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有半夜聽過天花板有滾彈珠聲,或突然重物掉落,總覺得樓上鄰居好吵。不過這些噪音可能不是樓上鄰居的「惡行」,專家解釋,當水在管線中流動,若閥門快速關閉,殘存的水壓就會撞擊管壁,發出類似重物落地聲,這就是「水錘效應」。若真的遇到噪音問題,建議找專人測量噪音來源和程度,否則可能會怪錯人,無法解決問題。
整理/黃明惠 由今周刊授權轉載
高雄一對夫妻與住在樓下的鄰居吳姓男子因噪音問題發生糾紛,沒想到遭吳男登門砍死,2個年幼孩童目睹過程,事件令社會譁然,不過吳男的犯案動機究竟為何仍有待釐清;對此,針對大樓噪音問題,房產專家也提出看法,為買房時擔心有噪音問題的民眾提供4種避免的方法。
至於房屋樓板傳出撞擊聲,土木技師認為有些情況是「水錘效應」造成的,也因為聲音會回彈、反射,不見得就是樓上造成的聲響,究竟「水錘效應」是什麼?
據自由時報報導,高雄市府表示大樓噪音有法可管,噪音管制法規定,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噪音由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6000元以下罰鍰,也可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由管委會出面制止按規約處理,制止無效向工務局檢舉處置,可依法開罰3千至1萬5千元。
此外,經管理負責人或管委會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制止無效可向工務局檢舉處置,可開罰3千至1萬5千元罰鍰,並得令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得連續處罰。
以高雄命案來看,該大樓其他住戶也分享居住經驗表示大樓確實因老舊隔音不佳,但噪音可能來自他處。
三立新聞網報導,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指出,如果房屋樓板在深夜出現撞擊聲,有可能是「水錘效應」,意思是當水在管線中流動,若閥門快速關閉,水流同一時間因物理慣性持續往前推擠,造成管內壓力瞬間上升,殘存的水壓就會撞擊管壁,發出類似重物落地的聲響。
而這種情況常見於在隔音上沒下太多工夫的舊公寓,新式大樓則會在管線加裝減壓閥,水錘效應就相對不常見。
此外,住大樓常聽見樓上傳來的腳步聲、關門聲或談話聲,有時候也不見得來自「正上方」,賴建宏提醒,聲音會回彈、反射,因此也可能是同樓層的鄰居,建議民眾先調查清楚聲音的來源蒐證後再報警。
「住大樓就是一定會彼此干擾,你也沒有權利要求樓上靜悄悄過日,而且有時噪音並不是來自於正上方,會傳好幾層樓及斜斜傳來」,房市專家Sway曾在臉書分享給樓上、樓下鄰居的建議。
房產專家何世昌在臉書發文說,噪音是導致社區關係不和諧的常見因素,並提出建議:「如果你和樓上或樓下的鄰居有噪音問題,首先,建議先找管委會,不要直接找環保局。找管委會的目的是記錄事情經過,讓他們做公正的見證人,也可以避免和鄰居直接發生衝突。」
另外,建議找專業機構來測量噪音的來源和程度,如此才能確定是哪一戶造成的噪音,而不是隨便猜測。有些時候,住戶以為是樓上發出的噪音,其實可能是其他地方傳來的。所以,找專業人員來檢測是很重要的一步,否則可能會怪錯人,無法解決問題。
何世昌也建議,如果想買隔音效果好的房子,或是想減少自己製造噪音影響樓下住戶,他建議4種方式:
(原文標題:腳步聲、關門聲...樓上鄰居真的太吵?土木技師2點分析:聲音未必來自正上方!買房4要訣,可避免噪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