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換工作,多半為了換到薪資福利更優渥的公司,但這些心理話不適合在面試時坦白。專家建議,準備面談問答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不可從個人角度出發」來回答問題,先了解雇主面試時想的10件事,貼近對方的立場與想法,你自然而然能提出更有利且有意義的內容。
文/薛詠文
筆者在資訊產業界工作近十五年期間,參與過無數面談會議。每當老闆問及申請者「你為什麼有興趣來我們公司上班?」這類問題時,所得到的回答(尤其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都是偏向「以個人角度出發,一味為自己著想」的答案。
比方說,「因為我上個月剛退伍(或畢業),我父親叫我馬上去找份工作⋯⋯」、「因為我對行銷很有興趣,剛好貴公司正在找人⋯⋯」,或是「因為我要付房租,還有一個小孩要養,所以想找個薪水較高的工作⋯⋯」等這類答案。
筆者雖然不會讀心術,但是從老闆的表情看來,不難猜出老闆聽到這類答案時心裏可能會反問:「你剛退伍,所以我就有義務要收留你嗎?」、「你對行銷有興趣,所以我就有責任開公司讓你嘗試嗎?」,或是想大聲說「你需要高薪才想來上班,我們公司又不是開慈善機構的!」的確,很多時候,作老闆的是這樣想的。
這聽起來既現實又殘酷,但是套句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 (Donald Trump) 所說的:“It’s nothing personal, it’s all about business.”。商業界本來就是這樣,我們要知道,老闆辛辛苦苦地經營一家公司,目的就是要「賺錢」並「永續經營」,所以才會需要招聘「能夠幫公司賺錢」和「能規劃長遠策略」的優秀人才進公司來協助他。老闆經營公司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某個人的私人需求。企業老闆和應徵者亦非親非故,不論應徵者對什麼有興趣,若與協助公司獲利無關,老闆根本也不會在意。
因此,應徵者在準備面談問答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那就是「不可從個人角度出發」來回答問題,而必須「將自己放在老闆的位置,設身處地為老闆與公司著想」。如此換個角度,所說出來的話也會跟著有所不同。
請比較以下兩個例子:
例1 (以個人角度出發)
應徵者:我想到貴公司上班,因為聽說公司的薪水和福利很好⋯⋯
老闆:我們公司可不是開慈善事業的⋯⋯
例 2 (設身為求職公司著想)
應徵者:我所學的課程和經驗都與貴公司的產品和銷售模式相關,我有信心可幫貴公司提升業績⋯⋯
老闆:喔?你有什麼可以協助銷售的好方法?說來聽聽⋯⋯
看出差異了嗎?面談要成功,絕對不能只想到自己的需求。記得,面談時花錢請人的公司老闆才是主角。應試者應該將老闆的需求看得比自己個人的需求更重要,才會贏得對方的賞識,在眾多面試者裡脫穎而出。那麼,企業雇主的需求可能會是什麼呢? 在面談中雇主所在意的事或想得到的答案又會是哪些呢?
以下十件事是雇主最在意的事,且會是據以判斷應徵者是否為最佳人選的關鍵:
此人是否能與他人共事?
此人是領導人才還是部屬人才?
此人如何與同事建立關係?
此人是否可以跟團隊成員合作無間?
此人能否為公司帶來貢獻?
此人真的可以勝任此職務嗎?
此人的能力和目標是否切合實際狀況?
針對工作內容和公司目標,此人是否有可塑性?
此人是否有全力以赴的動機?
此人為什麼會想在本公司工作?
請把這十個要點記在心中,在面談中回答老闆問題時,就比較不會一直往「個人需求」 的方向去,而比較能貼近老闆的立場與想法,提出對這個職位、部門和全公司有利且有意義的內容。
節錄自:貝塔語言《外商.百大英文面試聖經/薛詠文 著 》
(共7題,完成投票可查看即時票選結果)
【快訊】2025職涯博覽會擴大舉辦!與200家企業人資面對面,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