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該「選大選小」是很多求職者心中的掙扎抉擇,身為職場萬年不敗命題、而且兩派立場鮮明、絕無正確解答的問題,其實真正該問自己的不是公司品牌的大小,而是「哪種公司可以更幫助你達成理想」,也許那就是對的選擇。
在我們生活的台灣有許多工作,包含你身邊常見的服務業、媒體業、醫療業、金融業、銷售業、農牧業、輕工業、政商業,甚至是沒看到的那些隔著網路屏幕的遠距工作者,現在更多了影音文字的自媒體,總之,只要你願意做,願意接受資方或市場給你的薪資,你就不會是每年勞動部統計失業率裡的分子。
「選大選小」是當時自己在大學畢業前夕的掙扎,關於尋找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心中好像有十萬個問題般小心謹慎,但最一開始的問題就是「要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輸入關鍵字搜尋,已經有不少網路文章都有寫過類似的主題。
但對於毫無任何兼職打工經驗與熱情滿點的新鮮人來說,腦海中充斥著的是所有未來的美好想像,在社會開放且唸書拼學歷不是唯一目標的現在,打工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若是一年換十個工作也不稀奇,只要理由說得過去,「穩定性不夠」的這張標籤也未必屬於你。
所以何必在乎選擇的是大公司或是小公司?
對,這正是我現在想說的
不論處於哪一段職涯,該糾結的並不是公司規模大小,而是你在工作中獲得什麼,那些能力,才是你真正可以帶得走的東西
求職者在就業市場裡就像是一個待估價及待選購的商品,「價格」代表你這個商品的薪水,「價值」代表你回饋展現給雇用者的所有,包含成效、心態、行為。
在價格與價值之間,必定存在著落差,你認為你該值多少錢,但雇用者並不這麼覺得,所以才有進一步斡旋談薪的空間,憑藉著你的能力與你的戰績,前提是你必須讓前一個工作,盡可能成為下一個工作的跳板。
在閱讀《人生的長尾效應》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像書中所述的那樣去特別規劃自己的人生職涯,反正就是橋到船頭自然直啊,到時候再說嘛!只有在準備轉換工作時才會臨時抱佛腳,看看哪段經歷在應徵履歷中可以用得上。
回顧自己到目前的工作經歷還算是幸運,所有待過的公司都有一定的聲譽和經營規模,這些「職場光環」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幫助,但不能只單依靠著光環。
當你褪下光環、褪下職稱後,代表你的就僅剩你的名字和你的行為。
你瞭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嗎?
我試著從每一次履歷更新,以及每一次的面試機會,更深刻認識自己,如同你從這裡開始認識我,包含我的個性與我的優缺點。
檢視過去九年各在南部、北部與海外的工作經驗之中,其實都有冥冥之中的連結,雖然全都是行政部門,但各自負責的工作深度、廣度都因為公司規模、領域差異而有所不同,慢慢累積成現在的我,從中認識的人脈,帶我真正進入閱讀的世界,才發現原來人生職涯與理財一樣,都需要進行定期盤點,除了專注於實際工作中,也不忘調整方向,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能夠盡情發揮自己價值的地方。
看到這裡,你還是覺得疑惑,到底該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建議先靜下心,想想自己有哪些優勢與特質,與你理想工作的需求有哪些落差? 然後,換個問句,你應該問自己的是:
哪一間公司可以幫助你,更快接近你的理想一些
(原文標題:職場選大選小,其實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