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職場中被叫過弟弟或妹妹嗎?通常都一笑置之還是耿耿於懷呢?《104職場力》統整了社群上對爭議稱呼的正反方意見,以及如何分析對方是否有惡意,並教你用4招快速改變現況。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社群上不定期會有網友發文抱怨,自己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卻被用姓名以外的代稱(例如弟弟妹妹)介紹或稱呼,部門間主管同仁在溝通時也是如此,讓他感到相當不舒服,也覺得同事用這些字眼很不禮貌、愛裝熟,甚至視為職場鬼故事之一。
不過也有其他網友緩頰,表示自已所在的工作環境,無論是主管或同事也會用「小朋友、小夥伴、妹妹」稱呼自己,但因為態度很正向,反而認為這沒什麼,如果組員感情好甚至是一種親密的表現......顯示這項議題討論熱烈但正反意見不一。
常見的使用情境如新人介紹、跨部門協調、專案分工等,例如:
以下是爭議稱呼與正反方意見陳述:
看完以上正反方的論述,可能有些人會驚呼「怎麼這麼奴,連被這麼不尊重叫喚也能忍」,但也有人認為「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只是顯示大家觀念上的不同而已,但公司文化往往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假設真的進到一個使用以上任一個爭議稱呼的環境,我們要如何看待或分析對方的意圖呢?
如果主管、組員或其他團隊的人都是這麼互相稱呼,那真的不用太放在心上,就當成是另類的企業文化,轉個念,跟大家打好關係更實際。
如果特別只針對你一人這麼稱呼,可以觀察內部成員的年齡、經歷是否與你有很明顯的落差,畢竟在一個平均年齡稍長的環境中,突然出現「忙內」,大家自然會多關切一點。
可以留意同事呼喚你的時候是否常有支支吾吾、滿臉疑惑,或是兩眼放空的情況,如果有,那很有可能是臉盲或失憶症發作了!
新的名字和臉要接上線本就需要時間,萬一新同事又習慣在辦公室戴口罩的話,對同仁來說要辨識更是難上難,所以如果只是臉盲&失憶症狀的話,不妨就相互體諒一下吧!
其實,態度比稱呼更值得關注!
可能某些叫法乍聽之下讓人感到不尊重或不舒服,但如果對方的語氣是溫和、誠懇,甚至是親暱友好的,明顯只是個人/公司習慣的不同,並無針對的成分的話,那大可放下戒備,用良好的學習態度跟實力一起共事,熟了之後說不定這還會變成一個聊天談笑的話題!
反之,如果是用嘲諷的口氣,即便是喊你的職銜,聽起來都格外具有攻擊性,例如:唉唷~X經理,不是什麼都會?
萬一內心這關就是過不去,或者覺得自己真的好像被看扁了,想要好好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麼做呢?
比如:我是Elsa,跟冰雪奇緣的愛莎同名;或者,我叫麥麥,因為我很喜歡喝麥茶(當然也不排除最後不小心變成麥茶妹,只能多複誦幾次囉!)
吃飯、團購、Small Talk等,當你的名字在他們的工作日常中多出現幾次,大家自然就認得你囉!
比如同事喊你小朋友,可以幽自己的默說「唉唷我都30好幾了,真正的小朋友會笑我啦!」再藉機報出自己的名字,相信大家印象會更深。
如果是活潑外向的性格,可以比照參加營隊的模式,暫時把名字大大的寫出來貼在身上,同時造福臉盲失憶的同事,也達到自己的目的,更有機會製造話題與人攀談,更快融入大家。
萬一,發現對方真的是用騷擾或貶抑的語氣或方式在欺負你,且屢勸不聽,可以直接向同事或主管反映,共同商討解決之道。雖然職場上大家盡量互相包容理解,但如果對方明顯來者不善,也要記得保護自己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