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風暴」是什麼?川普暫緩75國關稅90天,中國合計將課145%!|關稅風暴衝擊總整理

人資充電
2025.04.11
64877次觀看

近期美國宣佈將對全球多國課徵「對等關稅」,其中台灣也包括在內(原本預計對我國的進口商品課徵32%關稅),最新資訊是川普總統宣佈授權暫停實施90天,期間僅實施10%的對等關稅(但對中國前後合計開徵145%關稅)。此舉在近一個月來引發廣泛關注。究竟這次的「關稅風暴」因何而起?又會對台灣所有產業造成哪些衝擊?全球股市為何連日重挫?未來的國際貿易是否受衝擊而改變?104職場力為您整理完整的事件背景,帶您了解前因後果。

更新時間:2025/4/11

文/《104職場力》小編

本文導覽

New 【最新狀況更新】

美國總統川普原先預計於美國時間2025年4月9日起對多國祭出的對等關稅措施,已於美東時間當日的00:00開始實施,但下午時卻突然宣布:目前已有超過75國聯絡美國、希望進行談判(且未採取報復行動),因此川普總統已授權該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的對等關稅,立即生效;不過,在這段時間內與美國在關稅議題上交鋒的中國,美國對其所徵收的關稅將即刻提高至125%(最後加上先前的20%芬太尼關稅,合計為145%)。

當川普重啟『對等關稅』論述,台灣首當其衝——這不僅是貿易戰的延續,更是產業信心的重大考驗。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日前宣佈包括台灣在內等多個國家實施新的「對等關稅」,其中我國的進口商品未來將被課徵高達32%的關稅,此舉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並且連日重挫全球的股市。​

根據外媒報導,川普政府以「縮減美國貿易逆差」作為這次政策的主要目標。​根據計算方式,對台灣的32%關稅主要源於台美之間日益擴大的貿易順差,特別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上。由於美國是台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根據彭博模型的估算,若該關稅正式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約63%,實際等於GDP會收縮約3.8%。

由於被祭出高額關稅待遇的多為美國既有的貿易夥伴,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甚至連美股自己都重挫、道瓊指數市值兩日內蒸發逾6兆美元,震撼國際金融市場,並且引發不少批評與討論。

New 川普4/9宣佈75國暫時「僅實施10%對等關稅」,但中國關稅提高至145%

川普政府本次的「對等關稅」措施自美國時間4月9日00:00正式生效(台灣時間9日的中午12時),不過他卻在當天的下午突襲宣佈:由於已經收到75國「帶有誠意」的與美國進行協商的請求,希望重新針對關稅、貿易等議題作談判,因此他決定「暫緩實施對等關稅」90天,在此90天期間,僅會實施10%的對等關稅(依然會有對等關稅措施)。

不過由於這段期間內中國對美國的提高關稅行為實施一系列的反制,包括對美加徵關稅84%,並將一口氣制裁18家美國軍工企業,使川普總統同時公開宣佈:「鑒於中國對全球市場表現出明顯缺乏尊重,我在此宣布,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即刻起將提高至125%。立即生效」。

根據美國媒體CNBC的報導,美方對中國開徵的關稅將不僅止於川普總統第一時間宣佈的125%,而是還需要加上先前的20%芬太尼關稅,實際關稅將合計為145%。

延伸閱讀:【美國關稅】對哪些公司產業影響大?我的工作會受波及嗎?

原先美國預計對台徵收的「32%」對等關稅,是如何算出來的?

美國川普政府曾解釋,考量法規等非關稅壁壘因素後計算。

以台灣為例,對美國貨品的實質關稅稅率為64%,而美方採取「對折」方式回敬貿易夥伴,因此以台灣來計算就是32%。

台灣對等關稅障礙=台灣對美逆差(2024)÷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2024)=739÷1162=64%

因此若台灣商品出口到美國的關稅提高至32%,將使台灣出口商品在美國當地的價格上漲,致使產品失去價格競爭力,對出口國造成深遠的貿易影響。

美國本次的關稅調整共影響185國,其中125國適用10%的基準關稅,包括英國、新加坡、巴西、澳洲,而包括台灣、歐盟、中國、日本、南韓在內的60國,則是課徵「更高額關稅」。

目前對銷美商品所課的全面性10%基準關稅已於美東時間2025年4月5日零時(台北時間5日12時)開徵;而針對特定國家的更高額關稅則於美東時間2025年4月9日零時(台北時間9日12時)開徵,但現已宣佈將暫緩90天,期間將和125國一樣僅課10%基準關稅

延伸閱讀:美國關稅戰讓你好焦慮?試試5大行動穩住節奏、打造職涯韌性|SMILE關鍵策略


為何川普政府不惜得罪盟友,也要實施新的「對等關稅」?

