能是選項之一。 提前溝通,這算是很棒的一步棋,然後告知「我們的狀況可能比預期更嚴峻(營收剩一半)」,說到這,大家應該都能理解裁員的原因了,加上他也將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放進來了,讓人感覺到這非戰之罪,因此一般不會特別怪公司。
因為新冠疫情關係,無法精準判斷什麼時候會復甦,也一定會面臨市場的洗牌重整,競爭者變少,自己的機會就來了。在這段時間只要生存下來,未來就有更好的機會。
許多社會新鮮人、上班族、轉職者與中年失業的職場朋友們,都對「電子商務」非常感興趣。渴望展開全新的職涯規劃,開啟自己的「電商事業」。最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有好多人希望可以轉職做電商。但其實「電子商務」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並不是只要將商品上架了就會有人買,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與顧客經營,電商事業也將很難走得長長久久。關於「電商」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你知道「訂單暴增」也可能暗藏危機嗎?你知道原來電商的危機處理有這麼多眉眉角角嗎?虛心的自我檢討,電商危機竟然也可以帶來轉機?今天就讓擁有28年職場經驗,曾擔任外商及上市公司總經理的楊聯財,來告訴大家,關於「電商」不為人知的秘密吧!
因為各國鎖國,人進不去,很多人想著,客機能不能轉型變貨機減少減工衝擊。事實上貨機也已經產生供給失衡的問題。很多地方都還沒真正復工,或是說復工也只是工廠開了設備,但人尚未回到工作崗位。人不能動,沒人運送貨物,貨物自然也動不了。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之際,台灣疾管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下午準時召開的記者會,已成了許多台灣人民每天必看的LIVE直播。記者會的專業內容、可靠資訊、妥善安排和有效溝通,也起了一定程度的「安定民心」作用,讓社會大眾在齊心防疫時,能有所依歸。這也讓我們有機會跟著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檢視「新聞媒體」該有的「基本素養」,與「公部門」所應具備的「大眾溝通能力」!以下,就讓我們跟著本文作者一起來了解,疫情教我們的媒體識讀與溝通課吧!
所有的商業活動都和人脫離不了關係,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兩種人,是客戶和員工,有人說客戶很重要,因為客戶買了我們的商品或服務,公司賺了錢才得以生存,才有辦法養活員工,代表企業是阿里巴巴,他們說得很清楚,他們的堅持是“客户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另一派說法是,公司生存的前提是提供好的產品與服務給客戶,沒有好的員工,就不會有好的產品與服務,代表企業是星巴克,星巴克的理念“我們照顧夥伴,夥伴照顧顧客”就是很好的說明,2015年,星巴克更宣布將支付員工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4年線上課程學費。員工第一或是客戶第一,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其實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兩者都是對的,所以各有經營得很成功的企業。
新冠肺炎強烈衝擊旅遊業,在這波的旅遊業低潮中,各方的旅遊產品做了哪些事情?又面臨了哪些難解的挑戰?
我想對十年前的John(自己)說,你太嫩、太天真,你只是一個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野小孩,你瘋到不知天高地厚,你有些自信,但你自視甚高,自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想去改變一切!其實你大錯特錯,創業這條路,該走的、該補的,一樣都不會少,但十年後,這些也不會讓你白走一遭。
在電子商務百家爭鳴的時代,行銷方式推陳出新,如何吸引消費者認識你、進而接觸你,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而「促銷活動」是帶動銷量最有效的工具,但我們品牌其實是不太常願意只做單純的折扣戰的,下折扣不見得不好,適時的折扣活動也可以促進消費的流動與更多的選擇,但我不想讓品牌過度倚賴折扣戰而生存著,因為我們想做的、想傳達,遠比一味只做促銷活動要來的更多。
創業家都擁有著某些特質,熱情、充滿理想,以及具備偉大的夢想,並想著可以改變些什麼。創業家在大家眼裡光鮮亮麗、值得讓人敬佩,但這條路困難又艱辛。在創業前掌握一些執行要點,更清楚的評估以及規劃,或許能幫助想創業的各位有更進一步的方向。
剛開始創業時,用失敗者的角度思考事情,我的想法是,大公司都倒了如果我還撐著就可以擁有全部的市場,但是我沒有告訴自己,這麼大的公司都會賠錢倒閉了,我憑什麼不會倒?後來想通了,不要再逆勢而行被自己蒙蔽雙眼。
試著用故事三元素,寫一段你生命中的奮鬥故事。這很重要,一定要練習寫寫看,因為這個故事會成為你的個人品牌。當我們要說故事時,可以先檢視自己的故事中是否具備故事三元素。他有一個簡單的口訣,就是「有缺陷的英雄 + 超強大的對手 + 持續的奮鬥」
鍾文雄 /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 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理事長 原文出處: […]
在最初決定創業時,我與大多數人一樣,總是自以為是的擔心自己的「創意」被抄襲。首先,打了通電話詢問律師關於申請專利的細節,也自己在筆記本上,寫下各種公司名稱,甚至開始想Logo如何設計,找了幾位創業過的前輩討論想法,同時在網路上查詢許多關於創業的知識,閱讀各種「創業秘訣」,嘗試寫出第一份創業計畫書。 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摸索,我發現其實把事情的先後順序做對,是最困難也最容易的事。
企業找行銷公司協助處理粉絲團,我認為就該放手讓行銷公司處理,如果企業已有明確的粉絲團貼文規劃,只是苦無人力做這件事,很簡單,招募一個人就好。但,如果是因為不知該如何規劃粉絲團,希望藉由有經驗的團隊協助,那就放心的交給你找的團隊吧。因為我遇過太多種說是不懂應該怎麼經營比較好,但在合作後卻又對粉絲團規劃跟內容或是各個細節比手畫腳,這是個很大的禁忌啊~~~
變現是必然的。但過程中要不時的檢視自己與環境的變化,因為那決定了變現的速度、規模與持續力。 [我是誰?要往哪裡去?] 如果已經有社群,重新檢查自己的社群內容,從文案到圖片,從留言到回應,社群是從哪個角度出發,是產品?是品牌?是企業主?還是客戶? 如果正準備開始做,也可以試著從不同的切入點去編排文案;比如從產品角度,你會怎麼陳述產品,產品是不是容易被理解,設定的目標用戶群是不是太廣或太窄?準備搭配的KOL是不是預想的目標客戶喜愛的或者是信任的?
