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企業主管成功經驗,5個「底層邏輯」:讓自己像產品一樣不斷升級

時報出版
2024.02.27
14302次觀看

如何在職涯發展上成為自己的升遷加速器?本文作者、500強外商高階主管瑞米,分析5個實用的底層邏輯,分別為:複利思維、機率思維、黃金思維圈思維、反覆運算思維,以及凡事都要系統思考,本文教你如何應用這些底層邏輯,幫助我們像不斷被優化、反覆調整的產品一樣,不斷升級。

文/瑞米

「規律背後的規律」是查理.蒙格的名言,是指那些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這些邏輯放在職場中也完全適用。而跨界高手,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習者。可見,想要獲得終身成長並將各類知識與能力融會貫通,就要理解這個世界普遍適用的底層邏輯。我在本節中為大家整理了我認為最核心的五個通用的底層邏輯。而在接受這五個底層邏輯之前,你還要擁有以下四個心態,為學習這些知識做準備:

  1. 對任何事都有開放性綠燈思維
  2. 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耐心
  3. 及時覆盤
  4. 用樂觀的態度對待回饋

要相信「凡是回饋,皆有價值;凡是經歷,皆要成長」。不管外界對我們的評價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都是對我們當下行為的回饋。積極「接收」這種回饋並從中理解這種回饋的出現原因、角度和價值。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像一個不斷被優化、反覆調整的產品一樣,不斷升級。

隨著你不斷質詢、反覆探索,在持續發現規律和自我否定的過程中,你對普適規律的認知就會越來越清晰穩定,越來越接近底層邏輯。而在應用底層邏輯時,最核心的是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刻意練習,不斷穿透「現象層面」尋找「底層邏輯」。進而讓底層邏輯真正幫我們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

5個通用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一:複利思維

職業發展、人生成長的關鍵都是複利。用一句話來解讀:持續正向累積帶來的質變是驚人的,越過臨界點之後就會有爆發性增長。每天多努力1%,一年後你的累積會相當驚人,而每天少努力1%,一年後你的墮落也會很驚人。起點相近卻結局迥異,比如兩條線交叉後夾角不變,彼此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這就是複利效應帶來的結果。

做副業就是這樣的過程,你投入的成本和風險是有限的,只要堅持,到達一定的臨界點,它帶來的價值就會不斷上升。以我剛入職場時學英語為例,我每天都去上課、學習,如果每天都和前一天相比,會感覺變化不大,無非是多背了幾個單詞,多熟悉了幾個例句而已,但是經過一年的累積,我已經可以在公司會議上用英語充分聆聽、自如表達。而且隨著我不斷地參加會議,不斷地進行練習,我的水準也越來越高,這就是複利效應帶來的良性循環。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作「時間貼現」(time discounting),簡單來說,是指我們感覺時間流逝得越快,對做一件事的估值就越會下降,由此越感受不到未來的存在,而只關注當下。所以,許多人才會有如下心態。

學這個技能有什麼用?幾年後都不知道這個職位還不在——但你學或不學,幾年後的那個時間點都會到來。差別在於,如果學了這個技能,那時你就多了一種可能。

做這件事情有什麼用?又看不到什麼效果——但你做或不做,這件事的效果都會存在,區別在於,它是會在當下就對你產生影響,還是會在未來對你產生影響。

人們總是根據做一件事的主觀價值來選擇是否行動,所以對間的認知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而複利思維高度認可時間的累積價值。

這裡我提供三個應用複利思維的小方法:

1. 每天花半小時來專注做一件有長期價值的事,可以稱它為「黃金半小時」

比如,培養一個愛好,學習一門技能,讀10頁書,聽一集有聲課程,檢視我為學員做過的諮詢並做一個思維導圖等等。你可以像我這樣,每天都給自己設定黃金半小時,這半小時可以是一天中的任意時段,什麼時間想做就直接做。在這半小時中,只關注當下這一件事,完成它,掌控它,半小時後再去做其他事。這與你拿出每個月薪資裡固定比例的錢進行理財的道理一樣,黃金半小時是你在為未來投資時間。

