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倖存者症候群:被裁員陰霾吞噬的「幸運」員工,該如何自處?

104職場力
2025.03.04
9846次觀看

當企業改組或裁員,留下來的幸運兒卻迸發了「職場倖存者症候群」。本文將透過Lily的故事,探討這種心理狀態如何影響員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倖存者重建職場信心,找回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這天Lily一如往常到公司上班,沒想到10點從公司系統寄出的一封裁員信直接讓內部大地震,有3成左右的同仁無預警被解雇,甚至當場封鎖帳號、回收電腦,被要求今日內收拾東西離開。有些同事開始哭泣、有些還掛著不可置信的表情,Lily還沒從震驚中回復,就看見左右側兩位好戰友也因收到資遣通知,默默站起來整理個人用品……

Lily是部門內唯一留下的成員,下班時看著空蕩蕩的辦公區域,只覺得陌生和痛苦……


大裁員留下的人,沒有慶幸,反而患上「職場倖存者症候群」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在躲過某些天災人禍的時刻或許適用,但歷經職場大裁員的倖存者卻未必有這種「死裡逃生」的慶幸感,甚至可能還要在同一個憂鬱緊繃的環境中反覆受創,患上所謂的「職場倖存者症候群」。

什麼是職場倖存者症候群?

職場倖存者症候群(Workplace Survivor Syndrome)是一種心理狀態,通常發生在「歷經企業重大裁員、重組或大規模離職」後的留任員工身上。這些員工可能會因為目睹同事被裁、感受到工作的不確定性,以及負擔突然增加的工作壓力而引發一連串的負面情緒,最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和行為

職場倖存者症候群的情緒反應和想法有哪些?

這種情緒反應包括但不限於焦慮、愧疚感、沮喪和動力的喪失,這些都可能對員工的身心及工作效率造成巨大影響。

第一階段:內疚與難過

接下來幾天,Lily常常看著隔壁空蕩蕩的辦公桌,心裡冒出「為什麼是他而不是我?明明Elly比我更需要這份工作、John為專案付出得比我多,但卻只有我被留下,是不是因為他們都幫我善後、替我當了箭靶?這不太公平……」等種種糾結,於是這樣的「幸運」讓她幾乎被內疚淹沒

而到了固定週會時間,Lily失落地坐在位置上,回想他們團隊共同討論的歡笑聲,上週明明大家還超有幹勁,七嘴八舌規劃下一季藍圖,突然間連個吃午餐、互道早安掰掰的同伴都沒了……明明是留下來的人,卻反而有種強烈的孤獨感,連其他部門的同事也陷入低潮,整個辦公室變得異常安靜且壓抑,讓Lily既痛苦又難過

第二階段:懷疑與恐懼

除了難過,這幾週Lily也每天處在焦慮中,她總是再三猜測自己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能力受到肯定」還是「因為薪水最低可以幫老闆省預算」、「老闆認為自己沒本事離開」,並且頻頻回憶自己工作中的表現,而這種不確定感在公司傳出第二波裁員風聲時達到巔峰,變成強烈的懷疑與恐懼

「我會不會是下一個?這次打算讓我們多難看?我也會被叫進去會議室羞辱嗎?突然沒工作我的貸款該怎麼辦?別人會不會覺得是我能力太差?」這類懷疑、猜忌、焦慮與恐懼如湧泉般噴出,Lily甚至不敢跟同事討論這個話題,怕被聽到/看見會被出賣,也擔心公司會監看電腦,就這樣終日惴惴不安卻無處發洩

第三階段:過勞與憤怒

由於人力大幅減少又沒交接,Lily不僅要接手原本同事的所有專案,還要花雙倍時間摸索,甚至還要面對客戶不解的質問,大量的工作和突發狀況讓她感到力不從心,不但沒人支援,她也不敢表現出自己的壓力,深怕被公司貼上無能或不敬業的標籤,只好天天加班、過勞。

但高壓、高工時和鬱悶情緒,讓Lily吃不下也睡不好,導致身體出現警訊,最後在某天夜裡把這段時間所累積的沮喪全部轉成了憤怒

職場倖存者症候群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員工身心。


當累積爆發!倖存者症候群會出現什麼行為?

