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應徵者都會準備好常見面試題目的答案,例如: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你的失敗經驗。專家指出,如果你想問應徵者過去的實際成就表現,但不想聽那種早就準備好的答案,方法就是不斷追問他還有沒有其他案例,直到對方想不出來為止。本文分析面試時如何評估應徵者的回答思考深度及情緒穩定度,不論是求職者或面試官都值得參考。
佩姬.馬凱(Peggy McKee)二○一七年出版的《如何回答面試問題》(How to Answer Interview Questions)中,列出一百多個常見的面試問題。以下摘錄其中幾例:
這些問題對你來說可能太過普通,你還想看看有沒有更進階一點的題目。於是,你到Google上輸入關鍵字「讓應徵者完全卸下心防的十五道最受歡迎面試問題」,就會搜尋到一篇傑夫.海登(Jeff Haden)所寫的文章,以及一整份問題清單。摘錄部分內容如下,真是乏味到讓人呵欠連連:
事實上,史丹福大學有一門課是開給工程師,探討如何有效準備面試,以及回答面試中可能被問到的問題。他們必須做好準備回答類似這樣的範例題:
毫無疑問的,多數人已經準備好這題的答案,尤其當你面試較高階職位的應徵者時,他們多半有備而來。當我們在面試場合不只一次聽過(是其他面試官問的,我們並非發問者)類似這樣的回答:「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時對工作太過盡心盡力。」試問我們能從這樣的答案得到多少情報?大概只能得知對方多半讀過某本傳授面試技巧的書籍吧。
如果你想問應徵者過去的實際成就表現,但不想聽那種早就準備好的答案,方法就是不斷追問他還有沒有其他案例,直到對方想不出來為止。
所以不要只問一次:「舉一個你在工作上超越職責的例子。」因為這樣的問法只能測試對方有沒有做好基本準備。你要重複追問一樣的問題,過程中不要移開目光,不要以笑容試圖緩解緊張的感覺,不要給應徵者轉移話題的機會,更不要停止追問。
當你提問時,多數應徵者會根據準備好的內容來回答。然而,當你一次又一次追問,通常過不了多久,應徵者準備好的答案就已經用完,最終來到見真章的時刻,這時你將看見應徵者的思考深度及情緒穩定度。
當應徵者不斷受到挑戰時,他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他能想出多少個例子?當他陷入困境,實在沒有答案可以說,便會開始瞎扯嗎?他是否能撐住場面?最後,如果某位應徵者真的可以舉出十七項重大工作成就,那麼你多半非常想聽聽第十七項究竟是什麼。
對於需要透過創意解決問題的職務來說,你可以重複詢問應徵者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想法。有經驗的工作者多半會準備一、兩個答案來回答這類問題,但被問到第五次或第八次時,他們會怎麼回答?當他們不得不坦承「以上是所有我能想出的好答案」時會有什麼反應?或許有的應徵者會告訴你:「我可以談談我的其他想法,不過我不確定是否夠好。」這時,你已經踏入應徵者毫無準備的未知領域,你將更了解這個人如何思考、如何應對不尋常情況、如何評估自己想法的品質,以及他對自己的整體評價。
接下來,你可能還會問:「你的哪些成就對同輩來說是非凡或獨特的?」同樣的,不要只問一次。請持續追問,讓應徵者講出愈多答案愈好。如果你遇到有應徵者說出二十三項有別於同儕的成就,哇!那真的非常值得花時間去了解。就算是「我十七歲創辦一家成功的公司」這樣簡單的回答,也十分讓人印象深刻。
大概不會有人想聽應徵者大談無聊的商管書或職涯成功學書籍,尤其是他們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內容。但如果在對話中自然聊起書籍、音樂、電影或其他藝術形式,那麼請務必進一步深入這個話題。以本書的誕生為例,是源自於我們兩個人十分合得來,而我們合得來的契機,則是發現兩人都很喜歡歐森.史考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科幻小說《戰爭遊戲》(Ender’s Game)。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就是一系列為少年舉辦的人才競賽。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的發現彼此同樣喜歡書中的坦率直接、對菁英領導制度的深度探討,以及對人類天賦在多早時能夠萌發與顯露的看法。這本小說精準體現出競爭性、趣味性、同理心、遊戲化和適時承擔必要風險間的完美組合,絕對稱得上是一本關於人才議題的好書。
我們討論到最後,兩人更深刻的認識到對於「人才」這個主題的共同興趣。因此,如果應徵者對於某本書、某種藝術類型,或是某個作品似乎很有心得,那麼請你一定要推波助瀾讓對話持續下去,最終你將能直視此人靈魂。
節錄自:天下文化《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泰勒.科文, 丹尼爾‧葛羅斯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