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2023 年未來工作報告》公布未來 5 年內最快消失的 10 大職業,超過 7 成的工作在大多數的狀況下由女性擔任;換句話說,AI 進入職場對於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大。雖然這可能造成失業人口集中單一性別的隱憂,然而 AI 進入職場也可能激發女性擺脫職業性別角色框架,發揮創意去創造更具意義的工作。
文/李佳樺 由Cheers授權轉載
5 年內消失速度最快的 10 大職業,其中有超過 7 成的工作從業人口多為女性, 這件事究竟是好是壞?
世界經濟論壇(WEF,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 年未來工作報告》公布未來 5 年內最快消失的 10 大職業,名單中有超過 7 成的工作,在大多數的狀況下由女性擔任;換句話說,AI 進入職場對於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大。
攤開報告名單,首當其衝的是「銀行出納行員」、「郵政行員」與「金融保險員」等金融服務產業,美國管理顧問業者 Accenture 研究報告也得出同樣結論,銀行保險業平均有超過一半的工時可以透過自動化消滅,代表人力需求將大幅降低。
然而台灣金融服務業 2020 年從業人口已來到 99.8 萬人,且向來以女性從業人員為大宗,有些銀行的男女比甚至達到「3:7」,台灣 TOP 50 金融業的女性基層主管比例平均更維持5成以上(編按:根據《Cheers》發布「2023 五大產業 TOP 50 企業 DEI 現況分析」),不難想像若金融業全面推動工作流程 AI 化,將導致大量女性工作者離開職場,影響甚鉅。
往下瀏覽其他在 5 年內消失速度取代最快的工作,行政、財務相關職務為大宗,包含「櫃檯人員」、「數據輸入員」、「行政秘書」、「簿記、會計與薪酬計算」,然而根據美國人資數據分析平台 Revelio Labs 的資料,這些工作由女性擔任的比例都超過 65%,帳款催收相關工作最高,有近 83% 的從業人員皆為女性。
這些助理、行政與財務類的工作長期由女性擔任,反映的是社會性別角色期待:女性被限制在較無發展性、低自主性、低薪的庶務型職業中,執行重複瑣碎的工作,無助於實現個人價值,也導致薪資與男性差了一截(編按:以平均月薪而言,男性比女性高出 15.8%,女性還要多工作 58 天才能跟男性同薪),在職場、家庭的話語權不足,常常成為被迫犧牲的角色。
「金融業提供中介服務,就是要讓大家覺得很複雜、很難。」曾任國泰金控副總經理、中信金控研發長、將來銀行總經理的劉奕成在現代財經基金會演講中指出,如果金融產品很簡單易懂,就不需要理專,甚至不需要銀行協助,層層的關卡與流程更會讓金融機構看起來「很重要」。
《狗屁工作》一書就曾指出,有一位跨國銀行風險管理師調查後曾向銀行管理層表示:
銀行6萬名員工的工作內容,有8成可以使用自動化程式處理。
然而主管卻不予採用,原因在於若主管底下沒有員工、而是 AI,將無處使展權力,有損金融機構的地位。
最快消失工作名單中,還有個性質特殊的職業——政府官員(事務官),政府組織的特質與金融業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強調繁文縟節,用層層階級強化自身的權威與正當性。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就是學者觀察到政府組織中充滿瑣碎、枝微末節的工作任務,但卻因為必須讓員工看起來忙碌,讓管理者顯得重要而無法消減的狀況而生。
帕金森定律指的是:「組織中工作總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工作者所有可用時間。」而使用 AI 顯然效率更高。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美國新墨西哥州政府雇用「數位公務員」,用 AI 處理新生兒登記註冊,將原本需要一個月的冗長程序縮短到 10 分鐘搞定。
蓋洛普(Gallup)在 2022 年《全球工作場所報告》(State of the Global Workplace:2022 Report)指出,工作者高度投入工作的比例僅有 21%,可見大部分工作者是為了支付帳單而非自我實現或意義感而工作。當 AI 取代高重複性、高結構化的瑣碎工作,雖然將帶來失業的陣痛,也可能造成失業人口集中單一性別的隱憂,然綜觀歷史,科技進步本就不斷地推動著職場樣貌演進,也許 AI 進入職場也可能激發女性擺脫職業性別角色的框架,不當配角,發揮創意創造意義工作的契機,前提是個人要願意學習。
(原文標題:2023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解讀:5年內消失速度最快的10大職業)
推薦閱讀: