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職場力

後疫情時代,人才經營的省思

雇主該如何進行「績效改善計畫」以進行人力盤整,並降低違法解雇之風險?

文/晉麗明(104獵才招聘事業群 資深副總經理) 原文出處/104獵才月刊

新冠病毒防疫成果斐然!初夏時分,大批民眾走出戶外,盡情呼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洗禮;一掃五個月來肺炎危機的陰霾,人們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雖然歐美國家仍在與病毒艱苦奮戰;但是,歷經「量體溫」、「戴口罩」、「居家隔離」、「在家上班」、「嚴格社交距離」等措施的無奈後,台灣民眾很開心能享受這得來不易的生活小確幸!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季產業的嚴峻挑戰;外銷導向的科技製造業受到海外疫情影響,造成接單停滯或下滑;內需的民生消費業,則在通縮的效應下,持續衝擊營運!

國內無薪假人數創近年新高,各行各業關廠、歇業的不在少數,大家都籠罩在不確定的陰影中,尤其是「無症狀傳染者」無法防範、疫苗的研發仍難以突破!

許多被疫情重創的產業與公司,包括運輸、旅遊、餐飲、住宿、零售等民生消費業的人才蠢蠢欲動,準備伺機轉換新跑道;海外工作的上班族,也在「去國際化」的氛圍中,重新布局職涯藍圖!

在這個兵慌馬亂的環境中,企業經營者如何面對人才議題?

一、 人才,永遠擺在第一位!

根據「2020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臺灣企業領袖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出企業所需的人才」以及「留住有技能的人才」,這兩項攸關組織人力資源正向循環的重點,是企業主最感憂心的議題!

旅遊業龍頭「雄獅」遭疫情重擊,營運全面停擺,董事與主管們全部自願減薪,以度過危難,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石油危機、金融風暴、病毒疫情的衝擊下,能與企業共同承擔、同甘共苦的主管與員工,是企業必須珍惜的資源!

「有人才,不怕沒未來」;馬雲、郭台銘、張忠謀、李嘉誠、比爾蓋茲、賈伯斯等中外知名企業家,都是靠網羅好手,留人留心,才能打下企業江山!

二、 搶人才,不是等人才

2019年7月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宣佈招募3000名工程師,同時為了避免因領取年終獎金,而降低轉職意願;台積電祭出在職者收到聘書40天內,且在年底前報到的加入者,增發2個月薪資的鼓勵!

從人力銀行的資料統計顯示,在疫情籠罩下,逆向搶奪人才的企業不在少數,其中以研發工程師、生技專業人才及金融領域人才最顯著,絲毫不受環境影響!

「人才是搶來的,不是等來的」,企業主如果不能體會及展現延攬人才的高度行動力,終將淪入「無人可用」的困境!

三、從離職員工口中,找到真相!

主管或企業主最難處理的就是「員工離職」的問題!

尤其是表現優異的好手琵琶別抱,是老闆最大的損失,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多數主管會難以接受,也無法釋懷;直接想到是:「他的工作怎麼辦」、「誰能取代這樣的好幫手」,有些老闆更會因為員工異動而氣急敗壞、腦羞成怒、不歡而散!

其實,認真想想,員工離職永遠沒有預知的時間表;外界誘因及個人價值觀的翻轉,是職場的常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好聚好散才是最高指導原則!

遇有員工離職,經營者與主管不要盡往壞處想,也可以藉由離職員工的口中,得到很多寶貴的建言及發掘不為人知的組織文化及人員特性。

只是,如何判斷真偽,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做員工離職面談時,最重要的是當一個忠實的聽眾,「聆聽」是主管最難實踐的特質,平時發號施令習慣了,也容易養成先入為主、主觀的意識!

疫情激盪下,人員難免浮動;人才離職在所難免,洞悉真實原因,才能加以改善、精益求精!

四、 員工離職的原因,通常與「感受」有關!

問問離職上班族,多半對於前公司的評價是:「不受重視」、「理念不同」、「無法溝通」、「剛愎自用」、「朝令夕改」、「處事不公」等等!

而這些現象也是經營者及主管最常發生與忽略的問題;由於權責及理念的堅持與執著,不論是員工誤解也好、視野角度不同也罷;「員工感受」絕對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習題!

「找人難、留住人心更難」,如果不能抽絲剝繭的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組織內耗就會限制企業前進的腳步,甚至讓營運管理陷入泥沼、難以施展!

疫情趨緩,全球開始拼經濟;企業也要整軍經武、厲兵秣馬,火力全開、迎戰變局!而組織人才是否具備「後疫情時代」的新技能、新知識,能不能心無旁騖的專心投入在任務與工作中,這些最基本的人力資源議題,影響企業發展甚鉅,經營者與主管必須時時刻刻關心且重視!


延伸閱讀:
高階暨關鍵人才競爭力2.0|發掘你無可取代的接班力
找對人,請看Google怎麼做!
是否續留中國?應評估風險與機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