這次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其實是捲土重來、隔一個任期再度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所提出的貿易主張之一。他認為美國在近年與全球多國貿易中處於「長期被佔便宜」的地位,許多國家對美國產品設有高關稅,而美方卻維持較低稅率,漸漸拉大雙方的貿易逆差。

因此儘管全球政壇紛紛表態反對,川普政府至今依然不為所動、態度強硬。

政策出發點:「公平互惠」、對等原則

川普宣稱為矯正他所稱的「貿易不平等」,提出「對等課稅」原則:

「若一國對美國產品徵收25%關稅,那美國就對其產品也徵收同等關稅。」

這種類似「鏡像」的稅率設計,雖然川普政府標榜公平互惠,但在實務上會打破許多既有的自由貿易架構,因此引發激烈討論。

這次被川普政府祭出「更高額」對等關稅者約60國,其中歐盟將被課20%、中國34%、越南46%、台灣32%、印度27%、日本24%、南韓26%、泰國37%、瑞士31、印尼32%、馬來西亞24%、南非30%。

可能被破壞的「國際貿易架構」

事實上,美國如實施「對等關稅」,將與WTO規範相左,美國在未與多邊機制協調的情況下徵稅,後續可能將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性課稅」,一旦全球進入「關稅大戰」,勢必造成全球貿易的緊張升級。

【補充資料】WTO有哪些規範?

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其目的在於「確保進出口貿易順利流通,減少經商的不確定性」,目前截至2024年的會員國為166個(觀察員23個),佔全球貿易額98%,由於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組織、透過談判制定貿易規則,並監督會員對規則之執行,因此對國際貿易秩序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WTO的特色如下:
1. 以「不歧視」為基本原則:會員對進口產品或服務應一視同仁,不可因為來源地不同而有差別待遇。
2. 依共識決策:WTO決策須全體會員同意,即所謂共識決(consensus),極少數情況可用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3. 爭端解決機制具拘束力:會員之間如有貿易爭端,WTO有解決機制,是會員維護自身合法貿易權益的重要管道。WTO所做的裁決,會員必須遵守。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關稅政策」背後的政治考量與策略

除了貿易數據的因素,不少外媒評論也猜測,川普這次的多國課稅措施背後亦有其政治盤算。由於川普在競選期間積極強化「保護本土產業」的形象,並強調要「對中國、對其他國家(包括特別點名台灣),都要公平對待」。

在中美地緣政治的緊張情緒下,川普同時也藉由施壓台灣等國家,突顯其「美國優先」立場,試圖重新吸引傳統產業州的支持票源、鞏固自己的領導風格。

延伸閱讀: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行政院宣布「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支持方案


為何台灣會被列入「對等關稅」的名單中?

央行副總裁在立法院的專題報告中曾指出:去年美國對台灣入超739億美元,台灣晉升為美國第六大入超來源,僅次於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及德國。央行表示,由於台灣對美國貿易出超較大,因此仍須審慎因應台美雙邊貿易爭端的風險。

而本次被川普政府列入對等關稅名單的貿易國家,一般具備4大要件:

  • 美國龐大貿易逆差的來源國。
  • 與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差距很大。
  • 貨幣兌美元貶值太多。
  • 對美國有很多非關稅貿易障礙。

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過高

根據美國公布的調查與計算,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過高,特別是在高科技、資通訊產品方面。以2024年為例,台灣對美國出口達1,114億美元,佔總出口比重達23.4%,但另一方面,同年台灣自美國進口僅465億美元(佔總進口12%),因此形成多達64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 此處數據根據經濟部簡報:進出口金額係依台灣海關數據。

台灣主要出口美國的前30大產品(佔我國出口美國總值的72%),主要以下列產品為主:

產品名比例
資通訊產品52%
電子零組件13.4%
汽車零組件1.8%
扣件1.8%
機械零件1.0%
自行車0.3%
運動器材0.3%
家具0.3%
塑膠製品0.3%

從表格可看出,資通訊產品、電子與機械業將首當其衝,而台灣對美出口比重較高的產業,包括:

  • 半導體(台積電等)。
  • 電腦零組件(主機板、顯示卡)。
  • 通訊設備與電子零件。

這些科技商品被視為是「對美國本地產業形成壓力」的關鍵,也是川普在選舉中、當選後數次提及「台灣半導體、晶片產業」的主因,外界推測這是導致台灣被納入調高關稅清單中的主要原因。