2.每天為自己的生活找點有意義的變化,不要讓自己的每一天只是在重複

重複做沒有營養和新鮮感的事情,大腦就會漸漸傾向於遺忘。所以要每天都找點和昨天不一樣的事去做,可以是多做一次冥想,下班多走一段路,檢視一次學習過的課程等等。

總之,每天都創造點有意義的新變化,不限時間、地點、形式,只要是以前沒做過或往常不太會做的新鮮事就可以。過後簡要地將這件事記錄在備忘錄裡,過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這會讓你的積極心態也產生複利。

3.每天做一次小覆盤,每週做一次大覆盤

對自己在本週的黃金半小時每日累積的學習筆記進行整理,彙整學習「成果」,調整接下來的學習節奏。

底層邏輯二:機率思維

機率思維是指,許多事情我們都可以站在機率的角度思考。

很好理解的一點是,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機率思維都會讓我們選擇做成功機率更高的事情,避免做那些成功機率低的事情,在自己的優勢區擊球。

關於機率思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與行為改變有關。你要清楚,任何人的性格特點,都只是因為這種性格特點下相應的行為模式發生的機率高一些而已。你如果想擁有任何一種性格和行為模式,只要提高自己出現相應行為的機率即可,行為的重複機率提高了,就說明你在朝著這個方向成長。這種心理認知非常關鍵,有了機率思維,打擊自己的想法就會更少出現。千萬不要把養成任何新習慣都簡單理解為意志力的問題,「習慣」並不是簡單的「每日重複」,而是「不斷增加的機率」。這樣你就不會因為一兩天沒有達成既定目標而產生挫敗感,進而放棄養成某個習慣。

假如今年365天中有200天你都堅持每天讀書半小時,難道這還不算是個好習慣嗎?與去年的你相比,讀書這個行為的發生機率由0變成了約55%(即200/365),是不是已經進步了很多?雖然你還沒有做到每天都讀書半小時,但是機率增加了,就意味著你在向養成這個好習慣邁進。

所以,不要因為一兩天沒有完成什麼而懊惱,並放棄之後的動。只要確保機率在正確的方向上增加就可以了。只要執行過程不是非常痛苦並且能讓你感受到成長,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堅持下去。

底層邏輯三:黃金思維圈思維

黃金思維圈其實就是從本質出發的過程。黃金思維圈由三個同心圓組成,從內向外分別是Why、How、What,從本質出發到現象,讓你用挖掘本質的思路帶動問題的解決。

  • Why是目的、理念、信念,即為什麼要做。
  • How是方法、措施、途徑,即如何實施。
  • What是現象、結果、行動,即具體怎麼做。

黃金思維圈的關鍵是由內向外地思考,要求我們在行動之前,從Why的角度出發,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也就是弄清目的,之後再開始行動。只有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

黃金思維圈包含由內向外的思考,讓人從目的出發,思考怎麼做,然後體現在行動上。這其實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如果只看到最外面的What,讓理解流於表面,行動自然也就停留在表面。

遇到事情時,如果我們能運用黃金思維圈,就能多問幾個為什麼,直到挖掘出核心層的Why。我想你一定聽說過豐田公司的做法,其讓員工連續問5個為什麼,從而挖出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比如機器漏了油,其他公司的處理方式是先清理,再檢查,更換引發漏油問題的零件。而豐田公司會用一個又一個「為什麼」引導員工。

  1. 為什麼地上會有油?因為機器漏油了。
  2. 什麼機器會漏油?因為有一個零件老化,磨損嚴重。
  3. 為什麼零件會磨損嚴重?因為品質不好。
  4. 為什麼要用品質不好的零件?因為採購成本低。
  5. 為什麼要控制採購成本?因為想節省短期成本,短期成本是採購部門的績效考核標準。

所以地上漏油是因為採購部門的績效考核標準設計得不合理,更改採購部門的績效考核標準,就會從根源上避免類似問題重複出現。

黃金思維圈還是一款強大的溝通利器。你不能只聽對方說什麼,還要思考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我那時在日常工作中因為經常要向美國或法國總部的上司彙報工作,所以我非常注意他們提出問題的角度。當你理解了這個人「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後,你就真正理解了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和他真正想要什麼,那麼你對他的回答也會是有的放矢的。

總是這樣練習和分析,你甚至可以成功「預測」針對哪類事情、哪個人會問哪類問題,做到完全掌控彙報的節奏和結果。總之,從「Why」這個角度,一步步思考對方沒有說出口的真正問題和訴求,才是有效溝通的核心與關鍵。一旦清楚了對方的真正訴求,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底層邏輯四:反覆運算思維,又稱MVP思維

