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都沒做錯,你只是太老了」職場中年危機,你有沒有勇氣放下自以為的答案,再搏一次?

我每年接觸近萬台灣創業的老闆與年輕人,四年來發現一個詭異的情況:「成就大小常與年齡呈反比」。「Nothing to lose」是年輕人最好的武器,對照隨著年紀增長的我們,扛著房貸與家庭經濟壓力,商業決策越來越保守。 馬化騰曾說:「你什麼都沒做錯,你只是太老了」。

文/周振驊(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

前一陣子我開始倒數四十歲的到來,也煞有其事地搜尋了中年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中年人年齡的界定為45至59周歲的人。中年是指年齡已越過青壯年,但尚未開始步入老年的族群。」 但對於新創產業或國際級的品牌戰爭來說,任何年齡的定義都要再上升一級,所以,再501天即將四十歲的我,就要步入老年了吧...。

而這也解釋了2014年我與前輩們創辦「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後,每年接觸近萬台灣創業中的老闆與年輕人過程中,四年下來發現一個詭異的情況:「成就大小常與年齡反比」。

在這幾年Facebook廣告紅利的浪潮當中,能夠不顧一切All in、賭上身家的多是不到25歲的年輕團隊。 他們在台灣零售市場能快速的在一年內營業額破億,其中「Nothing to lose」就是最好的武器。 對照隨著年紀增長的我們,扛著房貸與子女教育的壓力,商業決策卻是越來越保守。 馬化騰曾說:「你什麼都沒做錯,你只是太老了」。

回顧第一份在企業內部訓練顧問公司的工作,當時的客戶都是如:華碩、廣達電腦、永豐金控、信義房屋...等等的大型上市櫃公司。 也常承接到為期三個月至半年的主管培訓,幫助企業確認同仁是否真的準備好接任主管的職務。

而某次中階主管培訓的最後成果報告,邀請了董事長、總經理來看預備晉升的學員,展現四個月來的學習簡報。 這次的培訓我們做足了準備,不只講師群都是一時之選,學習過程中,還讓學員們以現場改善計畫當作專案來實作。 但所有心血、努力都在董事長及創辦人最後一席話打破:「老師們教導的工具與方法看來都很棒,但為何主管們分析出來的問題點不在核心上? 執行成果又再打了折扣?」

十五年後,自己走過了創業時期的經營管理,才知道專業經理人與創業者除了「對風險的承受度不同」外,根本思維的差異是「從找答案變為做答案」。

照理說,身處業界頂尖公司的好處是:「品牌效應與資源豐富,能包容更多試錯空間。」,對於開創性的作為是好事。但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通常會趨於防弊,人多嘴雜當然必須要確保目標一致、風險控管,不然同樣錯誤在大品牌發生,所造成的實質與無形損失都會高於小組織。

我們從家庭教育開始、求學時的十幾年練習,直到中階主管階層的工作職涯,都是在此框架下進行決策、達成任務:「不要犯錯、找到答案」。

可大家知道VUCA一詞嗎? 他是多變(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 與混沌不明(Ambiguous)的縮寫,就是用來形容令人厭惡的商業情境。

人生好不容易走到了半路,背負著房貸與養兒育女的壓力,甚至長輩健康也逐漸有狀況,我們只盼望職涯可以更加穩定。但事與願違,VUCA的商業環境如同時速200的Tesla Model S衝撞著中年美夢,朋友們多半戰戰兢兢地看待工作,誰也說不準自己的業界突然出現了Gogoro轉眼搶走市佔。

所有答案都不像過往,可以依循業界長年的經驗法則,我在五年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承認自己沒有答案」,學著承認自己對新的商業變化掌握度沒有年輕夥伴高、學著承認自己常常下了錯誤的決策、更學著放手讓團隊自己去探詢市場給我們的答案。答案不會在會議的攻防中得到印證,而是在多次的失敗中浮現。

過程中的失敗才是新商業環境的常態,成功很多時候是天時地利好運氣、人和是唯一我們可以練習與掌握的領域。人和又有三個面向,一是上述的夥伴,真的高手都是有脾氣的,請不請的到是一回事、合不合的來更是智慧。

再來是客戶,五年來看過太多大企業背景的創業夥伴,全心打磨產品,卻忘了過往在組織內的成功經驗,是因為站在大品牌肩膀上,不需要在意客戶信任與否。 創業完全相反,沒有客戶的認同,再好的產品也不過是一場自嗨派對,最終成為市場上曇花一現的煙火。

最後是自己。我們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同時身為工作上的好友說:你最強的能力就是自我欺騙。太多外在變化不可控,當盡了全力還是無法得到預期效果,也只能靠自嘲方式安慰自己、家人、夥伴。走上創業的路,自己就是最後一根支柱,沒倒之前都不算失敗、倒了以後就無法挽救,所有人事物其實都是意志的延伸。

所以,其實沒有準備好了再拼一場的創業,反之,當你想通了,隨時都是創業的最好時間。確實很累,但讓人覺得活著。不鼓勵任何人走這遭,但這五年確實看到我人生最美的精彩! 歡迎大家一起來做出答案!

更多 中年危機 《104職場力》精選好文: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