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2.07.01 | 78654次觀看

為什麼原本要好的同事突然黑化、衝康造謠?職場上「這些事」正考驗你的心理素質

職場上的嫉妒足以讓好員工變小人。小王與小李是同個部門同事,平常相處融洽、稱兄道弟互助幫忙,卻因為一件事,讓小李突然轉性大肆攻擊小王,不到半年小王就受不了毀謗,辭去工作。「知道你過得比我差,我就放心了。」許多自己內心的「競爭」大多是和自己過不去,過了三十歲,要好好整頓自身的心理素質,有定力才能理性消化負面情緒。

文/蔡侑霖

職場上若論及升遷、獎金、甚至加薪,往往是一場爭鋒相對的無煙戰場。職場上的嫉妒足以毀滅一個人過往的努力,讓一個好員工變成一個小人。而適切的較勁,能讓原地踏步、平庸的你,得到前進的積極助力,更有效率地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

這是一翻兩瞪眼的轉念,你可以使壞、作繭自縛,卻也能水到渠成地成就自己。我們都有辦法自己操控人生,換個維度來思考,往往就能走向利己又利人的康莊大道,你不必非要一個人行進。

最毒不過親密關係中的「衝康」 

小王與小李是同個部門的同事,平常相處融洽、稱兄道弟互助幫忙。小李一向業績都很好,小王表現一般般,但接物處事親力親為,同事們隨口說的「王總早、 王總好」,讓小李聽得很不是滋味。正當部門要推舉一位主管職時,小王成為老闆內定的人選,小李則是落敗喪氣。

小王謙虛地向老闆建議,小李其實更適合勝任主 管。但另一方面,小李私下卻對老闆表示小王為人不檢點,甚至有對廠商收回扣的嫌疑。一連串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說詞,讓老闆驚察,小李自始至終就不希望小王當上主管,甚至想擊垮小王。不到半年,整間公司便謠傳著小王人格瑕疵的傳聞,小王受不了人們質疑的眼光及毀謗,最終自行辭去工作。 

嫉妒,最容易出現於親密關係中,特別是好友閨密、好同事、好同學,甚至是家中的兄弟姊妹。起跑點一樣,日子一旦拉長拉遠檢視,現實就會將「優與劣」、「勝與敗」寫在關係中。延伸的狀況劇是,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是不妒忌他人、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而不希望別人好的這種心態不可取,但無法打從心底祝福、欣賞的人,只得假裝表態「你值得擁有的」風度。殊不知,言行之間的「口是心非」已在在顯現了妒恨之意,成了不成熟的本能反應。

讓嫉妒轉個方向,誠實檢視自己的弱點、輸在哪裡  

現實生活當中,嫉妒藏匿於各種較勁。和他人比較、面對他人的成功,那讓你感到煎熬、無地自容的憤恨便是「嫉妒」。然而,在冷靜沉著的檢視後,你看見的是自身不足的缺點,反而這一切都不能再阻饒你前進,答案如此清明地攤開在你眼前。認清也誠實接受事實,將嫉妒的情緒導向正面思考,進行良性競爭。 

換言之,「稱羨」可以變成「景仰」,也可能會變成「妒忌」,要是將景仰變成自己進步的目標,態度自然能積極向上,原地埋怨沒有必要,憤恨不公也只是消耗自己的情緒。因此,當自己內心無緣由產生過意不去之情時,不要忽略自己的情緒,請深刻去瞭解、聆聽心中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而非讓情緒占上風,成為控制你的主人,這也是成熟的職場成年人該有的素質。能借力使力去顛覆負面思維,戰勝後便是柳暗花明的成就。 

歷經職場及生活的淬鍊,許多自己內心的「競爭」大多是和自己過不去。過了三十歲,得要好好整頓自身的心理素質,有定力才能理性消化負面情緒。

定力、心理素養不足,最容易被嫉妒綁架 

當心理素質不成熟、看事情的觀點過於絕對,內心的「比較」就會轉化為「較勁」。若太渴望得到某樣有價值性的事物、雙方彼此客觀條件、背景及環境類似,有些主觀的個人意識、刻板印象就會讓人斷定自己最有資格擁有或取得優勢,如同以下三點: 

  • 上天實在太不公平,他憑什麼是第一名:事實上,我們沒看見他人的付出,而輕易地斷定對方只是純粹運氣好,不是能力好。 
  • 在意同層級的職銜高升,卻不會在意下屬:不在同一個水準上的比較,並不會造成威脅。 
  • 不理智的主觀意識: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件事情必定順理成章,都是「應該會怎樣,所以會怎樣」。那麼,當「理所當然」主觀意識過重,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多數是「怨懟、埋怨」卻不會思考問題發生的背後原因為何。 

成功的人,不見得高尚到不會有嫉妒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心眼地羨慕其他人擁有的天賦,卻不想精進自身的才能,只算得上是不知反省的嫉妒,進而妨礙未來有可能的成功。不求表面上若無其事,但如果可以抱有適當、適量的嫉妒,其實是最直接提升功力、勇氣向前的能量,藉此砥礪向前,方可成為人上人並獲得掌聲。

節錄自:時報文化出版《刪拾就定位,每走一步都珍貴:低薪轉高薪,月薪轉年薪,職場突破瓶頸的高含金量法則/蔡侑霖 著 》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