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機率高達九十%以上」和「失敗機率低於十%以下」,哪一種聽起來更讓人放心?明明是一樣的意思,換個角度說可能效果大不同。賣場常見的「兩件一千」、「第二件半價」往往隱藏著弱化消費者腦波的數字陷阱。跟著本文一起了解「數字」操控印象的暗黑密技,你也能輕鬆駕馭各種數字遊戲。
人們各自有一套思考模式,即使遇到同樣的事物或狀況,處理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比如說,主管與員工相約而員工遲到了,有的主管會認為「這傢伙竟敢讓我這個主管在這邊乾等他五分鐘」,也有主管會認為「他今天處理了好幾個客訴案件,可能真的很難準時趕到吧」。
等待的那一方心情會焦躁的原因,在於從等待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從屬心理」,所以感覺不舒服。然而,要是他們能在事前得知消息,就會依當下狀況而改變想法。所以當你預計會遲到大約五分鐘時,應該先行聯絡對方,「非常抱歉,因為發生一些事情耽擱了,我大概會晚個十五分鐘到」。
告知對方「晚到十五分鐘」後,大約過五分鐘左右,你就來到約定地點,此時對方會因為看見你努力趕來而滿足自尊需求,不舒服的感覺也跟著減輕許多。換句話說,靈活運用數字來改變對方的思考模式,效果立竿見影。
再來看其他例子。假設一名業務想要報告好業績,用「本期獲利比上期增加了兩倍」的說法,會比「上期獲利一%,本期為二%」更讓人印象深刻。專案人員報告專案進度時,說「成功機率高達九十%以上」也會比「失敗機率低於十%以下」更讓人放心。
在日本,管理農林漁牧業的農林水產省為了管理單位收益,設立了「熱量基數指標」, 並且對外表示:「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三十九%,為已開發國家中最低者,是糧食安全的重大危機!」然而此舉受到了各方批評。
之後,日本政府改以國際普遍使用的「產值基數」來換算,最後得到「二○一五年度, 日本的糧食自給率為六十六%」的結果,此數據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巴西,顯示日本是世界第五名的農業大國。換成這種做法高明多了。
只要巧妙操作心理學中的「框架效應」(Framing Eect),政府要改變民眾的看法並不是件難事。
看起來客觀無偏頗的數字,常常能誘使人們做出錯誤決定,而且只要改變不同單位或測量物,就能很輕易地製造不一樣的印象。讓我們來看以下幾個著名的例子,前者是廣告用語,後者是實際情況。
此外,我們在服飾賣場常見到「兩件一千」、「第二件半價」等廣告,看起來買兩件似乎比買一件還要划算,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A賣場正進行跳樓大拍賣活動,西裝一套賣九千八百元;B賣場雖然一套西裝要價一萬六千元,但「第二套一千元」,買兩套的話,平均一套是八千五百元。對消費者來說,在B店買兩套的話,每套可省一千三百元。
我們假設兩套衣服的進貨成本都是三千元,來比較看看。A賣場的毛利額是定價九千八百元減去進貨成本三千元,等於六千八百元。B賣場的毛利額是定價一萬七千元減去進貨成本六千元,等於一萬一千元。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不論是對消費者或賣場來說,西裝賣出兩套都比一套來得划算。因為販賣西裝需要花費諸多成本,即使只賣出一件,店員也必須細心為顧客量身及修改,相當花費時間與精力,所以一次多賣出幾件,利潤會比較高。
同時賣出兩套的話,對公司來說,就不需要負擔多餘的人事成本,用一套的成本即可解決。而對消費者來說,一次購買兩套很划算,是相當超值的交易。請記住,買賣衣服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數字遊戲。
節錄自:方舟文化《有效到讓人中毒的最強心理學/神岡真司 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