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季天氣炎熱,常有家長帶著小孩或三五好友前往海邊、溪邊戲水消暑,但偶有新聞報導溺水事件、憾事發生。請務必牢記夏季戲水注意安全,如遇溺水共有10個徵兆,究竟該如何救援溺水者?發生溺水該如何自救?請謹記戲水相關的「10大安全須知」,暑期從事任何水上運動皆應當心,避免危險發生。
每年夏天都會聽見有人在山區溪流、海邊溺水,想救人卻自己也溺斃而釀禍!日前有媒體報導,1名男童意外跌入蓄水池,身旁親屬目賭後立刻接連下水試圖救援,不料最終竟造成6人溺水死亡的憾事。究竟為什麼會溺水?你知道溺水者其實無法大聲呼救嗎?遇到有人溺水時又該如何緊急救援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懶人包一篇看懂。
溺水是指患者在水中,因吸入過量水分,或因喉頭痙攣,導致呼吸道阻塞,而產生的一種窒息現象。如果溺水者在24小時內死亡,稱為溺斃。
根據統計,溺水死亡的病患,大約有10~12%的死者沒有明顯的水進入肺內,即所謂的「乾溺」,其原因主要是咽部肌肉痙攣,阻斷了水進入肺部所致。而另外85~90%病患,則有明顯的水進入肺部,即所謂的「濕溺」。
溺者不論乾溺或是溼溺,因為影響肺部氣體的交換,血中氧氣的含量很快降低,二氧化碳也排不出去,很快的累積而產生酸中毒狀態,缺氧加上酸中毒便影響心臟功能,發生心律不整.繼續惡化下去,心跳就會停止,導致腦部缺氧,進而死亡。
如前面提到,當溺水發生時,患者會因為緊張而發生喉頭痙攣,導致咽喉關閉而無法呼吸;當我們連呼吸都有困難時,多數時候是發不出聲音的。所以大部分的溺水者是無法大聲喊叫呼救的,能夠求援揮手的比例也很低。
根據資深救生員張景泓出版的《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一書摘文中指出:「一般如果是不擅泳者,大概溺水30秒後就會無力掙扎開始直立下沉。」如果看到有人在戲水時出現以下10大徵兆,就要立刻警覺他可能是溺水:
大部份溺水的患者立刻會造成呼吸窘迫,但有一些病患在最初急救後穩定,之後又再次產生呼吸窘迫,稱為「溺水後症後群」(postimmersion syndrome)或「二度溺水」(secondary drowning),通常發生在急救後12小時,也可能延長至72小時。
如果因溺水而引起的突發性死亡,通常是冷水,可能是由於嚴重的心跳過緩或心臟停止,合併喪失意識與吸入。溺水亦可能合併有外傷產生,如跳水引起的溺水,則可能有頭部外傷及意識喪失,或頸椎骨折造成肢體癱瘓。
若意識到自己在水中有溺水現象,先冷靜、保持體力為最基本原則。並可利用以下方式自救,或延長等待救援的時間:
民眾應熟記以下溺水5步驟,並且絕對要記得「救人前須先自保」的原則:
對溺水患者進行救援之前,應先確定救援者自身在水中的安全,才不會讓自己也成為受難者,如果可能,可從水中就給予溺者人工呼吸,避免常規使用頸圈或徒手固定頭頸部,因可能會造成呼吸道不易打開,延誤給予呼吸的時間。
當溺水者被救援上岸後,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進行胸部按壓至胸內壓增加後,可協助異物及水分排出。溺水患者的預後狀況,即取決於開始救援的時間,是決定溺水病人預後的最重要因素。
除了氣候不佳如遇颱風、大雨特報等情形,切勿冒險從事水上活動外,以下這些地方也可能藏有溺水危機:
夏季天氣炎熱難耐,民眾到「溪河」及「海邊」泡水消暑時,應結伴同行,並注意別落單、瞭解自身健康狀況,當飢餓、剛吃飽、喝酒時,均不應下水游泳;此外,慎選有救生員的安全水域,或符合標準的游泳池,注意天候狀況並遵守安全規範。玩水前做好以下10件事,即可預防溺水:
(原文標題:夏日玩水必知》溺水自救3招、溺水10徵兆「救溺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