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2.11.16 | 24356次觀看

遇阻礙你會正面對決或繞道而行?職場上具備「這種特質」,升遷比較快|觀點

通常職場上升遷比較快的同事,往往具有「make it happen」的人格特質,也就是能「讓事情發生」的能力。很多時候,這種能力跟專業知識沒有必然關係,重點是即使計畫受阻,他懂得如何轉進一個沒有人注意到的路線,找到關鍵點,並且願意調整策略、耐心地迂迴前進,最終達成目標,贏得最後的勝利。

小時候,數學課就教了我們如何證明「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這個道理,但當出了社會開始工作後,可能會發現,在很多時候的人際關係、問題解決、完成任務等過程中,能直截了當的一次就把事情說清楚或是直接作到好的機會並不多見。

反而大部分是需要多一些事前規劃、溝通交涉、協調合作的細心布局,甚至有時候要選擇犧牲一些東西,才有機會順利完成目標。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從A點(起點)直達B點(目標)的最佳方式,並不一定是找出以前數學課所教的那一條最短直線。

比較重要的或許是,不過度執著一步到位的想法,避免事事採取正面對決的攻勢,讓自己在複雜的問題情境中,都能順利規劃出到達B點的成功路線。

即使稍微繞了一下也沒有關係,能夠避開障礙,最終能實現目標才是處在真實世界所需要的,我稱這種心態與技巧為「make it happen」的能力,也就是能「讓事情發生」的能力。

我常舉蘋果公司為例,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被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趕了出來,後來重回蘋果並且再創高峰的傳奇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在賈伯斯離開蘋果的時期,這間公司變得什麼都賣,但收益卻是逐年下降。為了達到獲利目標,賈伯斯回歸之後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思考在個人電腦領域如何繼續與對手正面對決、激烈廝殺。

他選擇的是繞開這個障礙,評估如何精簡產品線與去除產品庫存,在後來又轉進另一條路線:音樂播放器領域,二○○一年推出了大獲好評的iPod,並且又在二○○七年推出以iPod為基礎的iPhone,改寫了整個手機產業運作的規則。

結果如我們現在所知的,蘋果再度回歸主流市場,科技王者地位至今難以撼動,賈伯斯「make it happen」的能力令人敬佩。

很多時候,這種能力跟專業知識也沒有必然的關係。比較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轉進一個沒有人注意到的路線,找到關鍵點,並且願意調整策略、耐心地迂迴前進,最終達成目標,贏得最後的勝利。

別害怕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好一件事,因為我們無法期望好事會在一夕之間發生。

商場的經營策略如此,職場上的個人表現也是相同的道理,若具備這項能力,在生活與工作上,應該會比他人順利一些,相較他人更容易達到目標。

如果你仔細留意,通常職場上升遷比較快的同事,也往往具有這種「make it happen」的人格特質。

我遇過一位負責PM(專案管理)的Mary,她聰明、反應快,更難得的是勇於任事,不會畏懼各種挑戰。

有一次Mary與我分享一段工作經驗,讓我對她「讓事情發生」的能力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Mary負責了一項A產品要讓客戶能夠買單,當所有規格與報價都調整到符合客戶所需,案子也準備結案時,她從側面了解到客戶對某項功能也有需求,而這項需求剛好公司目前的B產品也有,只是不確定規格是否符合目前客戶所需,對客戶而言成本也相對較高,不過利潤對Mary公司來講當然是比較好的。

Mary向主管反映從客戶端所觀察到的情況,認為這是有利可圖的一項產品專案,可以向客戶提看看。

不過Mary主管認為對顧客來說成本提高,客戶不一定會買單,而且規格需要調整,也將耗費內部許多資源。

這些無形成本和所得利潤互相權衡後,如果客戶沒有下達一定的訂購量,很可能會做了白工,還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主管認為還是先把這次的A產品專案先順利結案就好,B產品這件事以後再說。

Mary當然了解主管的考量,不過她認為有機會能為公司獲取更大利潤,也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但主管都打回票了,如果一直去和主管爭論,對自己也不會有好處。

那Mary怎麼做呢?她先將B產品規格成本試算了一下,讓自己有一個概念。等到A產品專案結束後,在與客戶吃飯聊天時,「無意間」地透露一些B產品的訊息給客戶,但跟客戶說明這項產品還在研發中,自己也不知道太多狀況,因此也不知道能不能符合客戶所需,建議客戶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找Mary的主管聊聊,或許能有繼續合作的機會。

你猜,後來公司有沒有順利作成B產品的生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Mary雖然無法直接說服她的主管,但她選擇繞過這個障礙,不正面與主管有所衝突。她懂得伺機引發客戶好奇心,讓客戶主動詢問Mary主管這項產品的狀況,也讓Mary主管有機會當面向客戶說明現況,直接了解客戶的潛在需求。

而Mary也因早先試算過專案成本與了解內部團隊狀況,所以當主管繼續交付給她這個專案時,Mary也就胸有成竹地接力完成任務,為公司帶來更大利益,在升遷的道路上也就更順遂。

有人問過我,「make it happen」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的想法是,若專業工作者具備這項能力,在生活與工作上,應該會比他人順利一些,也比較容易達到想要的目標。

以Mary的例子來說,她如果聽主管的話沒有繼續開啟B產品專案,我想也不會受到任何責難,畢竟她已經向上反應了,聽命行事,主管講一步做一步,通常也不太會犯下大錯,只是可能失去了難得放大個人價值的機會。

想在某件事上取得成功,其實沒有真正的捷徑。當你只想找捷徑時,通常,你找到的只是麻煩。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讓事情發生」的能力呢?

我想除了要有堅持的心態,能夠有耐心地等待時機、辨別他人情緒與跳脫傳統框架的創意做法,都是需要刻意練習的能力與技巧。

只是,這些能力在講求高壓競爭、懶人包攻略的社會文化裡,似乎愈來愈容易被忽略了。

布局思維

節錄自:皇冠出版《布局思維/楊琮熙 著 》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