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2.12.22 | 6012次觀看

外來和尚更會唸經?領導者過度「捨內求外」小心加速組織分化

看到廣告公司這份要價八十萬元的報告時,我有點哭笑不得。因為這樣的結論,公司分析小組早已經給過相同建議,也更具可執行性。有時組織裡面,挫折團隊士氣、影響績效的,未必是分工太細、忽略橫向溝通的穀倉效應,而是老闆篤信「外來的和尚會唸經」,這種心態如果不改變,就算自己口袋裡有鑽石,也感受不到價值。

文/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

穀倉效應(silo effect)是什麼意思請自行Google。今天想分享的是,有時組織裡面,挫折團隊士氣、影響績效的,未必是分工太細、本位主義或忽略了橫向溝通而形成的穀倉效應;我在職場常遇到的情況是,組織裡就算有橫向溝通聯繫,但各單位間有著類似「文人相輕」或「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寧願捨棄(鄙視放棄)組織內已有的資源、人力而選擇跟外部合作(外包),沒錯,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之前,我擔任某家新聞台的營運管理職務,針對如何提振收視率,新聞部及行銷策略部門,每天、每月及每季度都有做相關的分析報告。根據這些數字分析,新聞部調整新聞播報順序 及 規劃每節整點新聞的特色,收視率每季都有小幅成長。

有一天,老闆突然跟我說,他和朋友餐敘時聽到,某家知名廣告公司很會做市場分析,他認為花八十萬元就能得到收視率的完美診斷書並且能因此對症下藥、大幅拉抬收視率的話,「八十萬元算很便宜!」老闆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看他笑得自信,當下我明白,說什麼都沒用,因為他不斷強調這家廣告公司有多強、多厲害「他們從不參加比稿就能成為大廣告公司,不是沒有道理的。」聽到老闆這麼誇讚、如此信任這家廣告公司的招牌,我再多說什麼,只能顯出我的「不上道」、「不識相」。

電視台裡面已經有專門分析收視率及制定收視策略的單位,加上這單位跟新聞部長期合作溝通順暢,他們不只分析收視率,還了解我們新聞台內部的人力與作業模式,因此,在擬定收視策略時,不至於「夢想很美、執行艱難」。簡單說,這是配合度默契十足的兩個單位,收視率持續成長,足以證明彼此合作有效,但老闆相信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於是決定花錢給外面的廣告公司,為新聞部看診。

這家廣告公司在做這份要價八十萬元的收視率分析與市場定位的建議報告時,單就各家新聞台的收視率及國外新聞頻道的發展,給了一份建議報告。用一句話總結這份八十萬元的報告,結論是:應該多報導國際新聞、製作國際專題,成為一個有國際觀的新聞頻道。

我看到這份建議報告時,有點哭笑不得。因為這樣的結論,台內的收視率分析小組早已經給過相同的建議,並且這份建議給的很札實因為是考量到新聞部的人力配置(國際新聞編譯中心的編譯人數及素質)及國際新聞採購(美聯社、路透社、CNN、NHK......等)的預算編列,而做出的建議。比起廣告公司給的結論及建議執行方式,台內的分析小組做的報告,不僅更確實也更具執行的可能性。

外來和尚把「老虎和蘭花」畫得很漂亮,電視台老闆甘心樂意買單;至於能不能落實執行,就不干外來和尚的事了。

「別人的女友」總不讓人失望、「別人家煮的飯」總是特別好吃,這種心態如果不改變,就算自己口袋裡有鑽石,也感受不到價值。收視率分析小組及行銷策略部門後來表現意興闌珊,「新聞部提供再多資料、兩個部門溝通再順暢、我們分析再精闢也沒用,反正老闆最後都是聽廣告公司的建議。既然擺明只是走過場,我們跑龍套就好。」

有時,挫折團隊士氣、影響績效的不是穀倉效應,而是篤信「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組織的領導者如果把「外來和尚」當成解決組織內「穀倉效應」的唯一解方,沒發現並珍惜善用自己口袋裡的鑽石價值,而持續把目光聚焦在尋找外面的和尚,那麼,就別怪組織內的穀倉效應越來越嚴重。


讀者精闢分析:

內部人才當奴才用,外部蠢材當天才用 。當人才進入體制內,即是固定成本 ,當然要猛操猛用;外部資源通常是短期專案或一次性使用,屬於額外變動成本,尤其是名牌,錢花起來特別有感、有面子,即使內容物烏魯木齊,也要說好棒棒、好有質感!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