在大量的內耗之後,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倖存者們對工作的態度與表現......

4種倖存者常見的行動

1. 安靜離職

因為工作量激增,Lily本就無暇顧及其他,後來又悲觀地想:「反正認真工作也不一定會被看見,公司要裁員也不會管你的表現。」因此開始只完成基本工作,不再思考可以怎麼擴大績效、提升客戶滿意度,也不願多投入創造專案價值

延伸閱讀:「安靜離職」是什麼?團隊出現這種心態時該如何應對?|職場熱議

2. 配合度降低

當公司需要人手支援活動的時候,Lily不再主動舉手加入,甚至開始找藉口避免出差和假日出勤,只想要好好待在辦公室把代辦事項清空;就連往日最感興趣的主題專案,現在也避之唯恐不及,想方設法躲避上頭的指派;晚上除了應付突發狀況不得不久待之外,都以要照顧家人為由婉拒社交活動,甚至加班也寧願把電腦帶回家處理公務,也不在辦公室多留1分鐘。

3. 開始請假

基於對公司的不信任,Lily和部分同仁已經做好隨時被資遣的準備,不僅動手收拾辦公桌、只留下必要之物,也開始計算目前還剩多少特休和補休,甚至不約而同地打開104找工作。秉持著「不休白不休、被動不如馬上行動」的想法,內部陸陸續續有同仁安排休假,騎驢找馬的同時也藉機逃離壓抑的環境。

4. 離職

不久後Lily發現,第二波裁員都還沒公告,辦公室的人卻還是越來越少,後來才發現是內部興起一波小小的離職潮,大家都像她一樣不安,這也讓Lily下定決心積極找工作,一有機會就離開。

延伸閱讀:離職預告期怎麼算?離職免預告、例假日試算等勞基法QA大解析!

最後的結局,是Lily的戰友應徵上另一間公司,並且聽到組織擴編的消息後邀請她加入,歷經了幾道面試關卡終於收到錄取信件,在離職休了兩週後,Lily已收拾好情緒,以健康的心態準備面對新挑戰。

4種倖存者常見的行動:安靜離職、配合度降低、開始請假、離職。


當個幸運的倖存者!5個方法助你扭轉局面!

Lily的狀況姑且當個案來參考,畢竟不是所有企業的裁員幅度都這麼大,也並非所有的人力改組都與資金短缺或經營不善有關,最重要的是,Lily的結局其實相對幸運

那麼其他留下的倖存者,如果評估後認為現在職位跟情況仍有發揮的價值空間,或是因個人因素無法說走就走,該怎麼調適心態甚至扭轉局面呢?

有疑慮直接問清楚

公司歷經大變動,一定是謠言滿天飛,建議這時不要把問題放心中,包含為什麼留下我?我的價值是什麼?公司的裁員理由和標準等,無論得到的回答是真誠還是官腔,都比自己臆測、內耗還要好。

與上司釐清目標方向

裁員初期必定迷惘,但公司的人力增減必定都有經過考量評估,如果不清楚組織的政策和未來走向,不妨主動跟主管討論,釐清「公司到底要什麼、我的組別/職位扮演什麼角色」,不僅能更快接軌,或許也會成為職涯的轉機。

即時反映問題並找解法

有狀況要適時反應給主管,其實碰上裁員,管理階層也會歷經一段陣痛期,甚至主管自己也是倖存者,在重新調配工作時,如果能即時反映問題點、說明難處,比如工作爆棚、應付不來,客戶期程打在一起,能否有暫時的替代方案等,共同商討可行的解法,讓主管能帶著問題與解法一同請示上級,幫助組織更快進入狀態的過程也是在幫自己解套,同時也可以根據公司給出的回應評估繼續留任的必要性。

調整心態,重新找到工作價值跟收穫

山不轉路轉,當接到新任務(或同事手上專案),雖然短期內會很辛苦,但不妨轉念想,自己又多學了一項技能,或者終於有機會一窺專案流程全貌、認識了別部門的合作夥伴、客戶有機會看到我的努力了,心態改變,不安就會減少一半。