MVP思維(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核心是低成本試錯,觀察結果,迅速獲得回饋,及時修正,快速反覆優化,完成比完美重要得多。先搭出框架,初步填充,再根據回饋進行升級,通常是最有效的完成工作的方法。

很多職場新人做事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苛求完美,總想一次「做到完美」。其實仔細思考一下,以職場新人的經驗閱歷,一次交付一個完美的產品或報告是非常難的,不如先交個80分的作品,然後在主管、同事、客戶的回饋中優化它,這樣更有效率。任何時候都要有MVP思維,也就是「先完成,後完美」。

MVP思維有三個操作步驟:

  1. 第一步是建立框架:你需要思考完成這個產品的最基本的結構是什麼,比如我要做一套關於精力管理的線上課程,那麼需要深入思考這套課程的設計目的、市場痛點、展現形式等,並用簡報的形式呈現出來。
  2. 第二步是設計內容:針對這個課程想要達成的培訓目標,我具體要怎麼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用什麼邏輯和案例進行講解,設計什麼練習題,這些都是第二步。而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苛求完美,只要達到最基本的課程要求即可,盡快讓這個小產品成形。
  3. 第三步是獲得用戶回饋,並進行優化:將完整但不完美的這套「最小反覆調整產品」推出到訓練營中進行講授、獲得學員回饋,並根據學員的回饋持續進行補充、優化,而後再次投入訓練營中,再次進行講授、獲得回饋,根據學員和市場回饋的修訂意見進行3∼5輪修訂後,這套課程就會被打磨得更加完善。此時也就完成了這個產品的反覆調整升級。

沒有一個產品或方案是可以閉門造車、一次就達到完美狀態的,快速建立框架,快速推出,快速獲得用戶回饋,快速修正和補充,這個過程非常考驗洞察力、快速行動力,也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避免了走彎路,何樂而不為。

底層邏輯五:凡事都要系統思考

凡事因果相承,任何時候都不要停留於表層的「人和事物」,要著重思考「聯繫」,並透過「及時回饋」提高系統的實踐性。這樣才能在系統思考中找到關鍵解方,四兩撥千斤。比如,在職場或生活中建立一個習慣的過程,就是建立一個系統的過程。看起來一個又一個相互獨立的習慣,卻構成了你的「關於習慣的系統」。

你要善於從建立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找到方法和規律,並將其應用在其他習慣上,幫助自己不斷建立一個又一個系統。要善於從你的成功經歷中找到系統性規律。

我自己在建立「減肥瘦身」這個習慣時,發現可以提煉出一些「共同的成功因素」。如果想快速建立一個新的好習慣,只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列出在養成第一個習慣的過程中的所有行為
  2. 挑選其中關鍵的、對養成習慣有幫助的行為
  3. 提煉這些行為背後的邏輯
  4. 將邏輯應用到新習慣的養成中

總之,在養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不要僅僅盯著這一個習慣,而要看到自己做到的和沒做到的各種行為背後可能出現的邏輯和規律,隨時保持對「關鍵成功因素」的探尋,並將發掘出來的成功因素複製到另外一件事中,這就是非常重要的、讓你系統思考的洞察力。它會讓你將你面對的很多人、事、物和問題聯繫在一起,挖掘底層邏輯,用一些底層邏輯進行審視和思考。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系統,除了上面舉例的習慣養成,你的學習系統、職業發展系統、挫折修復系統等,每個都值得你深入研究,判別成功因素,發現其中規律然後應用到這一類事情中。

節錄自:時報出版《職場複利學:500強企業主管的職場必備七大敏銳度,沒有前輩教也能快速成長/瑞米 著 》

節錄自:時報出版《職場複利學:500強企業主管的職場必備七大敏銳度,沒有前輩教也能快速成長/瑞米 著 》


推薦閱讀:

★ 【104人力銀行LINE好友,熱烈募集中!



點選【圖片】加好友,週週職場好文推播不漏接

我們以新產品開發、新路線開展、通路擴充及增加參與文化活動提供讀者更好產品、更佳服務;我們也期望能更上層樓,整合全球華文圖書市場,擴充「尊重智慧與創意」的文化事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