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是什麼?團隊出現這種心態時該如何應對?|職場熱議

人資充電
2023.05.30
136981次觀看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在職離職、安靜辭職,指「僅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工作態度,是2022年自美國興起、新世代工作者很熱門的職場關鍵字,當辦公室出現有「安靜離職」心態的員工該怎麼辦呢?此外,你是否知道除了員工之外,主管和雇主近年也出現了「安靜開除」的狀況?《104職場力》帶您瞭解這些職場熱議字!

文/《104職場力》小編 整理編譯

「安靜離職、在職離職」是什麼?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安靜離職」不是默默離職的意思,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多也不少」,對於生活與工作平衡有重新的定義。在 Z世代 + 新冠疫情,交互作用之下讓這個名詞迅速走紅美國,成為今年上班族最熱門的關鍵字。抖音(TikTok)上光是標註「Quiet quitting」熱門標籤的短影片,就出現超過350萬次、影片點擊率合計迅速突破1700萬。

《華爾街日報》在〈「安靜辭職」大火,美國年輕人也要「躺平」?〉報導中指出,美國的「Z世代」年輕職場工作者開始出現明確拒絕「工作狂文化」(hustle culture)的現象,他們不再積極爭取成績、升等,反而只專注在完成核心工作,甚至會拒絕自己職務範疇以外的額外工作安排,包括在晚上、週末額外加班、回覆電子郵件等等。

外媒指出,請不要誤會「安靜離職」、「在職離職」就是怠忽職守,奉行這種工作心態的工作者仍會兢兢業業的完成本份工作,只是比起升遷、功臣名就,他們會更優先考量工作以外的生活,不想將人生全部壓注在工作上。

延伸閱讀
上班打卡09:01很可以,但08:59不行!秒懂職場上的八年級生
90後員工,除了薪資、還重視哪些?


為什麼會出現「安靜離職、在職離職」?

「在職離職」最早是由經濟學家Mark Boldger在2009年委內瑞拉的經濟研討會上提出,而真正引發大眾討論的關鍵,是因為一位工程師在TikTok上發佈的影片,影片中,24歲的Zaid Khan解釋了什麼是「在職離職」。他說:「『在職離職』不是辭職,你仍然完成工作,只是工作不再等於生活,並且更專注於照顧自己和工作之外的生活。」

此外根據《ResumeBuilder.com》在今年8月對1000名勞工的意見調查,顯示有21%的美國勞動者正處於「安靜離職」的狀態,同時有10%的員工明確表示:目前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遠比6個月前更少。

新冠肺炎的全球疫情也加劇了此種工作者心態,遠距工作和停班、調整工時等措施都讓員工多了喘息機會,得以好好思考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並且因疫後全球經濟受衝擊,不少工作者對於「轉職跳槽」的意願,轉為觀望、騎驢找馬,甚至乾脆「原職躺平」。

同樣的概念其實不只出現在歐美職場,早在2021年起,中國的新一代年輕人就興起「反抗高工時、拒絕艱苦工作時間」的概念,當時被稱為「躺平」的概念出現,很快的就被新生代的工作者所接納。

「安靜離職」目前的趨勢在全球均逐漸升溫,長久來看會對勞工生產率造成一定的壓力,許多調查報告都顯示成因和「新冠肺炎」有非常大的關係,勞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惡化、焦慮、失望,對職涯未來感到茫然,都是「安靜離職」的催化劑。

如果雇主或主管擔心團隊出現「安靜離職」的狀況,或許應該先自省,是否讓員工負擔超載的工作?(如在休假還必須加班處理公事、回覆電郵或是無止盡的會議、簡報、提案等等)。

延伸閱讀:狼走了!中國年輕人正流行躺平主義,「內卷、躺平」是困境還是機會?


面對「安靜離職、在職離職」的下屬該怎麼辦?

一位網友在《職涯診所》提問,表示遇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不會主動思考的被動型員工:

最近剛接下一個團隊,大部分的同事都很有衝勁,會主動提出想法,就算不交代事項也能夠自行完成份內工作,甚至主動找到改善產品的方向。但其中一個下屬,很少發言,也不太會主動提出想法,只做些routine的工作事項,好像也沒有什麼靈魂在做事,像是請他查看數據,也不會針對數據解讀,只會說這個月下滑,但問他下滑原因為何,他才會再繼續思考。

最近看網路文章才發現這種員工好像越來越多,甚至有個專有名詞叫「在職離職」(Quiet Quitting),意思是放棄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只做份內的事,能交差就好,雖然是在職的身分,但卻像要離職的人一樣,好像是疫情後即時享樂的環境影響下,也越來越多這樣心態的上班族。

因此想請問各位前輩,現在職場上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多這樣的員工?以及遇到這種「在職離職」的下屬大家會怎麼處理呢?

軟體及網路相關業 匿名(36-40歲)

▲ 點我看更多精選問答

如前段所述,許多不同產業的公司都在疫情後不約而同的遇上員工「在職離職」的心態,甚至開始衝擊團隊氣氛,導致許多管理議題,而我們也可以在《職涯診所》的網友回答中發現一些應對作法:

有網友表示「團隊中分工迥異,有人負責帶頭衝鋒、有人負責打雜庶務,只要能找到彼此適合配合的方式,維持公司、部門穩定即可,」他更進一步舉例「部門裡有一位年資25年,不求成長,不做決策、只做執行,準時上下班的員工,全公司來來去去上百個PM,只有他能講得清楚15年前的某個產品到底是怎麼回事,挖出5年前的工程變更紀錄。」

也有網友持不同看法,認為如果團隊戰力90-100分,這類下屬戰力只有40分,屬於「明顯掉隊」。明顯掉隊的部屬,會加重其他組員工作荷重,建議「期限6個月改善,並每2個月評估一次」。

  • 職場前輩A:我想主要還是團隊共識&氛圍影響。找機會單獨晤談看看,表明主管的立場溝通共識&限期觀察。真的無法融入團隊,只能給予其他選擇。看是要換去其他部門(團隊)或是另覓新職務。我擔心的是「蝴蝶效應」,久了會同化團隊其他成員。這樣的同化,很危險哦!

