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公司、沒幹勁、不想努力怎麼辦?其實可能不是你不給力,而是你已經燃燒殆盡,本文作者、產業醫生池井佑丞認為,不讓自己走向「燃燒殆盡」,及早預防才是最好的方式,解析行為的4大根本動機:慾望、恐懼、理想、信念,並給出建議心法。
文/池井佑丞
對「想努力卻提不起幹勁」的人來說,找出自己究竟是為何而戰是很重要的,這個目標必須非常明確,不能夾雜著迷惘與困惑,這樣才不會在壯大火種的時候,因為碰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再次陷入燃燒殆盡的窘境之中。
努力的理由與目標能夠邏輯自洽也是非常重要的,兩者有所相關才能指引出具體且明確的道路,不會在努力到一半時突然迷失自我。
工作時一定會遇到難受或不順利的時候,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把鈔票這種好事情,很遺憾地並不存在。
在職場遭遇巨大的失敗、不論多麼努力都得不到回報、對於上司的指示與職場的方針發自內心的不能接受,或是苦於一味被拖累,毫無幫助的人際關係……
或是綜上所述,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種倒楣事,都是人生中會不斷遇到的。
但是對於「知道自己為何努力」的人來說,不管是痛苦或是不合理的事情,都不會讓他感到挫折或是燃燒殆盡。
跨越眼前的困境,化悲憤為力量,就能護住內心的火種不斷前行。
人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會隨著不同的價值觀而得出不同的結論。
雖然有人會說:「工作就是為了養家餬口罷了。」但理由這麼單純的人應該還是占少數吧。
我試圖分析人類行為的根本動機,歸納出以下四個要素:
以上這四個要素,都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人心中。
想要仕途順利之後賺大錢,或是得到社會上多數人的肯定等等,我們心中充滿著各種慾望。
慾望是強大的動力,也是動機的來源,擁有慾望絕對不是一件錯事。
但,慾望太過強烈的話就要小心了。
永無止盡的慾望會讓我們在無法實現時帶來不滿與焦慮,徒增多餘的壓力。
同時慾望也反映了我們內心的自私與佔有慾,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與他人的摩擦或衝突,進而引發問題帶來壓力。
這四個要素同時具備轉變成恐懼的可能性。
例如「失敗的話我該怎麼辦?」、「或許我已經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這一類的不安幾乎每個人都會碰到,甚至有些人就算一直處在成功的人生當中,卻依然被害怕失敗的陰影壟罩著,內心充滿壓力。
但這些也是促使我們成長的一部份要素,不是說因為恐懼是負面因子,我們就要將其捨棄,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被恐懼所侷限,害怕他人眼光而畏首畏尾就好。
持續處在慾望與恐懼的漩渦之中,會因身心俱疲最終變得燃燒殆盡(燃燒不完全或無法燃燒)。
為了不讓自己的努力走向燃燒殆盡,取得以上四個要素的平衡點是很重要的,將其串連成一句話來說就是:
在不被「1.慾望」與「2.恐懼」壓倒的情況下,建立起自己的「3.理想」與「4.信念」。
舉例來說:當被其他人拜託幫忙時,被慾望(想得到回報)與恐懼(害怕搞砸)影響的人,就容易陷入「為什麼要找我?」或「我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的想法,變得焦慮而感受到壓力。
相對的,想要「為他人盡一份心力」的人,就會憑著理想與信念毫不猶豫答應。
在職場上打拚的人也是,如果只想著「讓自己的努力被人看見」,很容易因為被忽視而不滿,導致失去對工作的熱忱。
也就是說,真正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不會因為上司或公司沒有看見他的貢獻就感受到挫折,支撐他的動力來自於自身的理想。
在我的產業醫生諮商生涯裡,大多數努力工作的人都是為了得到正面的評價,這當然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期望落空時卻會折磨他們的內心。
對此我的建議是:「不要在意評價,重要的是成果。」
評價這種東西是非常主觀的,你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因為努力不被看見而折騰自己,把上司與環境的因素化作自我苛責或怨天尤人,不論最後歸咎於自身或是他人,這種極端的想法既沒有幫助也徒增煩惱。
不過成果是很難產生實感的,就算東西銷量很好,除非感受到「顧客的反應都很好」、「透過這次工作讓我成長了」、「這份經驗帶給我前進的動力」,有這些具體的回饋才能看見自己辛苦的結晶。
節錄自:平安文化《燃燒殆盡的人:沒幹勁、無法努力、不想去公司!我該怎麼辦?救治超過10,000名職場人的產業名醫親授,恢復元氣、重燃幹勁的必勝心法!/池井佑丞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