也因此,根據先前已公佈的草案當中,美國原先預計對台實施的「32%對等關稅」將涵蓋以下類別:

  • 半導體與晶圓製程設備
  • 電子零組件
  • 機械工具
  • 資訊通信產品(ICT)

其中半導體與精密加工產業是重災區,因為這些產業原本對美出口比重就非常高。

美國點名台灣有「三大貿易障礙」

根據《經濟日報》綜合外電編譯的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關稅措施宣佈前夕,公布了「2025年各國貿易評估報告」,當中再度對台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表達關切,同時點名台灣對符合美國規定的汽車設有技術性貿易障礙。

其中提及,在美國眼中,與台灣貿易有「三大壁壘」成為障礙,包括:

農產品稻米市場准入:擔心台灣可能設定低於美國出口商投標價格的價格上限,導致美國業者投標失敗
肉品美國豬肉:台灣的公開訊息錯誤暗示美國豬肉產品有食安問題

美國牛肉:批評台禁止進口牛絞肉等特定牛肉產品

萊克多巴胺殘留檢測:關切台灣殘留檢測方法,與國際認定監管方法不一致
汽車暗示對不符合UNECE標準、但符合FMVSS的美國車輛,每款進口數量上限太低

同時報導亦指出,美方也同步關切台灣的萊克多巴胺殘留檢測方法,認為台灣的檢測方法,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之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所認定、適合監管使用的萊克多巴胺分析方法不一致。

延伸閱讀:若遭列入「骯髒15國」 央行:台美貿易風險升高


台灣14大產業受關稅影響評估一次看

190線的服務諮詢專線,將有專人負責提供正確資訊,清楚說明所有政府協助方案,讓產業界朋友及國人同胞迅速且完整掌握政府協助方案。

根據行政院日前公開說明的「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當中的經濟部簡報,當中闡述了美國若提高關稅,對我國個別產業的影響與評估,包括半導體、網通產業共14大產業:

產業別美國加徵關稅輸美金額出口美國佔比影響評估
半導體暫時為074億美元5%關稅尚待後續公布
顯示卡32%318億美元61%將受影響,評估中
伺服器32%159億美元74%將受影響,評估中
網通32%44億美元50%成本增加影響獲利,持續評估中
鋼鋁及製品25%43億美元31%鋼鋁產業各國皆25%,可與其他對手國公平競爭,惟扣件將受影響
手工具及水五金32%25億美元50%短期獲利下滑
汽車及零組件25%33億美元48%因產品驗證約需1年,短期仍會從台灣出貨,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
(另小客車部分則未出口美國)
自行車32%9億美元29%整車影響有限,零組件影響評估中
機械32%49億美元24%半導體設備:輸美少;中小型工具機及產業機械:將受影響
石化、塑膠及橡膠32%36億美元14%石化及橡膠製品:輸美金額小;塑膠製品:部分產品對美依賴程度較高,因關稅造成成本上升,降低競爭力
建材、雜項及其他32%34億美元15%運動器材:將面臨品牌客戶洽談成本移轉壓力;家具:市場競爭對手國稅率較台灣高,受影響程度將持續觀察
重機電及電線電纜32%32億美元39%重機電:需取得認證,短期較難被取代;電線電纜:內銷為主,影響程度將持續觀察
生技醫藥藥品暫時0
醫材32%
10億美元23%製藥:關稅尚待後續公布;醫療器材:成本增加,可能影響獲利
一般化學32%9億美元9%造紙:輸美佔比低。染顏料:主要外銷市場在東南亞,加工後輸美,故可能有間接影響。化妝品:客戶無法完全吸收高關稅,預期利潤可能被壓縮。

這些產業衝擊可能導致發生以下的「延伸效應」:

  • 對台股的外資撤出風險。
  • 上游材料供應鏈受拖累。
  • 人才布局(赴美建廠的動機是否改變)。

為減緩產業衝擊,經濟部提4大支持方案

為減緩上述產業衝擊,經濟部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的方向提出4大支持方案:

  • 措施1: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預算60億元)
  • 措施2: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預算50億元)
  • 措施3:研發轉型補助(預算200億元)
  • 措施4:爭取海外訂單(預算100億元)

完整資訊一次看:【美國關稅】經濟部評估個別產業影響,提4政策、410億加碼貸款補助

除此之外,總統賴清德也表示,面對多年來僅見的全球經貿挑戰,將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和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就整體情勢及政府的整備工作,向國人做完整說明,一切以給產業最大支持,穩定經濟情勢為目標。