績效管理制度的存在,不僅是考核員工的產能,也能藉此強化企業的競爭力,但人力資源管理單位在與企業主商量優化績效制度時,往往會遇到來自內外的挑戰,如果是傳統產業的企業、更是推動不易。透過104人資學院對「碁富食品」的採訪,我們可以看看其中將面臨何種挑戰?
當公司組織遇到快速成長期時,由於公司編制會擴編的很快,將需要很多成員成為領頭羊、領導者來帶領組織前進,這些新任主管或許是很好的工作者、但不見得是天生的領導者,如何讓他們的管理能力快速提升,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透過104人資學院的採訪報導,我們來看看「技流科技」會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薪酬制度的設計與管理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做到內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競爭力,所謂的內部公平性是指:如何根據職位的重要性及在職者對組織的貢獻給予公平的報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必須衡量各個職位的相對重要性,以及在職者的績效表現,前者必須依據有效的職位評價制度來衡量,後者則須要有健全的績效管理與評估制度,可惜的是,太多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流於形式,甚至付之闕如,高階主管以自認為公平合理的個人觀點,草率決定,導致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組織營運績效而不自知。
於組織策略目標、企業文化與制度確認與設計完成後,接下來就是將雇主品牌推廣給內外部的員工,然而在推廣前,可以先進行組織氣候與員工滿意度調查以了解目前的現狀,作為後續文化推廣與制度改善的參考;此外,建立雇主品牌之績效指標也是重點,指標的選擇必須高度連結公司建立雇主品牌的目的,並定期的加以衡量與管理,方能持續地優化雇主品牌的措施與作法。
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時代,企業面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尤其是業務行銷及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方面的人才,於就業市場已成賣方市場,如何吸引與留任人才乃是維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越來越多的組織開始投入大量資源塑造具吸引力的「雇主品牌」來強化企業在招募與留才之能力。無獨有偶的在Google trend的搜尋熱度分析上,雇主品牌搜尋熱度自2009年開始就持續上升,尤其最近一年更維持高熱度,可見這個議題受到廣泛的重視。
明台產險於1961年設立,於2005年加入日本三井住友海上集團,成為其旗下一員。擁有中華信評等級中最高之twAAA評等級別,具有極強財務承諾履行能力的明台,除致力於深耕臺灣本土市場,積極導入國際化的管理標準與制度,更著重提升服務品質與能量,培育保險專業人財,獲得各界肯定,近期亦取得第七屆臺灣保險卓越獎人才培訓專案企畫金質獎之殊榮。配合母公司的經營理念及集團的策略方針,透過多樣化的保險商品與綿密的服務觸角延伸至各地,並期許成為臺灣最貼心的國際產物保險公司。 為求高效率之服務,明台在全台各地設有總公司、十六個分公司及三十個通訊處,員工總人數約為1300人。
太古汽車集團隸屬太古公司,太古公司深耕亞太地區已超過150年,旗下有五大事業群:地產、航空、飲料、海洋服務和貿易及實業等五大部門。 太古汽車集團創立於1978年迄今已40年頭,為太古公司貿易及實業部門的事業體之一。事業範圍涵蓋小客車、商用車、摩托車代理及經銷業務,跨足品牌包括 Volvo 卡車及巴士、Volkswagen、Mercedes-Benz、Mazda等汽車品牌,以及Harley-Davidson與Vespa摩托車等。台灣是太古汽車集團的總部也是台灣最具規模且最多元的汽車經銷集團,在過去10年更將業務觸角延伸至香港及馬來西亞等地,並於2018年成立中古車線上交易平台KAG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