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但也會使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失業危機。在AI 的參與下,未來的工作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哪些工作未來容易被AI 取代?如果這剛好是你目前從事的職業,或許要好好思考職涯下一步。
文/李開復
目前,AI 在很多場景、任務中都實現了對人類的超越,甚至能夠「零成本」作業─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未來AI 將在某些領域逐步取代人類員工,這一點如今已經成為共識。
顯而易見,AI 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但也會使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失業危機。目前來看,藍領階層和白領階層將首當其衝,因為愈是從事簡單重複性工作的人,愈容易被AI 取代。
AI 將帶來史無前例的生產效率和經濟價值,但同時,也可能會造成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加劇,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AI 的發展剝奪了低收入人群的工作機會,使他們失去收入來源;進一步導致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失業引起的憂鬱症患病率及自殺事件劇增,甚至激起社會動盪等等。
正是基於這樣的兩面性,很多人都發出疑問:在變革人類工作這件事上,AI 的出現究竟是福還是禍?
在AI 的參與下,未來的工作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哪些人類員工是AI 可以取代的?哪些工作又是AI 力不能及的?或者說,人類是否需要重新建構對就業的認知,並為此制定全新的社會契約?
要想從容應對AI 時代的就業形勢,我們首先應該清楚AI 的特點,例如AI 不具備什麼能力,不能完成什麼種類的工作,然後才能抓緊時間提前增設AI 無法接管的工作崗位,為人們提供相應的職業諮詢,並且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培訓,從而實現AI 時代工作崗位的供需平衡。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AI 存在明顯不足,即便到了2041 年,AI 可能仍然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能力。
AI 不具備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
儘管AI 非常擅長針對單一領域的任務進行優化,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值,但它無法選擇自己的目標,無法跨領域構思,無法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也難以具備那些對人類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識。
AI 沒有「同情」、「關愛」之類感同身受的感覺,無法在情感方面實現與人類的真正互動,無法給他人帶來關懷。
儘管目前研究人員已致力於改進AI 在這一方面的缺陷,但人類在需要情感互動時,仍然很難從機器人的身上得到心裡所期待真心的關懷,收穫心靈上的慰藉。這也就是所謂的不夠「人性化」。
AI 和機器人技術無法完成一些精確而複雜的體力工作,如靈巧的手眼協作。此外,AI 還無法應對未知或非結構化的空間,並在其中執行工作任務,尤其是它觀察不到的空間。那麼,上面提到的這些AI 的缺陷,會對人類未來的就業形勢產生什麼影響呢?
不難預測,一些不需社交的重複性工作可能會全部被AI 接管,如電話銷售員,以及之前提到的保險審核員和貸款審核員等。
那些需要高度社交技巧並且相對重複執行的工作,將由人類與AI 共同承擔,二者將在工作中各自發揮所長,實現人機協同合作。例如,在課堂上,AI 可以負責日常作業的批改和考試的評分,甚至完成一些標準化的課程教學和個性化的練習指導;人類教師則可以專注於成為善解人意的導師,用自己的同理心去理解學生、激勵學生,陪伴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啟迪,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及情商。
對於那些需要創造力但不需要社交互動的工作,AI 將成為幫助人類發揮更大創造力和潛力的利器。例如,科學家可以利用AI技術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和精準度。
圖8-2 和圖8-3 展示了在不同職業的能力結構中,對創造力和社交技能的要求。圖8-2 是智力型工作被AI 接管的二維圖,其中,橫軸代表職業所需的創造力,縱軸代表職業所需的社交技能;右上方的工作更適合人類,左下方的工作更適合AI。
圖8-3 是勞力型工作被AI 接管的二維圖,其中的縱軸仍然代表相關職業所需的社交技能,橫軸則代表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體力勞動的複雜程度,這種複雜程度是根據具體工作所要求的肢體靈巧度,以及對是否需要在未知環境、非結構化環境中解決問題進行衡量後確定的。
圖中右上方的工作更適合人類,左下方的工作更適合AI。比如幫助老年人洗澡的護理工(養老院看護)的工作,不但需要社交技能,還需要靈巧的肢體技能,因而更適合人類;倉庫貨員既不需要社交技能,也不需要具備很高的手工靈巧度,因而更適合AI。
從兩張圖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工作AI 是很難勝任的,所以,對於人類來說,這類職位相對安全。但是,有些從事相對簡單的工作的人,卻無法避免被AI 徹底取代的命運,對此,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才可以幫助人類員工在即將到來的AI 時代,仍然保持「工作—賺錢謀生—獲得成就感」的人生模式?
節錄自:天下文化《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 李開復、陳楸帆 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