找到抒發管道

當心情焦慮、難受的時候,絕對不要悶著,跟朋友家人抒發,或下班後看個電影轉移注意,甚至到處逛逛、感受一下市區熱鬧的氛圍都好,嘗試從負面情緒中跳脫出來,讓自己鬆口氣。這段時間請密集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如果感覺到反常,可以妥善運用政府提供的資源,例如免費心理諮商,幫助自己度過難熬的時期。

延伸閱讀:勞工每年有6次「免費心理諮商」,適用對象、申請資格常見QA一次解答

職場倖存者症候群可能釀成員工嚴重的身心問題,其實對企業的運作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走出裁員陰霾,重建信任與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2025行動電源飛機新規:飛行期間全程禁用。

【2025行動電源飛機新規】幾Wh為限?mAh怎換算?│出差出遊必知的攜帶限制

攜帶行動電源上飛機要注意什麼?哪些航空規定搭飛機行動電源不能放行李架?標示mAh要怎麼換算成Wh?3分鐘看完最新容量、包裝、攜帶數量等行動電源飛機限制規範。

有職缺才找人,永遠慢一步!企業如何建立「長期人才庫」,確保關鍵人才不缺席?

有職缺才找人,永遠慢一步!企業如何建立「長期人才庫」,確保關鍵人才不缺席?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關鍵人才的穩定供應。然而,傳統的招募方式往往侷限於「有職缺才找人」,這種被動策略無法應對 2025 年轉職潮、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企業間愈發激烈的搶人大戰。面對市場變化,HR 需要的不僅是短期補位,而是建立長期的人才庫,讓企業隨時擁有優質人才資源! 那麼,HR 該如何打造 「活」的人才庫,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

缺工時代,光靠線上招募不夠!2025新世代徵才必用「混合式招募」,提升2倍人才轉換率

缺工時代,光靠線上招募不夠!2025新世代徵才必用「混合式招募」,提升2倍人才轉換率

面對人才短缺、求職人口減少、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企業HR是否也正煩惱:「履歷看起來都不錯,卻難以媒合?」、「投放招募廣告沒回音,活動現場人潮卻不如預期?」根據 104 人力銀行數據顯示,台灣正進入「事求人」時代,2025年初人才缺口高達 68.8 萬人。傳統的徵才方法早已難以應對新世代職場的變化,尤其當25-34 歲的主力勞動力族群成為企業鎖定目標,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達到品牌曝光與人才轉換率雙贏,是HR需突破的難題。線上招募真的有效?實體徵才還值得辦嗎?還是兩者整合才是關鍵?本篇文章將深度解析線上與實體徵才優劣比較,並分享近年最受關注的混合式招募策略,讓您掌握數位化招募新趨勢、建立人才黏著度、強化履歷真實性辨識力,一步步打造高效率的徵才流程!

《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平均一個工作機會只有-0.36-個求職者!類比IC設計師為科技業薪資榜首(文末含報告書連結)

《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平均一個工作機會只有 0.36 個求職者!類比IC設計師為科技業薪資榜首(文末含報告書連結)

2025年《科技業人才報告書》深入分析科技業六大產業(軟體、電信、電子製造、光電、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的職缺供需與薪資趨勢。報告書有其中幾項發現: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年薪中位數達 154 萬元,穩居薪資榜首、科技業中「軟體/工程類」平均每個工作機會僅 0.36 名求職者應徵,顯示人才供需嚴重失衡。本報告不僅揭示薪資漲幅排行與職缺趨勢,更彙整科技業的招募與留才策略,幫助企業制定更精準的人才計畫。完整報告可於文末下載。

腸胃不適先來一粒胃藥?醫揪「吃太多有副作用」便秘、脹氣都發作

腸胃不適、胃藥先吞了再說?醫矚:「吃太多易有副作用」,改善飲食習慣才是正解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飲食習慣吃過於油膩、含糖量過高的食物,都容易引起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