  • 職場前輩B:或許該員只求穩定工作,正常上下班,不與同仁交際,不想攀附主管,不願牽扯派系。也或許該員宅個性使然。在你部門分派業務給他,只要他把資料如期完成,讓他扮演部門的辦事員也不錯。

  • 職場前輩C:通常先評估,員工的績效表現,是否與其職等相符主管(您)的期待,是否與員工的職等相符?比方說,要求資淺的助理,要能應付困難的突發危機,或者從不顯眼的數據中看出潛在風險,自然有些困難。這時員工不是「不為」,而是「不能」。先弄清楚是意願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

總結前輩們的建議,通常是「不建議果斷的就將員工貼上標籤」,認為他一定是「在職離職」的怠惰心態,也很有可能是員工本身的職等不符,或是單純個性不善表達、交際,也有員工本身對於爭名奪利毫無興趣,最重要的是他是否「繳出於職等、職務相符的產出」。

若團隊夥伴真的出現「明顯掉棒」、績效下滑的狀況,建議主管和團隊成員應先積極介入詳談,表達彼此的立場與確認共識,再一同訂出改善方向與期限,最重要的是不要「視而不見」,最後反而容易讓負面情緒在團隊中蔓延開來唷!


「安靜辭職」來勢洶洶,是妙招,還是陷阱?

「安靜離職」是好還是壞?貫徹它,是否就能擺脫社畜命呢?網紅Mr.6(劉威麟)針對此現象提出看法。他認為「Quiet Quitting」(安靜辭職)和Retire in Place/Retire on Job(在職退休)對當下或許是一種解脫,但也埋下未來的災難。

他建議用整條職涯的格局來看待每份工作,要嘛奮鬥要嘛離職,「如果不想辭職,那就對工作投以更多的奮鬥努力來轉圜,Do Nothing損失的是你未來的職涯。」


不只員工要「安靜離職」,你知道雇主們也興起「安靜開除」嗎?

新冠肺炎期間,不僅存著「躺平」心態的員工開始「安靜離職」的工作模式,根據外媒報導,部分雇主也趁著疫情調整作法,刻意讓員工感覺到不方便、不舒適,包括提高要求(卻減少給予的資源)、在評核時刻意讓員工感到挫折、或提出模糊不明確的績效基準、減少辦公室的空間或座位數量、改變辦公室地點等等,造成員工不便,最後感覺「好像再繼續工作下去將不再舒適」而主動求去。

外媒稱這是雇主、主管們的「安靜開除」(Quiet Firing)措施。

事實上「安靜開除」並不是新概念,過去常見許多事業單位會透過「讓員工長期士氣低落、感覺不被需要、甚至刁難他們的工作」,而決定自請離職。

哪些跡象有可能是我面臨「安靜開除」?

由於「安靜離職」通常不會浮上檯面上(主管不會主動告知你「現在已被留校察看」),因此實務上也很難指認,多數工作者都是「憑感覺」感受到上司開始加強對自己的壓力,或是若有似無的針對,而且並非僅限於台灣職場,而是中外皆然的現象。

根據外媒整理,常見的「安靜開除」跡象有這些項目:

  • 工作量突然增加到「不合理」的數量。
  • 在沒有明顯的原因下,突然被告知縮減工時。
  • 開始接手最爛的那些任務。
  • 升遷或調薪需求被無視。
  • 主管開始不斷「微觀管理」、挑剔細節。
  • 在辦公室慢慢被孤立、同事與你保持距離。
  • 你變成了辦公室的八卦和閒話的主角之一。

當然,並不是一發現這些跡象就表示你「正在被『安靜開除』」,而是給予工作者一個警訊,當這些情況發生時絕對會造成工作環境的不舒適感,如果有機會靠自己扭轉的話,可以試著逐步排除這些狀況,包括「積極反應目前的工作量」、「尋求更多支援來協助棘手任務」、「與主管明確確認需求,並依其所提供的標準完成工作」。

若不幸發現事情的走向確實朝「雙方可能要結束關係」的方向前進,也能讓自己及早做好準備。


【職場力調查】您曾動過「安靜離職」的念頭嗎?

「安靜離職」指的是「只完成工作最低要求,不多做也不少做」,不在乎評價、不追求升等、晉升,只求完成今日份內的工作、更不會主動加班、承擔責任、展現捨我其誰的企圖心,總是優先考量工作以外的生活,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在職離職」。

您是否曾在職涯中興起「安靜離職」的念頭呢?

什麼原因促使您產生「安靜離職」的念頭呢?(可複選,或自由填答)

您認同「安靜離職」是一種對工作表達「無聲抗議」的作法嗎?

您認同/不認同的原因是?

完成投票後,即可收看即時票選結果唷!


關於【安靜離職】現象,還有這些觀點推薦給您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

人資的各種疑難雜症,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產業新訊、各式人資工具以及時事議題,幫助您有效做好人力管理,歡迎一起了解人資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