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報導 經濟日報黃淑玲編譯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未來到銀行業者的科技部門工作,可能就會跟在Google工作一樣酷。
現在科技人才市場已比幾年前減緩,但大型銀行業者表示,仍在很積極獵才。而且,銀行業能提供新進人員申請專利的機會,還能再來自頂尖學術機構的研究員底下工作,因此科技人才也正湧向銀行業。
再看工作的穩定性和社會聲望,告訴別人自己是在摩根大通工作,也不會有什麼傷害。
摩根士丹利(大摩)財富管理技術部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團隊主管克莉絲汀‧涂(Christine Tu,音譯)表示,在校園舉辦人才招募活動時,學生一路排隊到門外,這是幾年前不會出現的盛況。
延伸閱讀:盤點20大職場必備AI工具!專家:未來9成工作者都須懂AI
她認為,這要歸功銀行業成功推廣該產業在人工智慧(AI)和科技所付出的努力。大摩已持續討論與OpenAI之間的早期合作。她說:「大排長龍的人們跟我們談話時,我感受到他們也理解到,金融業有愈來愈多領域與他們的技能和志趣相符。」
雖然科技業仍是新近畢業科技學生的最大雇主,但金融服務業正在慢慢接近。康乃爾大學指出,該校2023年的電腦科學畢業生中,22%進入金融服務業,比率高於2022年的16%。在卡內基梅隆大學Heinz學院,2020-2023年的資訊系統管理碩士畢業生中,有19%進入金融業,也高於2018-2021年的16%。
金融控股公司Capital One科學長兼企業AI主管納塔拉姜(Prem Natarajan)說,他能運用在南加大和亞馬遜的工作經驗,吸引人才進入Capital One,Capital One正「我們最積極的程度」招募科技人才,從事各種AI工作,包括神經網絡、模型建立、訓練及微調的專家。他也發現,與兩年前相比,金融業已更容易吸引符合資格的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招募公司Robert Half的諮詢專家薩頓說,過去幾年來,整體科技人才市場變得更為審慎,原因包括經濟情勢、以及科技業在新冠疫情期間的過度招募。CompTIA的資料顯示,今年11月科技職業的失業率略降至2.5%,為今年最低,同期全美失業率則微升至4.2%。
對求職者而言,科技業和銀行業之間的吸引力差距正在縮小。這兩個產業對類似職位提供的薪酬已相近,但科技業已縮減彈性工作等福利,金融業則積極搶才。
追蹤金融業採納AI的Evident公司共同創辦人莫莎維薩德說,銀行愈發重視公開其AI研究、對純研究部門的投資,也以黑克松等活動提高員工技能並發展興趣,最成功的例子之一當屬摩根大通(小摩)執行長戴蒙設立的科技研究部。該部門2019年請來知名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員維羅索(Manuela Veloso)後,開始招兵買馬,已成為矽谷之外最茁壯的研發機構之一。
莫莎維薩德說,AI人才會觀察企業領導階層是否以AI為優先項目、是否明白表示以AI為營運焦點,也重視銀行業對科技承諾的有形證據,例如專利。
根據專利顧問業者Harrity & Harrity的資料,去年Capital One和美銀(BofA)取得的AI相關功能專利數量,已進入全球前15大公司之林,加入微軟、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IBM及豐田汽車(Toyota)的行列。
【產業新訊】若您願意提供更多的產業趨勢、業界人才動態、工作機會等資訊至《職場力》 >> 歡迎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