總統也強調,對於這項關稅措施諸多不合理之處,請行政院長指示相關部門,持續與美方強力交涉,務必維護國家的利益。

行政院:20項措施仍基本不變,將把握90天與美國對話

目前雖然因為「美國宣佈暫緩實施90天」加上府院的信心喊話,此舉雖然有助於短期穩定市場信心,但是未來是否能持續抵擋美方壓力、90天後是否關稅議題再起尚有變數。

因此經濟部仍在台北時間4月10日上午舉行的行政院會中報告880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行政院長依然裁示通過,並宣佈除了已宣布的支持計劃外,也請財政部比照新冠肺炎期間,延長5月開始的報稅期間,於適當時間提出相關報告。

政府目前宣示會利用這「黃金90天」與美國進行直接有效的談話,因此日前所揭示的20項措施基本仍不變(仍會執行),細節將待各部會確認後公布,至於「美國對台關稅」未來將如何發展、仍有待後續的密切觀察。


美國「對等關稅」的長遠影響

儘管川普政府宣稱加徵關稅可以「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奪回經濟主權」、「對等公平的貿易」,但就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美國本地股市的反應來看,衝擊層面遠高於實際獲利。

許多人認為此舉將引發通膨壓力、壓抑消費與投資,最終恐加速美國經濟放緩,尤其對全球科技業的傷害甚大。

在關稅政策正式上路後,美股期貨指數一路狂洩,就連美國的科技巨頭、跨國公司的股價也應聲下跌,包括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耐吉(Nike)都難以倖免。

此外,在新政策上路後,世界各國也陸續做出反應,歐盟表示,正展開多方反制與談判「雙向零關稅」的準備,而中國更是在6日即宣佈對美加徵34%報復性關稅,促使川普在隔日強硬回應:「如果北京不在8日以前撤回其報復關稅計畫,9日起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50%額外關稅。」,迫使中國作出對美加徵關稅84%,並將一口氣制裁18家美國軍工企業的回應,最終讓川普總統在4月9日當天作出「75國暫緩實施90天暫停措施,但中國的關稅即刻起提升至125%」的決定。

儘管這次的「對等關稅」有可能造成美國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但也有專家分析,川普政府有可能是追求「一次性的衝擊與陣痛」來完成這次的關稅戰博弈,試圖重新奪回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權。

但這是否只是川普逼迫各國坐上談判桌來「重新決定遊戲規則」的手法,亦或是他真的想從提高的關稅中索取全新的收入,仍有待後續的觀察。

延伸閱讀:美對等關稅影響,工作者怎麼辦?104職涯教育長:8題自評測出你的職場韌性

114年度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補助方案即日起開始申請

「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補助方案」推動員工活力職場與運動人才就業│114年度即日起開放申請

教育部體育署為打造健康活力職場,推出「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專案,114年度現已開放申請,截止日至9月14日,本文整理專案的申請資格、流程、細節及相關QA,歡迎企業把握時間踴躍提出申請。

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 反映產業從概念認知到實際應用的落差

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 反映產業從概念認知到實際應用的落差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今日發表《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企業未宣布AI相關的發展策略,2025年的表現亦僅37.6分,尤其零售貿易服務業僅13.7 分,表現最低。顯示目前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工具與技術的輔助層級,尚未建立完整的AI導入路徑圖。且各產業在數據治理與依循AI準則的表現皆偏低,超過四成企業表示沒有或不確定採用AI準則,平均分數更為所有指數中最低(20.4 分);即使ICT 產業也僅20.3分。

不急裁員!美關稅衝擊  企業兩策略 + 兩工具  危機化轉機

 美國關稅戰波瀾不斷,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與經濟預期陷入高度不確定性,面對變局,104人力銀行指出,目前整體徵才市場狀況平穩,建議企業不急削減人事成本,回顧四年前疫情期間裁員後的復甦階段,企業經常面臨「人才補不回來」的困境,2023年人才平均招募天數為54.4天,若裁撤過急,恐影響企業未來接單與產能調配能力;現階段,企業應審慎盤點營運與人才需求並以「人才投資」角度厚實人才資本,提升長期競爭力,同時善用政府補助,透過現金流量化等工具模擬分析,理性應對不確定風險。

職場力調查:美國關稅政策對您可能的影響是?

您評估本次「美國關稅政策」,主要可能影響的生活層面是?(可複選)

【快訊】2025職涯博覽會擴大舉辦!與200家企業人資面對面,免費報名>>

Y25品牌日_職涯博覽會

人資的各種疑難雜症,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產業新訊、各式人資工具以及時事議題,幫助您有效做好人力管理,歡迎一起了解人資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