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平常的工作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呢?你是否常覺得工作很努力,卻效率低、成果差?關鍵可能在於做了太多「不想做、不擅長」的事。本文節錄自《10X》,分享如何透過減少低效工作,專注發揮長處,讓績效和成就感同步提升。
文/名鄉根修
在你平常的工作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呢?
如果「不想做的事情」和「不擅長的事情」占比超過一半,我建議最好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實現「十倍目標」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的事情。
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不擅長」,而非「喜歡」、「擅長」的事情,這種做法不可能屢創佳績。
我自己在參加策略教練公司的「十倍雄心課程」時,有一項作業是要找一位搭檔組隊,了解在平時工作中,「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所占的比例。
結果我發現在自己的工作當中,一半以上都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與我組隊的搭檔一臉認真地說:「你應該提高能發揮獨特能力的工作比例。」
相比之下,跟我組隊的搭檔就完全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位搭檔在達成十倍成果的同時,還能擁有由自己安排的自由時間,過著工作和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日子。
透過這項作業,我發現在日常工作當中,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加起來的工作量,比我想像的高出許多。
例如:對我來說,統計銷售數據並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但我將其視為應該累積經驗、讓自己比其他人更「擅長」的工作,於是持續地做著。
然而,由於我並「不喜歡」統計銷售數據,所以每當處理這項工作時,總會讓我感到疲憊,無法持續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進行。
如果把銷售數據的統計工作交給那些既「喜歡」又「擅長」,而且還具有這方面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處理,我就能將更多時間投入在更有生產效率的工作上,在保持充沛精力的同時,也可創造出更亮眼的成果吧!
再者,接手這項工作的團隊成員可以用比我更快的速度完成數據統計,甚至使用新的工具進行分析和報告,運用巧思完成工作,得到更高品質的成果。
對於商務人士來說,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是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 還是精力充沛地去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 這兩者之間將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是,必須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種觀念,不管是從工作動力,還是生產效率的角度來看,都不得不說——這樣不僅效率很差,成果也不好。
請從你平時的工作當中,優先減少「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並增加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吧!
在這個過程中的第二步,就是尋找具備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擅長的事情」交給他們處理。
一開始,要先確定自己的獨特能力;接著,去了解團隊成員的獨特能力。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能力。
特別是創業者、經營者和公司的領導者,如果一直在做自己「不想做」或「不擅長」的事,團隊成員也會以此為(不好的)榜樣,勉強自己一直忍受「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因此,請由自己率先減少「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並把這些工作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來完成吧!
如果你覺得很難立即將這個辦法運用到工作上,以下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不妨嘗試看看。例如:可以與同住家人或伴侶分工合作,以充分發揮各自「喜歡」和「擅長」之事的方式,來共同分擔家務或與家庭有關的事務。如果所有家庭成員都認為某項家務是「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請考慮看看是否可以外包。
即使只是自己身旁熟悉的家務,你也一定會發現——其實把這些「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處理,效率會更好。
節錄自:方舟文化《10X:工時減半,效果乘十!》/名鄉根修 著
更多【工作效率】主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