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別人的動機是很容易的,在生活與職場中,我們常因為誤解他人的動機而陷入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本文節錄自《超級思維【暢銷經典版】》,介紹3個心智模式:第三個故事、最尊重的解釋與漢隆的剃刀,讓你能以更理性與同理的方式看待他人,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文/蓋布瑞.溫伯格(Gabriel Weinberg)、蘿倫.麥肯(Lauren McCann)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誤解別人的動機是很容易的。你可能假設他們和你有相同的觀點或背景,想法和你一樣,或是和你有類似的狀況。有了這樣的假設,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他們應該也會有和你一樣的行為或信念。可惜的是,通常這些假設都是錯的。因此,考慮到人的時候,要減少錯誤就必須找到增強同理心的方法、更深入了解別人的真正想法。為了幫助你做到這點,這部分要探討幾個心智模式。
任何兩個人之間的衝突,都有故事的兩面,因此也會有「第三個故事」(third story),即第三個公正觀察者所敘述的故事。在任何衝突的狀況裡,強迫你自己像一個公正觀察者一樣地思考,對你都是有幫助的,包括困難的商業談判和生活中的意見不合。第三個故事幫助你看到狀況的真實面貌,但是要如何讓自己敞開心胸?把情境想像成是一段影片,然後試著去想,假如一個局外的觀眾看到或是聽到,會如何陳述?他們會說出什麼樣的故事?他們同意你故事的程度會有多少?
道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布魯斯・巴頓(Bruce Patton)和席拉・西恩(Sheila Heen)在他們的著作《再也沒有難談的事》(Difficult Conversations)中探討這個模式:「重點是學習描述你和其他人故事之間的隔閡或差異,無論你認為和感受到的是什麼,至少可以同意你和其他人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能條理清楚地表達其他的觀點,即使是與自己有直接衝突的意見,你就比較不會做出偏頗或不正確的判斷。你會大幅增加同理心,了解其他人的參考架構,無論你同不同意。此外,如果你經由緊張的對話了解第三個故事的觀點,就能夠產生緩和的效果,讓其他人減少一點防衛心態。
另一個幫助你增加同理心的策略性模式是「最尊重的解釋」(most respectful interpretation,MRI)。在任何狀況下你都可以用很多方法解釋人的行為,MRI要求你盡可能用最尊重的方式去解釋另一方的行為,要暫且相信對方。例如,你寄電子郵件給小孩的學校,要索取明年科學課程的資訊,但是過了幾天,你都還沒有收到。你的第一個解釋可能是他們忽視你的要求;比較尊重的解釋是他們正積極地要回覆你,但在回信之前,可能要等候一些重要的資訊,像是因為課程還沒定案,因此延誤了答覆。
重點是你還不知道真相為何,但如果你用最尊重的解釋來處理這個狀況,那麼通常會和有關的人建立信任,而不是毀了它。有了MRI,接下來的電子郵件或電話,你就會用好奇的語調,而不是責難的語氣。隨著時間過去,建立信任會得到回饋,尤其是在衝突的狀況下,信任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橋梁。下一次你想要指責時,先退一步思考,這是否真的是一個公平的假設。
運用MRI看起來可能很天真,但是和第三個故事一樣,這個模式並不是要求你放棄自己的觀點。相反地,MRI要求你從尊重的角度看待某個狀況,先對其他解釋持開放態度和不做批判。
另一個暫且相信別人的方法稱為「漢隆的剃刀」(Hanlon’s razor),即如果可以用不小心來解釋時,就不要歸咎別人是惡意的。和奧坎簡化論一樣,漢隆的剃刀找尋的是最簡單的解釋。當人們做錯事,最簡單的解釋通常是他們採取了最容易的途徑,也就是,他們不小心造成負面的結果,而非出於惡意。
在現實生活中探索事物間的關聯時,漢隆的剃刀特別有用。例如,我們都曾在網路上錯誤解讀情勢,由於欠缺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沒有惡意的訊息也可能被當作是負面的。漢隆的剃刀指出,人們在撰寫訊息時可能只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不夠小心。所以下一次你傳送訊息後,得到的回應只有「OK」時,要認為對方很忙,或者手邊有事(比較可能的解釋),而不是因為輕視你。
第三個故事、最尊重的解釋和漢隆的剃刀,都是企圖克服心理學家所稱的「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個謬誤是指,經常將他人的行為歸因為內在或基本的動機,而非外在因素。每當你認為某個人很可惡時,就會想著他本來就是可惡的人,而不是去想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就是犯了基本歸因謬誤。
節錄自:采實文化《超級思維【暢銷經典版】:跨界、跨域、跨能,突破思考盲點,提升解決能力的心智模式大全》/蓋布瑞.溫伯格(Gabriel Weinberg)、蘿倫.麥肯(Lauren McCan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